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壩河邊上住著一戶姓高的人家,老夫妻以賣酒為生,膝下只有一個兒子,人們叫他小二哥。小二哥上面原來有個哥哥,二三歲就夭折了,所以他叫小二哥。
這一年,天降大雨,壩河發了水。高老漢進城進貨到傍晚還沒回來,母子二人到壩河橋上去等他。天已擦黑,才見老漢搖搖晃晃推著小車從西南走來。母子倆忙上去,小二哥在前面拉,母親在一旁推,總算是上了橋。橋是木頭的,年久失修,大水這么一沖,更加不穩,三個人走在橋上,“咔嚓”一聲,橋板斷了,小二哥走在前邊,留在了未塌的半面橋上。高老漢拼命把妻子推到河邊,小二哥不顧一切跳到河里去救父母,剛剛拉住母親的手,父親被一個漩渦卷走了。
把母親安置在岸邊,小二哥再下水去救父親,已經晚了。母子二人伏在高老漢尸體上大哭,又是雷,又是閃,一車貨也被水沖走了,小二哥剛過十五歲,今后生活怎么辦?高老太太哭了好幾天,眼睛都哭瞎了。
為了安葬父親,小二哥決定把家里后院的桑樹砍掉,用這棵樹的木頭做棺材。一斧頭下去,整個桑樹的葉子都嘩嘩響了起來,樹干上只留了一道白印。兩斧子下去,整棵樹的枝子都搖了起來,剛剛砍破一點皮。三斧子下去,整棵樹都抖了起來,從斧印中流出了紅色的汁液,如同鮮血。小二哥不敢再砍了,回到屋里把這件怪事告訴了母親。高老太太說:“兒啊,你父親給我托了夢,說這桑樹是你爺爺種的,是為你今后娶媳婦養蠶用的。”“那我用什么做棺材埋我父親呀!”“你到孫家去借債埋你父親吧!”
這孫家是住在皇城內的一員大將,因戰功顯赫所以府在景山東側。孫將軍曾在壩河邊筑臺練兵,功成名就之后在這里購置土地,預備死后葬在這里。高老太太所說的孫家,是為將軍在此看地的莊戶頭,公稱孫戶頭。孫戶頭經常到高老漢這里吃酒,有一定的交情。小二哥找到孫戶頭,對他說自己想賣身葬父,甘愿為孫家當三年長工。孫戶頭說:“你父親生前苦熬苦業的,讓你讀書,希望你轉換家風,有個前程,我怎么能讓你毀了前途,今后刨土找食呢?”小二哥說不想再讀書考取功名,要自己創業完成三大愿望:自食其力贍養老母使其安度晚年;以酒為業自制自賣以承父志;有錢將壩河上木橋改為石橋以念父恩。這三個實實在在的想法讓老孫頭高興不已,也感動了老孫頭的獨生女小九英。自此以后,小二哥天天來孫家干活,小九英對他噓寒問暖,十分愛戀。
每天干完活,小九英總是給小二哥一大碗粥帶回家,告訴他一為侍候老母,二是籌辦未來的嫁妝。高老太太聞聽此話后非常高興,每天只喝半碗粥,留下半碗倒入后院老桑樹的樹洞里。天長日久,樹內竟飄出了濃濃的酒香。三年之后,小二哥在孫莊戶家打工日滿,小九英嫁到了高家。就在辦喜事的那一天,小二哥制出了燒酒,款待親朋好友。自此小二哥夫婦自制燒酒遠近聞名,實現了他的三大愿望:老母安度晚年到百歲,燒酒名動京東十三縣,出資建成壩河三孔石橋。人們為了紀念這對善良夫妻,把橋命名為“酒仙橋”,酒被稱為“二鍋頭”。有人說,酒仙橋下的河水有酒香味,是高家桑樹洞內的酒汁流到河中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