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記者從山西省科技廳獲悉,山西省攻關項目“甘薯輕簡化高產栽培技術研究”歷經三年潛心開發,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實現了甘薯農機農藝配套的輕簡化生產,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增加了收益,為山西省甘薯生產的標準化和產業化奠定了基礎。
甘薯是山西省第三大農作物,常年種植面積在550萬畝左右。由于甘薯是聯合國衛生組織認定的營養保健長壽食品,而且口感比較好,近年來人們對甘薯有了新的認識,消費量越來越多,各地種植面積也在不斷增加。為了提高甘薯種植產業社會效益,進一步減輕農戶勞動強度,增加勞動收益,三年前,山西省確立了攻關項目“甘薯輕簡化高產栽培技術研究”。項目從壟膜栽植保水降容、純天然硫酸鉀活性腐殖酸專用肥、烯效唑代替多效唑、地下害蟲無害化防治、機械操作專用品種等甘薯高產栽培技術環節進行突破,找到了最佳的機械化栽培專用品種及配套專用地膜、鉀肥、病蟲無害化防治的技術產品,開發出新技術產品最佳的施用時間、施用濃度及施用計量。輕簡化技術方面,重點開發了牽引壟膜雙行(單行)一體機、移栽機,引進配套了切蔓機、收獲機。由高產栽培技術和全程機械化技術,構建了輕簡化栽培機械化技術體系。輕簡化栽培技術的應用,可實現每畝增收節支1200元以上。三年來,項目組邊開發邊示范,在山西、河北、山東、陜西、江蘇、東北和新疆累計推廣面積8.5萬畝,增加社會效益1.17億元以上。
項目實施期間,制定地方標準1項,取得發明等專利8項。并榮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山西省農村承包示范一等獎各1項。項目的開發與示范使甘薯在山西省基本實現了種植的全程機械化,為甘薯生產的持續性、規模化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