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絕大多數中國英語學習者而言,在初學階段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困難。因此,學習者必須具有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如果學生基礎不好,又缺乏興趣自信,很快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分化。那么怎樣在初級階段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呢?
一、培養學習的興趣
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首先要激發其興趣。在英語學習初級階段,可以通過組織各種活動,如唱英語歌曲、玩英語游戲等讓學生直接接觸他們感興趣的材料,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還可以通過圖片、錄像、網絡、模仿等方式,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主動發展的環境,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他們更大的興趣。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有自信,而自信又反過來促進興趣的提高。
二、樹立自信的榜樣
中學教師與中學生在一起學習活動,其一舉一動均對中學生具有示范身教的作用,所以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表現出極度的自信,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使自己處于良好的情緒狀態。其次要在學生當中樹立自信的典型。初級階段的學生模仿能力強,如果老師經常表揚一些有自信的同學,相信其他的學生也會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習和模仿他們,教師在這方面要多引導他們,多樹立典型榜樣。
三、多做肯定性評價
老師心理投射是學生形成自我評價的主要來源,這在初級階段尤其明顯,學生能從老師給予的肯定性評價中確立自信心。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當中,老師一定要及時給予口頭上的肯定和鼓勵。若學生問題回答得好,老師可以說Good!Very good!Good job!Well done!Wonderful!Excellent!等;若學生回答得不怎么好,也不要很直接地嚴厲批評,可以說You can be better!You need more practice!等,或等下了課和他(她)單獨交流。在英語教學過程當中,老師在筆頭上更應給予必要的肯定和鼓勵。在口頭上用的詞也可以用在學生作業的評語上。在寫成績單時,也盡量用一些肯定的和激勵性的語言。教師還應善于用目光和肢體語言鼓勵學生。當學生回答問題膽怯畏縮時,就用目光去鼓勵支持,回答得好,就給一個贊許的眼神或豎起的大拇指,這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關懷。
四、正確對待錯誤
剛開始學習一種新的語言,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在所難免,老師要允許學生犯語言錯誤,并使其了解出錯是英語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老師對待學生的語言錯誤應采取寬容的態度,不要過分挑剔,更不應該加以指責或給予懲罰。如在平時的說話和口語作業中,老師對不會引起誤解的語言錯誤應避免見錯就糾,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可在稍后的時間或下課后給予糾正。
五、公平對待學生
培養學生自信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是培養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的自信心。教學中教師應避免將自己的目光僅僅停留在自己喜歡的學生身上,以免使那些得不到教師目光關注的學生感到自己被冷落、被忽視,從而產生自我消極行為,引起內心深處的不滿和惆悵。教師應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目光,使之盡可能平均地投向全體學生。對于英語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不宜過分強調教學要求的統一性,可以讓他們完成一些較簡單或較容易的學習任務,以降低他們英語學習中的焦慮感。我們也應該幫助他們學會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和目標,使他們認識到老師也在關注他們。在平時上課的時候要注意層次性,設計難度適中的學習活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六、讓學生體驗成功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學生也一樣。如果學習過程中一點成功的體驗都沒有,他們當然會失去興趣和信心。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會使學生的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程度和水平提問,要在教學中、活動中不斷地制造成功的機會讓自卑的學生不知不覺地參與其中并享受成功的快樂,獲取足夠的自信心。教師要不斷創設場景和條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為每個學生提供用英語自由表達的機會,使他們產生通過自己努力而獲得學習成功的愉快感、自豪感和成就感,從而重新獲得自尊和自信。
七、消除消極情感的影響
初一學生剛進校,基礎不一樣,有的學生擔心自己基礎不好,趕不上其他同學。我告訴他們:基礎不好不要緊,即使沒學也沒關系,就像一張白紙,只要努力,同樣也可畫出五彩的圖畫。有的同學一段時間下來感覺還是很吃力,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我對他說:其實你的能力沒問題,可能在其他方面如花的時間、效率和方法上跟其他同學有差距,并且幫他分析問題所在。有的同學不敢回答問題,害怕犯錯誤。我這樣告訴學生:錯誤的出現不可避免,只有經過大量反復的語言實踐活動,錯誤才能逐漸減少。
總之,學會欣賞學生,適當地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都體驗成功,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給予他們幫助,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學生具有充分的自信就能產生力爭參與語言操練與語言交際活動的強烈愿望,進而提高學習質量。
(作者單位:山西省晉中市榆次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