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寒冷似乎并未減退人們對于這條大街的熱情,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上,你可以隨意推開一間咖啡館的門,點上一杯卡布奇諾,大多數情況下,你會剛好趕上一場創業者交流沙龍,或者正有投資人聆聽創業項目的路演。在中關村大街上,已經有世界一流的創業孵化服務機構三十余家,他們早已聲名大噪,車庫咖啡、3W咖啡、Binggo咖啡、飛馬旅、36氪、言幾又、創業家、聯想之星、天使匯、JD+智能奶茶館……而孵化器的形態也正在不斷變化、革新,并從這里向全中國的各個地方發散。
2015,“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日益高漲的呼聲中正趨于理性,甚至被懷疑遭遇“寒冬”。而值得欣慰的是,許多創業者樂見這樣一種理性,并正把創業當做一種人生常態,決定在這個大時代下放手一搏。
正如這個冬天,溫暖的陽光一如既往灑落在中關村,創業者正手捧咖啡投入孵化器的懷抱,顯然“寒冬”無法作為他們慰藉自己失敗的理由,他們在這里或歡笑,或痛苦,或成功,或離去,但對他們來說,這些并不意味著冬天。
2015年11月,在距離中關村創業大街200米處,由創業公社運營的中關村國際創客中心落成并啟用,在這里,創業者將面對一整套強大的服務團隊,提供一整個垂直的創業服務產業鏈。
孵化器3.0時代來臨
相較于美國、以色列等國家,中國無論官辦還是民營孵化器,都尚處于起步階段。而從2014年開始,中國孵化器的發展已經不單單局限于一套政策、一套房子,而是邁入搭建“一個平臺”的階段,而這種趨勢在2015年被真正踐行。人們用孵化器“3.0時代”來形容這個時期,它主要的特點是——連接。
2015年11月,在距離中關村創業大街200米處,由創業公社運營的中關村國際創客中心落成并啟用,在這里,創業者將面對一整套強大的服務團隊,提供一整個垂直的創業服務產業鏈。經過創業公社兩年來的積累,圍繞騰訊產業鏈條的創業者提供線下的空間和服務。剛剛過去的2015年,創業公社還與微軟中國開啟合作,通過向微軟采購的方式,為創業企業提供微軟免費的培訓公開課,幫助創業者成功。而當這里入孵的創業項目遇見技術、市場、融資等難題時,孵化器會提供導師給予幫助,創業者之間還可以共享與互助,推薦投資人、發揮優勢,甚至聯合做項目開拓市場。在創業者背后,是創業公社的服務體系做支撐。
有專門提供服務的人,有專門投錢的人,也有專門提供場地的人。那么,如何把這些人、這些事、這些物連接起來,真正地服務好創業者,就是3.0時代下的孵化器的主要職能。
2015年12月18日,上海張江移動互聯網孵化器的管理機構——上海莘澤創業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正式掛牌,這是科技企業孵化器在我國誕生28年來出現的第一支股票。
盈利模式多樣化
想要獲得巨大的商業回報,需要將聚合資源變現,而這也是諸多孵化器面臨的現實問題——商業模式。據China Venture的一項調研顯示,3W咖啡通過旗下的拉勾網實現了互聯網聚合資源的變現。而對其他主要靠“收房租”的孵化器來說,似乎還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
盡管各種深度服務以及資本運作,為孵化器盈利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的可能,但如何找到一種有效的商業模式仍然是2015年孵化器需要進行更多探索的重要一環。
我國早期的孵化器大多擁有國有背景,由政府主導,由政府無償或者低價出讓土地或者物業資產,以免費或者較低的租金來吸引企業入駐,依靠政府的房租補貼或其他資金支持,以及向入駐企業收取少量的租金、服務費的方式來維持孵化器的運營。其本質更像是“招租婆”或“二房東”,單純從事房地產開發和運營。
傳統孵化器基本都存在只靠收取租金不能滿足企業盈利的問題。而過去的一年,孵化園市場已近趨于極度飽和狀態,孵化器本身也在參與創業、孵化自己,持久的盈利模式決定了孵化器的后勁,有形資產向無形資產的轉化正在悄然發生。
創業公司的股權開始成為香餑餑。自從中國版“納斯達克”新三板出現以來,生活的各個角落都能聽到“新三板上市”“新三板掛牌”的信息。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就是科技、互聯網類高成長性、科技型的企業融資、上市變得越來越簡單了。
2015年12月18日,上海張江移動互聯網孵化器的管理機構——上海莘澤創業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正式掛牌,這是科技企業孵化器在我國誕生28年來出現的第一支股票。借助新三板,企業將獲得更廣泛、更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關注,從而獲得更多的投資體量,這無疑為孵化器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助力孵化器獲得資本市場更多認可。而孵化器是否會就此掀起一股上市風潮,2016年我們拭目以待。
2015年11月19日,武漢首個由農業企業搭建的孵化器項目啟動,為創業者提供生鮮農產品電商運營、蔬菜直通車等創業項目以及十萬元兩年免息貸款擔保。截至今年上半年,武漢市有孵化器202個,其中民辦的占到80%。
大步走出北上廣
清科研究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中旬,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超過1600家,國家級孵化器超過600家,非國家級超過1000家,在孵企業8萬余家,累計孵化企業約6萬家,各項數據均在逐年穩步增長。
過去的一年,發展迅猛的孵化器正昂首闊步向一二線城市之外的三四線城市進軍,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政策對孵化器予以扶持,以促進本地區經濟的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帶動就業。
2015年12月28日,佛山市政府分別通過《佛山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投資風險補償資金實施細則》和《佛山市科技企業孵化器信貸風險補償資金實施細則》,鼓勵創業投資機構、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支持科技企業孵化器內初創型的中小微企業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并承諾孵化器內創業投資失敗最高補償360萬元。
孵化器向全國各地輻射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2015年還有許多地方政策相繼出臺——廣東省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意見》,承諾至2018年,廣東省財政將安排25億元用于創業補貼;浙江省科技廳2015年也制定出了《關于發展眾創空間促進創業創新的指導意見》,要在2017年前,在全省范圍內形成一批國內知名、區域領先、特色鮮明的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孵化平臺;集聚以“80后”、“90后”大學生創業者,大企業創業白領等為代表的創業“新四軍”上萬人,孵化新興產業領域高質量創業企業數千家……
微軟創投加速器第六期15家創業團隊宣布畢業。同時,從1000多個申請中選出的20家第七期創業團隊名單同時公布。據透露,微軟創投加速器成立三年來已有106家創業團隊畢業,總估值達234億元人民幣。
入孵項目更廣泛
隨著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新技術革命和新產業形態蓄勢待發,開源軟件、開放科學、技術眾包及各類眾籌等新的思維理念、新商業模式和新型產業組織模式的興起,帶動了新的創業模式和創業服務模式的誕生和發展,從而不斷衍生出新業態和新經濟。2015年,為了尋求更多的優質項目,孵化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包容,接受各種形式、各類產業的創新創業。
以企業孵化器——微軟創投加速器(Microsoft Ventures)為例,自2013年7月在中國落地以來已孵化七期成員。從孵化企業涉足的領域及特色來看,微軟創投加速器第一期的孵化主題為移動互聯網,第二期為企業級服務,第三期為大數據,第四期的特色是30%以上的入孵創業者之前已創辦企業并在海外上市,第五期則側重于極早期的創業項目,第六期側重點是人工智能,第七期側重點是企業SAAS與大數據的結合。70%屬于企業級解決方案領域的技術創新型公司,他們加起來共服務了超過5億的個人用戶和超過一百萬的企業客戶。中國微軟創投加速器自創立三年半以來,共扶持加速了126家創新創業企業,其中106家公司已經畢業,第七期20家在孵。畢業企業總市值超過300億元人民幣。從2013年起,微軟創投加速器連續三年被評為中國最佳孵化器。
孵化器如何突出自身特色以吸引優秀的創業項目是現在也是將來孵化器面臨的重大挑戰。
2015年9月6日,在中國(南京)軟博會重大項目簽約儀式上,江蘇軟件園共有智能車載系統、中航工業研發中心、環境監測及新能源汽車軟件研發、物聯網與傳感網平臺解決方案、維創熙和藍牙地理圍欄等五大項目簽約落戶,總投資額為36億元人民幣。
新形態在路上
市場化的孵化器日益增多,從運作模式來看無論是國有背景還是民營背景都不再有實質性的區別,都是為孵化企業提供對接投融資、成長管理、培訓等深度服務。而隨著國家對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社會創業熱情高漲以及各種創新型孵化器的涌起,孵化器的形態也在不斷蛻變,推陳出新。
如今,孵化器存在方式多種多樣,各式孵化園、創業咖啡館、大學科技園等層出不窮。截至2014年底,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國家高新區達到115家。國家高新區建設20多年來,一直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同時,國家高新區正積極營造良好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環境,打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通過開展“科技服務體系火炬創新工程”“創業中國行動”等活動,促進科技創業、企業創新、產業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日益嚴峻的市場競爭讓各地政府也逐漸意識到單純倚靠提供辦公場地和簡單的政策服務已無法走得更遠,在引入孵化器的同時,需更加側重人才、資金、技術、思想、市場以及培訓等各個方面的全面發展。
作為中國最大規模軟件產業園之一的江蘇軟件園是中國首批國家級軟件園區。通過為國內一線中小軟件企業提供孵化基地,做科技成果轉化的實驗基地,引進國內外企業研發中心及總部基地,這里已經成為“孵化器的孵化器”。
不同于部分園區對創業項目的嚴苛篩選,江蘇軟件園對孵化項目很是寬容,只要項目書符合要求,便可以進園。于是,在江蘇軟件園眾多的孵化項目中,存在著剛起步的小企業,同時也存在著已經過A輪B輪融資的企業。而無論孵化器未來以何種形態出現,能否高效地將創業項目與資源實現無縫對接,仍然是衡量一家孵化器是否高效的標準。
2015,數說眾創空間
140家
國內的眾創空間大約已有140家,整體處于發展初期。
30個
2015年11月24日,“中國未來網絡眾創空間”在南京啟動。一期建筑面積約3000平方米,內部被劃分為30個子空間,對應“互聯網+”背景下的30個領域。
50個
從2015年開始,深圳每年至少新增50個創客空間。
30萬人
到2020年,新疆將培育眾創空間等各類創業服務平臺帶動就業30萬人左右。
2.5萬平米
2.5萬平米的存量商房“變身”為5iCENTER,成為上海首個利用存量商房改造成功的眾創空間。
千萬元
2015年8月初,《廣州市關于加快推進眾創空間建設發展的若干措施》公開征求意見。媒體統計這一文件中的資金補貼額發現,每個眾創空間最高可享受超過千萬元的補貼。
7項
2015年,貴州省首次對眾創空間進行量化考核,明確滿足條件并備案成功的眾創空間可獲百萬元補助。參加遴選的眾創空間須同時滿足7項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