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鏡、智能手環、智能滑板……智能穿戴設備的疆域正在極速擴展,我們的生活也在一條智能化的單行道上疾馳著。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可穿戴設備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為125.8億元,增速高達471.8%。可穿戴式智能設備時代的來臨意味著人類智能化的延伸,通過這些設備,人們可以更好地感知外部與自身的信息,能夠在計算機、網絡或其他人的輔助下更為高效率地處理信息,能夠實現更為無縫的交流。
但是,目前仍有一些問題困擾著穿戴式智能設備發展,例如功能比較簡單、實用性不強;實際續航能力較低、智能手機綁定操作復雜等等。因為體積小,智能可穿戴設備信息獲取能力較差,物理承載的信息內容有限,很多功能都需要通過綁定手機的APP來持續讀取數據,很不方便。另外,可穿戴式智能設備的人體識別能力不夠準確,體驗感較差。
總體來看,目前智能可穿戴設備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人們對它并沒有很強的依賴性,沒有起到改變人們生活習慣的作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用戶需求的變遷,穿戴式智能設備的形態和應用熱點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針對可穿戴式智能設備的快速發展,智能和便捷將是符合人類使用習慣的發展趨勢。
智能穿戴設備真正將人體作為大數據時代的入口,人體在智能網絡的輔助下也能更好地感知和接受信息,就像已經非常流行的電腦、手機一樣,智能穿戴設備必定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可以預見,在運動健身的過程中,人們佩戴穿戴式智能設備是希望它們干擾運動行為更小,更能體現便攜性,而大多數可穿戴式智能設備還不夠輕便。隨著無線通信、云服務、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未來幾年,可穿戴智能設備等具備典型“物聯網”屬性的設備和應用市場將會加速成熟。如何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實現人們對于信息探知、分析等方面的更好解讀,相信可穿戴式智能設備的智能、便捷化道路會越走越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