鄧卉 孔立虹
“兒子哭你不急,它一有動靜,你比誰都急!”這是一個妻子對丈夫的抱怨。
“它一病,我也就要病,你不要再折騰了!”這是一位老父親對兒子的勸誡。
它是何等寶貝?為什么它能如此牽動一家人的心緒?微寒初春里,壯族農民李壯給出答案:它,就是黃喉擬水龜。
從1997年至今,十九度春秋寒暑,李壯在廣西崇左市扶綏縣中東鎮思同村的農家院落里,一點一滴探索出獨特的養殖技藝,在黃喉擬水龜上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
1997年:19只小龜幫他“起家”
4平方米的院墻小角落能做什么——李壯建起了平生第一座龜池。
那是1997年的仲春,23歲的李壯卸下養豬、養蛇的失敗經歷,還想從頭再來,他的新目標瞄準黃喉擬水龜(以下簡稱“石龜”)。石龜分布于中國內地的東部、南部及越南、日本,它最大的特征就是有一副幾乎全黑色的底板,兩廣民間稱石龜為正宗“金錢龜”。
當時一只小龜價格85元,李壯“磨著”父親拿出家中僅有的1萬元積蓄,買回50只小龜開始養龜,全家人每天提心吊膽盯著4平方米龜池,李壯每天挖空心思琢磨龜飼料、龜生長的辦法。2個月之后,25只小龜“病倒”,父親焦急地說:“看見龜生病,我都病了一半。村里沒有一個人養龜,你還是跟姐夫一起出去打工吧。”
“外出打工一年最多掙1萬元,我相信在農村也能闖出一片天地。”李壯態度堅定。
又過了一個星期,4平方米龜池里只剩下19只龜,父親忍不住斥責李壯:“它一病,我也就要病,你不要再折騰了!”
李壯不說話,他從早到晚“泡在”龜池,調整沙堆干濕度、加大小龜活動量、適量增減龜食,終于,19只龜健康成活,銷售收益2萬元。第二年,李壯增加養龜量,4平方米龜池“出品”38只龜,賺了4萬元。
事實勝于雄辯,養龜的效益讓李壯一家人臉上終于有了笑容,父親發話:“你要繼續好好養龜,爸相信你!”
2005年:120只龜助他掌握“保暖經”“孵蛋術”
擴大養殖規模,增加“龜財”——李壯的心思得到全家人的一致贊同,并同意讓石龜“住樓房”,騰出自家小樓二樓一問10平方米的房間建龜池。
李壯一邊養著120只“一歲齡”石龜,一邊又琢磨:正常情況下,石龜需生長五年左右才能產蛋,有沒有什么辦法讓龜提前產蛋呢?李壯又想,石龜是冷血動物,秋后開始冬眠,是不是可以加溫讓石龜整年活動加速成長?
李壯從自家挖的沼氣池想到了沼氣燈,他拿舊的娃娃洗澡盆做成龜盆,選出50只龜放進盆里,拉來沼氣燈作取暖器,但沼氣不穩定,天熱沼氣足時燈就亮、天冷沼氣少時燈就暗,石龜們在盆里忽冷忽熱,染上感冒死掉31只,損失1萬多元。
揀出一地死龜,母親心痛落淚,李壯沉默半晌后扯下沼氣燈,找來兩個舊澡盆疊放,在下盆裝上20瓦電燈泡烤著上面半盆水,6個小時后,上盆水溫仍未達到25%,李壯又換40瓦燈泡,“烤水”6小時后發現水溫過燙,他在兩盆之間塞入木板散熱,李壯沒日沒夜地“土法”試水,妻子忍不住抱怨:“兒子哭你不急,它一有動靜,你比誰都急!”
終于,李壯憑著自己手觸水的感覺尋找出合適的水溫,剩下的19只石龜在上盆溫水中歡快游動吃食。一家人總算松了口氣。
此后兩年,李壯憑著自創的“保暖經”養93只石龜,成活90只,直到妹夫小羅從南寧送來一支水溫計,李壯才終于借助現代技術確定水溫,徹底解決溫水養龜的問題。
正常年份,成年石龜會在每年4月產下橢圓形白蛋,李壯又冒出一個新念頭:孵化龜苗。
心動就要行動。李壯從龜池里撿出龜蛋,擦干放入泡沫箱,墊沙孵蛋。李壯把2箱龜蛋分別放在一樓和二樓,以試驗溫度對孵化的影響,果然,放在二樓的100個龜蛋只孵出15只小龜,其余的蛋因溫度過高而腐爛,放在一樓的30個龜蛋全部孵化成龜。由此,李壯得出“孵蛋術”:孵化龜蛋溫度宜在35℃左右,如果超過40℃,則需每天噴水兩次降溫,防止龜蛋因過熱壞掉。
李壯還自創一個修補裂蛋的絕活:遇到龜蛋微微開裂,先用膠布黏合,靜置35℃孵蛋箱,控制箱內水分在40%左右,并保持裂蛋干爽,大約70天左右,就能成功孵出小龜。
如今,李壯的龜蛋孵化率達到90%以上,超越一般養殖大戶的70%龜蛋孵化率。
2008年:200只龜成為全村養殖戶“老師”
當興趣升級為實干,而實干又練出經驗之后,李壯成為全家致富領頭人,石龜“待遇”也節節攀升,獲準第三次搬家到新樓樓頂。李壯在樓頂設計建造5個龜池,均為長方形,總面積70平方米,覆蓋一個可以自由收放的透光天窗,還在池中種下蕨樹,盡力模仿野生環境,并且巧妙地在每個龜池池頭單獨設計一處沙池,方便石龜產蛋,讓240只一年齡石龜可以隨時享受陽光雨露和綠葉,“愉快”生長。
李壯還用塑料泡沫板自制一個2平方米的恒溫箱,控制箱內溫度在28℃,把自家孵化的小龜放進恒溫箱中養殖,小龜不冬眠,整年都在吃食活動,生長速度明顯加快。
2008年,李壯的石龜賣出16萬元,他換購75只三年齡石龜及一批一年齡龜,一時間200只“大龜小龜落龜池”,引來一撥又一撥村民探訪。
村民周阿六是李壯同村好友,他向李壯提出:“你能不能教我養龜?”李壯一口答應,并賒給他一批小龜。阿六鉚足了勁也想發“龜財”,一個冬夜11點多鐘阿六打來緊急求助電話,李壯翻身下床一路小跑到阿六家打開泡沫龜池一看,小龜們伸出頭大喘氣,不肯進食。李壯趕忙把泡沫箱蓋打開透氣,降下箱內溫度,一邊囑咐阿六每天要換水4次以保持水體清潔,并把兒童感冒藥泡入池水一周以預防小龜感冒,經過幾天“急救”,阿六的小龜又神氣活現,一年后,小龜們“鼓起”阿六的錢袋子。
阿六的故事讓其他村民動了心,到李家求取“龜經”的人越來越多,每一次,熱心的李壯都把村民帶到5個龜池旁,手把手向村民傳授養龜經驗,還經常上門幫其他養殖戶解決養龜難題。
李壯常笑著說:“200只石龜就是不說話的‘老師,看它怎么吃、怎么活,可以幫助大家養好龜。”
2015年:向著“萬龜場”進軍
行內人士稱,近年我國龜鱉養殖業發展迅速,其中廣西廣東養殖高檔龜鱉已占據全國80%份額,廣西由于毗鄰東南亞諸國,便于引進東南亞稀有龜種,已成為全國龜鱉養殖產業領頭軍。2013年,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民政廳支持成立廣西龜鱉產業協會,目前,廣西龜鱉養殖戶已發展到10萬戶,全產業鏈吸納勞動力近200萬人,一個龜鱉養殖戶拉動20人增收,龜鱉人工養殖逐漸成為具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力的地方特色產業。
扶綏縣中東鎮政府敏銳地抓住當地農村興起的養殖熱潮,在全鎮大力推廣龜鱉養殖技術,并經予養龜鱉200只以上的養殖大戶2000元的扶持經費。扶綏縣水產畜牧局主動下鄉到思同村指導養殖技術,并給李壯等養殖戶辦理了水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馴養繁殖許可證,如今,思同村10%的農戶都養龜致富。
“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我更有信心擴大養殖規模。”李壯準備第四次給龜搬家,這一次,李壯的目標是“萬龜場”。
2015年3月起,李壯自籌資金100多萬元,把自家2.3畝的開荒地建成上下兩層1500平方米的大型養龜場,并隔成20多個寬3米長6米的龜池,池底鋪設瓷磚,池里共種植5株名貴花木,美化龜池的仿真野生環境,李壯說:“要讓石龜們‘幸福成長。”
此外,李壯還在龜池外鋪設觀賞道、設立觀賞座,他說:“我要把龜場建得上檔次,養殖一萬只龜,讓來買龜的客戶高興,也讓來學習的養殖戶舒服。”
有幾位養龜“高手”已有20多年的養殖經驗,慕名來到李壯家中探訪,并提出“交流”一下“查蛋技術”——檢視孵化期的龜蛋及檢查沙子干濕度,李壯痛快“接招”,現場雙方打開同樣大小的龜蛋孵化箱展開比拼,結果養龜高手查蛋一箱需耗時10分鐘,而李壯只需3分鐘,并且謙虛地說是大家禮讓自己,贏得養龜高手們紛紛舉杯致敬。
李壯說:“創業不是一句空話,行行都有狀元,只有不斷學習,移植別人的先進技術再加上自己的真本事,才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