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種情懷。
楊志偉——臨汾市浮山縣文昌實驗小學教師,一位愛語文的年輕女教師。從小就把“語文教師夢”的種子播在心里的她,如今已是33歲,執教15年,在日漸紛繁的社會中,她依然一手攜著語文一手牽著學生,執著地走在語文教學的花徑上。她總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要讓更多的孩子愛上語文、愛上生活,享受語文、享受生活!”
一相遇便是一生
一相遇便是一生。這是多么美的誓言!楊老師之于語文,或者說語文之于楊老師便是這樣。
數不清有多少次,當太陽的第一縷光芒敲開學校的大門,楊老師便站在了教室門前,捧著心愛的語文書等著來吮吸知識甘露的孩子們。她總說:“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數不清有多少次,樓道里、操場上、放學路上……楊老師和孩子們手牽手談天說地、互訴心事。她總說:“教育就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數不清有多少次,夜已深、燈不滅。為了第二天的賽講,楊老師一遍遍地改教案、修課件。她總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數不清有多少次,教研活動時、課間休息時,甚至下班回家后,只要有同事需要她的幫助,楊老師都二話不說,耐心用心地與其交流探討。她總說:“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楊老師把行動化為信仰,踐行自己從教的每一天。
一生一世做好人
重細節,重養成。楊老師認為語文是值得一生去敬仰、去學習、去感悟的課程。楊老師要求孩子們堅持說普通話。無論是校內還是校外,無論是課上交流還是課下聊天,無論是面對老師同學還是面對家人朋友,孩子們說話都字正腔圓、擲地有聲。楊老師要求孩子們堅持寫好方塊字。“頭正、身直、臂開、足平。一筆一劃寫好字,一生一世做好人。”這是楊老師每節課都要跟孩子們強調的一句話。她認為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寫好漢字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寫好漢字是對自己人生最好的奠基。
重探索,重創新。她一直致力于打造真實、扎實、靈動的語文課堂。基于對語文愛到骨子里的執著,楊老師在語文教學的路上可謂是披荊斬棘、奮力前行。“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感悟深意”“高段語文預習十法”“三說備課”“重視孩子的初讀體驗”“語文課既要見樹木,更要見森林”“課文就是一盞燈,我們要做的就是引領孩子們找到這盞燈并點亮它”……每一節課后,楊老師都反思自己的成敗得失;每一學期,楊老師都提出一個新的教學方向;每一次賽課,楊老師都推陳出新。她所提出的每一項新的做法總是能很快在全年級、全校甚至全縣得到老師們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推廣。
一邊播種一路收獲
楊老師班的孩子們也總是特別幸福。在一次次的活動中,孩子們自立了、自信了;在一次次的比賽中,孩子們收獲著、成長著。家長們都說,孩子遇到這樣好的老師真是比買彩票中獎了還幸運,而楊老師卻說,遇上語文、遇上孩子們,她是多么幸福!
楊老師在語文教學的路上一邊播種,一邊收獲。“全國百佳語文教師”“臨汾市教學能手”“縣課改名師”“課改先進個人”……各種榮譽紛至沓來。來自同事、來自領導、來自家長的好評如潮。楊老師在浮山這座小城里也算是小有名氣的人了,但她從不驕傲、不自滿,她說所有的榮譽都只屬于過去,所有的贊揚都是激勵。她說正因為有了語文的文化引領和人文關懷,她才有了心靈的指向與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