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是系統闡述帝國主義理論的重要經典著作。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世界形勢的急遽發展推動人們必須對帝國主義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一時間,圍繞著帝國主義的本質特征、歷史地位、發展趨勢及其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問題,站在不同立場、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理論家如霍布森、希法亭等等,紛紛提出自己的觀點。在這種情況下,列寧積極地投入到理論研究和論戰當中,并于1916年6月完成了《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帝國主義的理論。高爾基閱讀了手稿后認為:“小冊子確實非常好……有必要完整地出版。”1917年4月,列寧為此書撰寫了序言,完整地出版了這部著作。
列寧的這部著作,科學地運用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遵循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科學方法,深入分析了帝國主義的基本經濟特點,深刻揭示了帝國主義時代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必然性和發展路徑,是與時俱進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光輝典范。
在這部著作中,列寧總結了《資本論》問世后半個世紀內資本主義的新發展,揭示了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的歷史進程,指出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在這個階段,壟斷組織和金融資本的統治已經確立,資本輸出具有突出意義,國際托拉斯開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已經把世界全部領土瓜分完畢,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戰爭必然爆發。列寧指出,一方面,壟斷是帝國主義最深厚的經濟基礎,壟斷勢必在不同程度上阻礙技術的進步和其他方面的創新;另一方面,這種壟斷是在自由競爭的基礎上產生并同競爭并存的,是從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結構向更高級結構的過渡。帝國主義停滯與發展并存的趨勢,進一步證明了資本主義無法克服自身的內在矛盾,資本主義私有制已經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障礙。隨著帝國主義國內國際矛盾的發展,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必然爆發,資本主義制度必然走向最終滅亡,這就決定了帝國主義是過渡的、垂死的資本主義,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前夜。
這些重大的理論觀點已經被本書出版之后百年來的世界歷史實踐所檢驗。2008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再次表明資本主義制度無法克服自身的內在矛盾,再次證明了列寧的關于帝國主義腐朽性、過渡性的科學論斷,那些以這樣那樣名義否定《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科學價值的論調,在新的實踐面前根本站不住腳。當然,列寧所揭示的是帝國主義發展的本質特征和歷史趨勢,而不是掐著手指盤算出來的帝國主義滅亡時間表,也不是教條主義者所死守的不可更改的公式。書中根據當時帝國主義的矛盾狀況、第一次世界大戰形成的革命形勢,提出的一些對帝國主義歷史地位的過高估計、對世界社會主義革命普遍到來的過急論斷,當然要根據實踐的新發展加以調整、充實和完善。
(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