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全國文化中心,有著50萬年人類活動史、3000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眾多名勝古跡熠熠生輝,京味文化內涵深邃,對國內外的游客都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全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已進入科技與文化、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新時期,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與古都風貌保護、與首都旅游產業等“京味”特色融合發展,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文化內涵,促進產業結構創新,并創造出新的消費需求。
中央明確提出北京市要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示范作用,為首都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當前,首當其沖的是要將文化遺產和古都風貌保護與文化創意產業轉型升級結合起來,推動文化創意、設計服務、文化科技企業開發與文化遺產和古都風貌相契合的產品和服務,開發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宣傳推廣北京文化品牌。要加強對北京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加快修繕和保護皇家建筑,重點保護傳統地域文化景觀,如故宮、北海、景山、頤和園、圓明園、天壇、地壇、雍和宮、國子監、孔廟、香山、十三陵、長城等歷史文化古跡,對名人故居、四合院等民居文化也要進行整體性和有機性保護。在堅持保護的前提下,可以探索建立文化遺產的特許經營機制,允許和鼓勵文化創意企業、非營利機構、群眾性文化組織,參與文化遺產的修繕和合理利用。在保護文物等有形文化遺產的基礎上,要積極推動民間藝術、民俗風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科技融合,合理利用非遺項目開發具有北京地方特色和市場潛力的文化藝術衍生品,借助京味文化的吸引力,拓寬文化服務領域,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活力。對市場前景較好、北京特色濃郁的文化藝術、工藝美術、民俗風情等業態,可以考慮產業化發展,制定合理的營銷策略,集中力量培育優勢文化品牌。
要深度挖掘北京皇城文化、老北京民俗文化等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發展具有北京地域特色的戲劇、文學、繪畫、音樂以及傳統民俗、傳統商業、傳統娛樂等京味文化主題旅游項目。開辟以名人故居、會館、胡同和傳統街區為核心的歷史文化旅游街區,將北京胡同游和老北京深度體驗與社區參與緊密結合,為“北京游”賦予新的文化特征。鼓勵區縣申報或聯合申報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將文化創意產業與歷史古跡、自然風光相結合,加強對首都文化、皇城文化、民族文化等資源的系統闡釋、挖掘與統籌保護;鼓勵企業以委托開發、合營、加盟等多種方式參與文化資源開發,并與旅游業、商業相結合,促進文化活態保護。依托本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園區、工業設施眾多的資源優勢,發展校園觀光、科技觀光、工業旅游、文化體驗等旅游服務。扶持旅游演出,繁榮夜間旅游市場,促進京味文化旅游消費。
(作者:梅松,北京市委宣傳部副巡視員、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