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寸草鍘三刀,無料也增膘。
冬季青綠飼料相對缺乏,粗硬的干草牛不太愛吃。要讓牛吃得飽、長的壯,就要粗料細喂,最起碼要將稻草、甘薯藤、花生蔓、干草、玉米秸等鍘短和切碎喂牛,這樣可縮短牛的采食時間,便于牛的咀嚼,使莖秸不被浪費,能提高利用率和采食量,即使不加或少加精料,牛食后也會增膘。
2.牛戀老槽馬戀圈。
舍飼拴養喂牛,要固定位置,要對牛按品種、體重、年齡分舍飼養,以使其適應新環境。有的牛購進后不能盡快適應新環境,甚至厭食,對這樣的牛要認真檢查,發現病牛,及時診治;對適應性差的牛,要不打不驚,不刺激,順其自然,以后會逐漸適應。
3.養馬比君子,打馬摩捋牛。
牛對喂養的人跟馬一樣是有感情的,牛對飼養人員的感情來自與牛的接觸。眾所周知,再好頂人的牛一般不會頂天天喂養它的人,因此,喂牛的飼養員要固定,不能常換,否則會影響牛的情緒和采食量。對新購進的牛要善待,牛性情溫順,吃軟不吃硬,飼養人員不能像訓馬一樣鞭打,個別暴躁的牛可以穿鼻環,使其順從。
4.牛是放大,豬是脹大。
冬季長期拴養,牛的體質弱,易患病。在晴好天,有放牧條件的應盡量讓牛上坡放牧,讓牛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這樣可以增加牛的采食量,讓牛健壯成長。
5.耕牛要過冬,草料第一宗;伏天的草,冬天的寶。
進入冬季,耕牛關養。在夏秋草多的日子里,儲備充足的草料(尤其是搞好青儲)非常重要,整個越冬期,每頭牛約需3千克草料。
6.九九重陽,放開牛羊;若要牛長好,多喂青綠草;一千斤稻草,比不上一斤青草。
秋天要盡量延長放牧時間,選擇飼草豐盛的牧地,讓牛多吃 青草,增加膘情,為越冬打好體質基礎。
7.秋膘根,冬膘命,春膘勁。
秋季把牛喂得膘肥體壯,才能安全越冬。春季把牛喂得膘肥體壯,春耕才有力氣。“冬膘命”道出了冬季飼養管理的重要性。冬季天氣寒冷,牛體表散熱多,需要消耗更多的營養,又因冬季飼料來源和質量受限制,所以冬季在飼料供給上應盡量多樣化,并合理搭配精飼料,以滿足牛的營養需要,提高抗寒能力,使牛安全越冬。
8.不怕狂風一片,就怕賊風一線。
入冬前,要注意修圈搭棚,敞開式牛舍要備好塑料布、草簾子等,大風降溫天到來,要及時封閉牛舍,使牛舍不漏風。“不怕狂風一片,就怕賊風一線”,指的就是畜舍封閉不嚴,一小股賊風襲擊牛體,非常容易造成牛呼吸系統疾病。
9.刷刷刨刨,等于加料。
經常用毛刷、掃帚等刷拭牛體,能保持牛體清潔,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皮膚營養狀況,避免患體外寄生蟲,使牛舒適、健壯,可大大增強牛的體質,提高生產性能且有利于安全越冬。
10.冬牛體質好,飲水不可少;冬牛不患病,飲水要保證;寧缺一天料,不缺一口水。
冬季要給牛飲足清潔新鮮的水,因牛在冬季拴養期間,大部分采食干草,其消化液分泌量增加,而消化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若飲水不充分,食欲就會下降,甚至容易發生重瓣胃梗塞,即“百葉干”。通常每天分早、午、晚各飲一次,水溫以12—15℃為宜,忌用冷水和回鍋水飲牛。
11.隔年要犁田,耕牛要喂鹽。
食鹽是胃液的主要成分之一,保證牛的食鹽供應,可以開胃增強食欲,促進飼料的消化吸收,有利于牛的健康。每天每頭成年牛可喂食鹽50克左右,拌入精料或溶于水中飼喂。
12.有料無料,四角拌到。
要讓牛把草料吃干凈,牛槽四角的飼料要攪拌均勻,這樣牛吃了才能上膘,并使牛養成不剩料,不挑食的習慣。另外,拌草料時加水也有學問,要做到“冬呼啦,夏撲嚓”,意思是冬季草料加水要少,攪拌時聲音呼呼啦啦,夏季草料加水適當多一些,攪拌時聽起來撲撲嚓嚓的。
13.定時定量,冬牛肥壯;把草把料,牲口歡跳。
給牛喂食不能忽早忽晚、忽多忽少、饑飽不均,飼喂方法上要求“少喂勤添,先草后精,定時定量”。農諺說的“把草把料,牲口歡跳,多了厭,少了香”很有道理。另有“馬要添夜草,牛飽要倒嚼”之說,同樣說明了“定時定量”的重要性。
14.養牛無巧,欄干食飽;冬牛不患病,舍內要干凈;養牛講衛生,圈凈牛無病。
這些農諺說明了要養好牛,使牛安全過冬,就要讓牛吃得飽,吃得香。同時還要做好防寒保暖、防潮、防疫等工作。要勤除糞、勤墊軟草或干土,注意保持牛舍的干燥、清潔,以防欄舍潮濕、滋生病菌、寄生蟲等,使牛的抗病能力下降,導致患病。正所謂“夏天一口塘,冬天一鋪床”。
15.入九不喂料,來年不用套;冬天的食,夏天的力;冬天補料在腿上,春天補料在嘴上。
這些農諺都強調了冬季給牛補料的重要性。嚴冬時節要補充精料,如玉米面、麥麩、豆餅、花生餅等,并適量喂點添加劑及富含維生素的多汁飼料,如胡蘿卜、蘿卜、新鮮大白菜等。一般每天每頭補給混合精料1.5—2千克,這樣可增加耕牛的體力,抵御寒潮,增強牛的抗病能力。
16.產前不動彈,生產有困難;若要牛養好,運動不可少。
孕牛缺乏運動易造成難產、胎衣不下等。因此,在冬季對孕牛要給予特殊照顧,讓其進行適量運動,選晴好天做短距離放牧或外出牽遛,曬曬太陽,確保孕牛順利生產。 高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