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在河北省張北縣雪川公司的種植基地,一輛大型全自動馬鈴薯收獲機“轟隆隆”的從田壟上駛過,一顆顆飽滿的馬鈴薯就被從土中掘出,順著傳送帶往上輸送,然后“嘩啦”一聲傾倒在旁邊的卡車上。“這輛馬鈴薯收獲機是從國外進口的,價值上百萬,全天作業的情況下,一天可以收獲上百畝的馬鈴薯。這塊田地里的馬鈴薯就是我們和雪川公司合作篩選出的新品種,畝產能達3噸呢!”9月19日,在張北舉行的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生產模式研究與示范觀摩會上,項目負責人熊興耀指著正在作業的收獲機興奮的說。
2015年1月,中國農業科學院牽頭啟動“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生產模式研究與示范”項目,經過一年時間的研究和推廣,已在河北、甘肅、云南、湖北等全國范圍內建立多種形式的示范基地。在河北的核心示范區,馬鈴薯增產增效效果十分明顯,每畝增產238公斤,降低成本216元,10700畝示范基地新增經濟效益63857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