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記者在山西省科技廳扶貧工作隊獲悉,在精準扶貧工作過程中,扶貧隊與山西農業大學文理學院的專家教授一起,多次奔赴汾西縣,開展黃粉蟲產業宣傳與推廣,以期讓這個符合農村實際的致富項目早日惠及山西百姓。
黃粉蟲又叫面包蟲,在昆蟲分類學上隸屬于鞘翅目,擬步行蟲科,粉蟲甲屬。原產北美洲,20世紀50年代從蘇聯引進我國飼養。“黃粉蟲干品含脂肪30%,蟲體蛋白質含量高達56%,還富有磷、鎂、鐵、鉀、鈉、鎢等微量元素及動物生長必需的17種氨基酸,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山西農業大學文理學院崔克儉院長說。
山西省科技廳扶貧工作隊非常注重加強對村民的宣傳和培訓,在春節假期來臨之際,特組織山西農大專家奔赴汾西縣勍鄉鎮云城村、佃坪鄉圪臺頭村、和平鎮和平村開展了黃粉蟲養殖項目對接工作。農大專家介紹了黃粉蟲養殖項目的基本情況,縣科技中心介紹了示范養殖的基本規程。佃坪鄉圪臺頭村委第一書記王小龍當場就表示自愿帶頭開展養殖,3個村委8戶貧困戶也一致同意開展示范養殖。專家們現場查看了養殖場所,初步規模都能夠滿足開展2000盤養殖的需要。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黃粉蟲認識的不斷深入,黃粉蟲的營養價值也逐漸得到科學合理開發,黃粉蟲的養殖價值、經濟價值更是得到很多農業專家的認可。但因為成蟲養殖環境必須在合適的溫度范圍(20℃左右)才能保證產量,所以山西的很多農民朋友對這種特種養殖心里沒底。省科技廳與山西農大經過多年努力,完全解決了黃粉蟲山西養殖瓶頸,只要加強培訓,黃粉蟲產業一定能致富一方百姓。
據了解,黃粉蟲獨特的多種營養易于消化和吸收,可提高人體免疫力、抗疲勞、降低血脂、抗癌、促進新陳代謝,在黃粉蟲里提取出的SOD可作為抗衰老、防皺、美容養顏產品,市場前景廣闊。黃粉蟲若用于特種養殖,如:鳥、蝎子、魚、蛙、蛇等珍貴禽畜動物,則能加快其生長發育、提高其抗病免疫能力、降低飼料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被譽為“蛋白質食品寶庫”,其糞便還可做肥料及食用菌生產輔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