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己安人詮釋人生真諦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開展以來,我們先后學習了尕布龍、廉福章、王成元等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從他們身上我們知道了什么叫做“為人民服務”,他們用行動詮釋了“修己安人”的中國道德精神。“修己安人”要求把精神品格的提高放在對物質生活追求之上。他們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保持著共產黨員勤勞、淳樸、清廉、正氣的本色;他們克己奉公、不辭辛勞、甘當公仆、忘我工作,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將自己放在群眾中間,隨時隨地為群眾著想。他們“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在青藏高原不斷續寫著感人的故事。他們用生命詮釋了什么是“實事求是”精神和“老實人”精神。他們告訴每一位共產黨員只有以實的態度、實的作為,以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扎實行動,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才能贏得群眾擁護。
(省委黨校高茂森)
拳拳公仆情
因感動于一位來自草原如鄰家老人般質樸的布衣省長尕布龍先進事跡,一時無法用言辭來表達內心的震撼,在讀書筆記中只寫了八個字——上善若水,勤勞如仆。在其樸實無華的為民意識和無私忘我的公仆情懷面前,語言顯得有點蒼白無力,由衷的敬佩卻在心底蕩漾。身居高位而坦然如斯、清貧如斯,功成身退而奔波如斯、操勞如斯者幾何,名留青史的清官也不過如此吧。這樣一位匯集牧民的淳樸、善念和官員的執著、智慧于一身的老人,使曾經的荒山煥發生機,無助的群眾綻放笑容,我們永遠懷念他,讓其公仆精神與世長存!
(民和縣委組織部聶朱林)
雪域埋忠魂人間留正氣
時光帶走了人,卻留下了永恒的記憶。2015年,青海大地上疾馳的風,把無數回憶從遠處吹到我們身邊,借著回憶之路,讓我們又與模范重逢。他們帶來的過去依然清晰,他們帶走的懷念也依然沉重。那些用無數感人故事串成的歷史,再一次印證著他們用生命寫下的那份熱血誓言“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些曾經在青海高原櫛風沐雨度過人生的模范,把忠于黨的錚錚鐵骨留在了自己熱愛的土地上,讓青山為之肅然,江河為之感動。因為心中有愛,才能無私奉獻;因為胸中有黨,才能擔當道義。他們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獻給了高原的人民,讓人民記住了共產黨人最真誠的胸懷,也讓人民對黨的信任忠貞不渝。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刻,我們再次回憶并記住他們,就是要讓所有的黨員干部牢記:真正的共產黨人一定是以民為先,以奉獻為根本。要學習他們忠誠于黨的事業,心系民族地區發展,艱苦樸素、兢兢業業、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各族人民群眾謀福祉。更要以“三嚴三實”為標尺,丈量自己的工作,丈量與群眾的距離,丈量信仰的高度,把對黨的忠誠付諸行動,把對百姓的愛付諸實踐,用實際行動來紀念模范,緬懷模范。
(青海紅十字醫院臧莉)
緊握接力棒打造新高地
人活著總是需要一點精神,特別是在青藏高原這樣一種環境中,更需要以充足的精神補給來面對嚴峻考驗。而我們的身邊從來不缺乏高原所養育的精神高地,尕布龍、廉福章、王成元……這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如同豐碑,激勵我們跋涉;那一幕幕感人的事跡,如同路標,引導我們前行。打造青海精神高地的接力棒已經交在我們手中,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以必勝的信心、豪邁的氣概、穩健的步伐,追尋英雄的足跡,馳騁在大美青海,把堅實的腳印留在新的高地之上。
(格爾木煉油廠文紹勇)
時代的好榜樣
我參與玉樹災后重建的三年時間中,感受到自然條件和交通給藏族人民帶來的不便。尕布龍作為從藏區逐步走上青海省領導崗位的楷模,一心為民、克己奉公,始終把邊遠地區的牧民當成好兄弟,好姐妹,不僅為來省城西寧看病的鄉親父老提供住的地方,還經常幫助看不起病的藏族同胞。在他退休后,依舊扎根基層,心系牧民。尕布龍一生是為藏區農牧民著想,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他是共產黨員的模范代表,引領廣大共產黨員爭做時代的先鋒;他是藏區人民的“好親戚”,引導農牧民鄉親自強不息,開拓創新,邁上和諧幸福之路;他更是時代的好榜樣,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生的價值。
(水電四局杜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