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了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問題。他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牢記我們黨從成立起就把為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而奮斗確定為自己的綱領,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斷把為崇高理想奮斗的偉大實踐推向前進。”“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不是掛在口頭上的,而是體現在具體的實踐當中。95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把堅定的理想信念轉化為奮斗實踐,提升為光榮傳統,凝練成中國共產黨人代代傳承的精神血脈。
把時間回溯到85年前,我們就會無限感慨地發現,在那個炮火連天、風雨如晦的年代,中國共產黨人居然在江西的紅土地上建立了一個“國中之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抱著中國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把服務人民的赤誠之心和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付諸局部執政的探索實踐。這個實踐固然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局限,但卻積累形成了源遠流長的蘇區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的生動體現,時至今日依然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艱苦卓絕的斗爭實踐凝練出催人奮進的蘇區精神
大革命失敗后,痛定思痛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八七會議上做出了獨立領導中國革命、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重大決策,發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戰爭,武裝斗爭的星星之火在全國逐步形成了燎原之勢。
秋收起義遭遇挫折后,毛澤東同志果斷做出轉兵井岡山的決定,率領起義軍在井岡山開辟了黨領導的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相繼成立了各級蘇維埃政權,拉開了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序幕。在堅持一年多時間的井岡山斗爭以后,毛澤東和朱德等同志率領紅四軍主力奔赴贛南、閩西,在同敵人周旋斗爭的過程中,逐步創建了中央革命根據地。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武裝斗爭紛紛展開,創建了十幾塊革命根據地,面積達到4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達3000多萬,遍布全國12個省150多個縣。
1931年11月7日,在十月革命紀念日到來之際,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瑞金莊嚴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正式成立,毛澤東同志擔任政府主席,以蘇維埃運動為標志的土地革命戰爭達到了一個歷史的高峰。在黨中央和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下,中央蘇區、鄂豫皖蘇區、湘鄂西蘇區以及各地蘇區的發展如火如荼,沉重地打擊了敵人,極大地動員了群眾,初步開展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實踐,為探索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作出了重大貢獻。
蘇區時期的斗爭是相當艱苦的。一方面,要同來自敵人方面的軍事進攻和經濟封鎖進行殘酷的斗爭。井岡山時期,國民黨湘贛軍閥對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多次“會剿”,初創時期的紅軍就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英勇斗爭,以巨大的犧牲戰勝敵人的進攻,最后在敵我力量極度懸殊的情況下,紅軍主力不得不撤離井岡山,但是地方黨組織和根據地人民依然為捍衛根據地進行了長期不懈的斗爭。中央蘇區時期,國民黨軍隊先后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了五次軍事“圍剿”,廣大紅軍指戰員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同根據地人民一起粉碎了敵人的進攻,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其他蘇區也是如此。另一方面,要同來自黨內的錯誤思想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土地革命前期,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尚未獨立和成熟,共產國際對中國共產黨有著絕對的權威,但它對中國革命的指導很多是不切實際的。此外,黨內領導層中盛行教條主義的思想路線,從蘇聯回來的領導干部不能很好地了解中國具體情況,唯共產國際指示和俄國經驗馬首是瞻,對實事求是地從中國具體國情出發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者進行壓制,黨內連續出現三次“左”傾錯誤,給黨和革命事業帶來了災難性后果。最后,在敵人殘酷圍攻和黨內錯誤思想的雙重打擊下,黨中央、蘇維埃政府和中央紅軍不得不開始漫漫長征,中央蘇區迅速被敵人占領,其他蘇區也相繼陷落,中國革命遭到重創。經過長征,中國共產黨人徹底覺醒,真正實現了獨立自主,領導中國革命不斷走向勝利。
正是在這種艱苦卓絕的斗爭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形成了催人奮進的蘇區精神。2011年11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8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在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中,在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實踐中,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為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蘇區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質,構成中國共產黨優秀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的重要內容。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蘇區精神的核心和靈魂
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為主要內容的蘇區精神,內涵十分豐富,包含著堅定的信念、奮斗的意志、求真的精神、為民的情懷、清正的作風、奉獻的境界等要素。正是這些高昂的精神要素,激發了廣大黨員干部、紅軍指戰員和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為實現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勇往直前。在這些豐富的精神內涵中,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基礎、是核心、是靈魂,像一根紅線貫穿在蘇區精神的各個方面和斗爭實踐的各個環節當中。
在開辟中央蘇區的艱苦斗爭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定中國革命必勝、社會主義在中國必勝的信念,抵御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挑戰,毫不動搖地為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而戰斗。在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同志代表廣大紅軍將士和蘇區人民的意志,科學回答了“紅旗究竟能打多久”的疑問,深刻闡述了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的道理,創立了工農武裝割據、創建紅色政權的理論,克服了黨內軍內的動搖思想,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在創建中央蘇區的斗爭中,毛澤東同志抱著中國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心,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科學論斷,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的結尾,毛澤東同志關于革命高潮的一段話充分展示了共產黨人在艱苦環境中對革命必然勝利的堅定信念:“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正是擁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敢于和善于同不正確的指示和錯誤的指導進行斗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踐創造性地結合起來,獨立自主地探索中國革命的道路。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毛澤東同志振聾發聵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這些論斷直指教條主義和保守思想,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求真務實、獨立自主的精神風貌,初步闡述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正是擁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人在極其艱苦的斗爭環境中,打退了敵人的瘋狂進攻,戰勝了各種艱難困苦,經受了各種內外壓力,堅定不移地把革命斗爭不斷推向前進。蘇區的斗爭是極端殘酷的,戰斗從來沒有停止過,經濟遭到了嚴重封鎖,經常是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難以獲得。但是,廣大紅軍指戰員和蘇區群眾,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怕犧牲、無私奉獻,充分展示了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除此之外,因為黨內錯誤思想的影響,包括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在內的許多優秀的共產黨人,遭受了不公正的對待,甚至承受了不白之冤,但他們從來沒有動搖對黨的忠誠,對理想信念的堅定,繼續為黨和革命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正是擁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蘇維埃政權建設的過程中,始終不忘扎根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和赤子之心,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作為蘇維埃政府主席的毛澤東在指導蘇區經濟建設時明確提出,人民群眾是真正的銅墻鐵壁,共產黨人必須要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蘇維埃政府向各級黨組織和政府機構發出號召,要創造“第一等的工作”,克服困難,戰勝敵人,服務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蘇區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形成開拓進取、爭創一流的風貌,把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化為一流的工作實踐。
正是擁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人在局部執政的政權建設實踐中,同各種背離共產主義精神、違背黨的宗旨的錯誤思想和行為進行堅決的斗爭。1933年3月,勝利縣原縣委書記鐘鐵青,因為貪污腐敗,被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判處死刑;同年12月,中央工農檢查委員會檢查中央總務廳和瑞金縣蘇維埃政府的財務工作,發現存在著嚴重的貪污浪費現象,撤銷了總務廳廳長趙寶成的職務,判處瑞金縣會計科科長唐仁達死刑。正是通過這些斗爭,蘇區黨員干部真正做到了廉政清明、嚴格自律,形成了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優良作風,同人民群眾甘苦與共、患難相依,人民群眾發自內心地編唱了《蘇區干部好作風》的山歌。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指出:“我們黨是否堅強有力,既要看全黨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黨員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這個論斷既是對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要求,也是對我們黨歷史傳統的科學總結。蘇區革命實踐和蘇區精神內涵充分證明了這一論斷。
蘇區精神在當今時代依然光芒四射
蘇區斗爭是我們黨革命歷史上可歌可泣的一頁,無數革命先烈以他們的流血犧牲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蘇區精神。蘇區斗爭的實踐已經成為歷史,但蘇區斗爭所留下的精神財富彌足珍貴,在全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今天,依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凸顯出時代的價值。
始終牢記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永遠是共產黨人的靈魂,是不可或缺的精神之鈣。不論什么時候,我們都不能動搖共產主義理想,并要把遠大理想化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理論,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我們就是要以這樣的堅定信念為基礎,做到心中有責,真抓實干,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爭創一流,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黨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征程中,我們必須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魚水關系,緊緊依靠人民,時刻服務人民。不論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堅持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和主體創造性,使我們黨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我們必須切實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斷把為人民謀福利的事業推向前進。
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堅持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確保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永不動搖。蘇區時期,我們黨雖然只是局部執政,但絲毫沒有放松黨風廉政建設,形成了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優良作風,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革命戰爭勝利之際,毛澤東同志告誡全黨,必須要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迎接好執政這場大考試。幾十年來,我們黨始終不忘初心,牢牢堅持從嚴治黨、從嚴管黨,以優良的黨風凝聚黨心民心,使我們黨始終是國家事業發展的領導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又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大力加強全面從嚴治黨,著力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著力增強抵御風險和拒腐防變能力,不斷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向前進,我們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不斷得到加強和鞏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95年來,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英勇奮斗,成千上萬的烈士為了這個理想獻出了寶貴生命。……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不滅。我們一定要銘記烈士們的遺愿,永志不忘他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偉大理想。”我們在今天追念蘇區斗爭,弘揚蘇區精神,就是要牢記歷史,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定理想信念,奮力開拓創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新的境界,不斷為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