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栽培又稱常規栽培,是指在田間自然條件下,不采用保護地設施(如塑料大棚)的一種栽培方式。即秋季定植草莓苗,在露地生長,當年完成花芽分化,越冬后,第二年夏季收獲。目前,我國栽培草莓基本上采用露地栽培。
1.園地選擇
草莓具有喜光性,但也耐蔭蔽;喜水,也怕澇;喜肥和怕旱等特點。栽植草莓應選擇地面平整,陽光充足,土壤肥沃,疏松透氣,排灌方便的地點。山坡地可修成梯田,未經消毒的土壤不宜栽種草莓。草莓采收期用工集中,建立商品生產基地時,應根據當地勞力情況,合理安排種植面積,選擇離城市近,交通方便,并有加工條件的地點,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2.土壤準備
栽草莓前要深翻土壤,達到30厘米左右。整地質量要高,無土塊,要求沉實平整,以免栽植后澆水引起秧苗下陷,影響成活。結合翻地施入基肥,農家肥是草莓優質豐產的基礎,一般每畝施腐熟優質農家肥不少于5000千克,另加50千克過磷酸鈣和50千克氯化鉀,或者加50千克氯化鉀,或者加50千克氮磷鉀三元復合肥料。草莓栽植密度大,生長周期短,因此基肥一定要充足。施基肥要全園撒施均勻,然后耕翻土壤,使肥土充分混和。
翻耕時間宜早,最好伏前曬垡,使土壤熟化。按照定植要求做畦打壟。一般采用平畦栽植,畦長10—20米,畦寬1.2—1.5米,畦埂高15厘米左右。平畦栽植的好處是灌水方便,中耕、追肥、防寒等作業比較容易,缺點是畦不易整平,灌水不勻,局部地段會濕度過大,通風不良,果實易被水淹而霉爛。
3.品種搭配和選擇
草莓自花授粉能結果,但異花授粉的增產效果明顯,因此,除主栽品種外,還應搭配授粉品種。1個主栽品種可搭配2—3個授粉品種。主栽品種占的種植面積不少于70%,其余為授粉品種。為了延長供應期,可采用早、中、晚熟品種搭配栽植。
4.秧苗準備
秧苗質量是栽后成活和高產的基礎。對匍匐莖苗要求無病蟲害,有較多新根,根莖粗度在1厘米以上,至少有4片展開的葉,中心芽飽滿,葉柄短粗,葉色濃綠,植株鮮重30克以上,地下部根重約占全株的1/3。如果采用老株的新莖苗,必須具有有較多的新根,否則栽后很難成活。起苗前先割除老葉,留2—3片心葉,就近栽植最好隨起苗隨栽苗,要保護起出的秧苗根系不干燥,適當淋水保濕,也不能將根系長時間浸泡在水里。需長途運輸的秧苗,從園地起出后,適當疏除基部葉片后,每50株捆成一捆,然后用水浸濕根系,隨即放入浸過的蒲包、草袋或塑料袋中扎好,再置于筐、箱等盛器中待運。
5.栽植時期
草莓的栽植時期,因地而異,要根據作物的茬口、秧苗生育狀況、溫度和濕度的高低以及栽植后秧苗是否有充分的生長發育時期等因素綜合考慮。北方一般在秋季栽植,因秋栽時間長,有大量當年生匍匐莖苗供應,此時土壤墑情好,空氣濕度大,緩苗期短,成活率高。
6.栽植方式
(1)定株栽植
按一定株行距栽植,在果實成熟前隨時將長出的匍匐莖摘除,以集中養分,提高產量與品質。采收后,保留老株,除去長出的匍匐莖。第二年結果后,保留匍匐莖苗,疏去母株,按固定株行距留健壯的新匍匐莖。這樣就地更新,換苗不換地,產量較穩定。
(2)地毯式栽植
定植時按較大株行距栽種,讓植株上長出的匍匐莖在株行間扎根生長,直到均勻地布滿整個園地,形成地毯狀。也可讓匍匐莖在規定的扎根生長,延伸到行外的一律去除,形成帶狀地毯。在秧苗不足、勞力少的情況下采用這種栽植法。第一年由于苗數不足產量較低,翌年可獲得高產。
7.栽植方法
(1)栽植密度
株行距要根據栽植制度、栽植方式、土壤肥力、品種等決定。1年1栽制株行距宜小;多年1栽制應適當加大。株型小的品種密度可增加。一般寬1.2—1.5米的平畦,每畦栽4—6行,行距20—25厘米,株距15—20厘米。壟栽時,北方采用低壟種植,壟高15厘米,壟寬50—55厘米,壟溝寬20—25厘米,株行距與畦栽基本相同,或者株距適當減少。每畝草莓的株數應掌握在1萬左右。
(2)栽植方向
栽苗時應注意草莓苗弓形新莖方向,草莓的花序從新莖上伸出有規律性。通常植株新莖略呈弓形,而花序是從弓背方向伸出。為了便于墊果和采收,應使每株抽出的花序均在同一方向,因此栽苗時應取新莖的弓背朝固定的方向。平畦栽植時,邊行植株花序方向應朝向畦里,避免花序伸到畦埂上影響作業。
(3)栽植深度
栽植深度是草莓成活的關鍵。栽植過深,苗心被土埋住,易造成秧苗腐爛;栽植過淺,根莖外露,不易產生新根,引起秧苗干枯死亡。合理的深度應使苗心莖部與地面平齊,做到“深不埋心,淺不露根”。
8.間苗
間苗限于多年1栽制草莓園應用。在初秋按定植時的行株距,每窩留苗1墩,把多余的苗叢全部挖除。留下的最好是健壯的匍匐莖苗。挖苗后隨即深鋤一遍,每畝再施入氮磷鉀復合肥料25—50千克,并結合培土將壟畦整平,只有在重間苗和補充肥料的情況下,才能保持較高產量。
9.越冬防寒
草莓根系能耐負8攝氏度的地溫和短時間負10攝氏度的氣溫,溫度再下降會發生嚴重凍害,直到植株死亡。為了防寒保墑,北方栽培草莓越冬需要覆蓋防寒物。在覆蓋防寒物前先灌1次防凍水,這次水一定要灌足,灌透。灌防凍水時間,應在土壤將要進入結凍期,灌后1周左右進行地面覆蓋。覆蓋材料因地制宜,可用各種作物秸稈、腐熟馬糞、細碎圈肥、軟草、樹葉等。覆蓋厚度以能蓋嚴植株為度。近年來采用地膜覆蓋,膜上面再加覆蓋物,收到良好效果。覆蓋物應在翌年春季土壤解凍之前除去,以便陽光直接照射地面,促使地溫回升,植株早發。
通化縣大泉源鄉農業站 孫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