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設施條件
在溫室內安裝無土栽培系統,包括栽培槽、灌水設施、栽培基質。
1.1栽培槽:溫室內北面留80厘米,南面留30厘米,用磚砌成南北走向的栽培槽,內徑寬48厘米,槽邊框高24厘米,磚要平放,槽距72厘米,槽基部鋪一層0.1毫米厚的塑料薄膜,用最上層的磚壓緊膜邊,膜上鋪3厘米厚的潔凈河沙,沙上鋪一層編織袋,袋上填栽培基質;或直接用結實的塑料膜包裹基質。
1.2灌水設施:單個溫室建成獨立的灌水系統,采用全自動控制的滴管設備,溫室內主管道及栽培槽內的滴灌帶均可用塑料管,槽內設滴灌帶1—2根,并套上0.1毫米厚的窄塑料薄膜。
1.3栽培基質:有機基質可用玉米秸、菇渣、鋸末等,無機基質用沙或爐渣等,如用煤矸石、鋸末、玉米秸,其混合比例為1:2:2。使用前15天將基質堆25厘米厚,噴濕后蓋膜滅菌,然后每平方米基質中加入有機無土栽培專用肥2千克,經消毒的雞糞10千克,混勻后即可填槽。
2 育苗與定植
2.1 品種選擇:有機生態基質栽培對番茄品種選擇并無嚴格要求,應針對當地居民的消費習慣,選擇豐產、抗病、品質好的品種。
2.2栽培季節及茬口安排:有機生態基質栽培番茄可在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中進行,早春、秋末、冬季均可栽培。早春茬1月下旬播種,3月下旬定植;秋延后茬7月下旬播種育苗,9月初定植;冬春茬11月下旬播種育苗,12月下旬定植。
2.3育苗與定植:采用人工無土穴盤育苗法育苗。育苗基質以草炭和蛭石按體積比2:1的比例混合,再按1立方米混合基質中配入10千克烘干雞糞,混合均勻。基質澆透水,待水滲下后播種,每穴l粒,干籽直播,播后覆蓋0.5厘米厚的育苗基質。出苗前溫度保持25—30℃,出苗后溫度為白天20—25℃,夜間10—15℃。苗盤要保持濕潤。長出3—4片真葉即可出盤定植,大約30天。定植前將栽培基質翻勻整平,并澆1次水,使基質充分吸水,水滲后按每槽2行扒坑定植,使基質略高于苗坨,株距30厘米,每畝定植3 000株,栽后澆小水。
3 栽培管理
3.1肥水管理:定植后20天開始追肥,以后每隔10天追肥一次,每次每株施專用肥10—15克;結果后7天追肥一次,每次每株施專用肥25克。肥料應均勻撒在離根5厘米處,讓其隨水滲入基質中。另外,還可在棚內施二氧化碳氣肥。一般定植后每隔5天澆水一次。
3.2溫度、光照管理:定植后,室內溫度白天為22—25℃,夜間為10 —15℃。坐果后白天為25—28℃,夜間為12℃左右。
3.3吊蔓及整枝:幼苗具6—7葉時用聚丙烯塑料繩吊蔓,繩上部固定在棚架鐵線上,下部系在莖基上。莖蔓與吊繩相互纏繞,保持直立生長。整枝時只保留主軸生長結果,摘除全部葉腋內的側枝,側枝長10—15厘米時進行打權。
3.4?;ū9笆韫涸绯?—9時用10—15毫克/千克2.4-D溶液蘸花,以提高坐果率。為保證果大質優,每株留3—4個果,其余的花、果均要及時疏除。
4 生理病害的防治
番茄生長階段可能會出現以下生理病害:
4.1臍腐?。ê诙悄殻汗麑嵃l育初期著色之間,在果頂以柱頭底部為中心,初期發生呈水浸狀暗綠色,以后變成褐色乃至黑褐色病斑,但不腐爛,并向內凹陷。受害果實轉色快,但沒有商品價值。
防治措施,多施有機肥,氮、磷、鉀過高要合理搭配,勿過多偏施氮肥,適當增施鈣素肥料,避免土壤過干或過濕,酸性土壤可用石灰調節(每畝250—100千克)。除此以外,在幼果期可用0.5%氯化鈣水溶液噴葉片及果實,每10天1次,連續2—3次。
4.2臍裂果(露籽?。汗麑嵃l育最初期,在果實部位的果皮處,出現無規則形裂開,胎座組織及種子外露。隨著果實的膨大,臍裂部位也增大。
防治措施:要選擇耐低溫的品種,花芽分花期間防止溫度過低,要求日溫20℃以上,夜溫10℃以上。
4.3空洞果(空腔果):果皮部與果實內部的發育不平衡,也就是說果實胚座發育不良與果壁間產生空腔??臻g內果膠少,果膠物質不發達,幾乎沒有種子。
防治措施:施用生長素濃度要適量,方法要得當,開花期間防止溫度過高或過低,以免授粉受精不正常。及時疏果,加強水肥管理,避免干旱缺水。
4.4尖頂果(桃形果):尖頂果是果臍部突出,形狀如桃形。
防治措施:噴花使用的防落素或2.4-D必須根據不同品種使用不同的適宜濃度,在此期間不能干旱缺水。
5 病蟲害防治
以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大棚設置防蟲網,紫外線誘捕設備。栽培基質按茬口更替并進行高溫滅菌。采用化學防治時,選擇低毒低殘留農藥,并注意安全使用間隔期,確保產品不受農藥污染。
集安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王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