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這種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消費方式,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火爆的旅游市場成為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新引擎。“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加強旅游交通、景區景點、自駕車營地等設施建設,規范旅游市場秩序,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游時代。”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加重視發展旅游業,為大眾旅游時代送來了浩蕩東風。
為什么旅游業近年來的發展越來越受關注?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旅游的消費屬性契合當今消費時代的主題,旅游行業的發展與經濟發展、人民收入水平線性相關。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增強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這種說法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尚屬首次。它反映了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客觀情況下,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被更多地寄予了厚望。
進入大眾旅游時代,旺盛的旅游需求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據國家信息中心旅游規劃研究中心測算,2013、2014兩年旅游產業對GDP的直接貢獻率都超過7%;旅游產業間接帶動增加值超過15000億元。同時,旅游行業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大眾旅游不僅意味著人人都是旅游者,還意味著人人都可投身旅游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旅游業在調結構、促轉型、增就業乃至精準扶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在旅游市場日漸成熟的過程中,旅游者對于旅游品質的要求也水漲船高。順理而舉易為力,背時而動難為功。品質消費時代的來臨,是當前旅游業發展的大背景大氣候。追求有品質的旅游是推進旅游業供給側改革的大方向。改革要從政府、景區、游客三方入手,要從制度、秩序、素質等方面著力,施策的方向是旅游業的矛盾和問題。哪里游客意見大,哪里就是突破點;哪里暴露的問題多,哪里就是改進點。針對旅游業的發展現狀,還需有針對性地下手。
以帶薪休假破解“波浪式”旅游的“痼疾”。當前,我國旅游市場呈現典型的波浪式特征,旺季特別是黃金周,“波浪式”更成了“排浪式”,烏泱泱的游客摩肩接踵,“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這大大降低了游客體驗。早有專家提出帶薪休假,但據人社部的調查顯示,目前帶薪休假落實率僅為50%左右,在一些中小民營企業幾乎無假可休。之所以出現帶薪休假“實施難、執行差”的局面,主要還是帶薪休假的配套保障制度沒有建立起來。
以嚴格法治規范旅游秩序。旅游追求的是真善美的體驗,旅游秩序的缺失會帶來相反的結果,最終危及整個旅游產業鏈的長遠發展。旅游市場秩序的建立,需要以嚴法治亂象,明正典刑。對于擾亂旅游市場秩序的不良商販,要在法律框架內從嚴從重處理,讓心存僥幸者不敢以身試法,從而建立良好的旅游生態。另一方面,要發揮法律法規促進游客文明旅游的戒尺作用,規范游客言行。此外,相關部門還要加強對旅游熱點輿論的跟蹤與回應,將社會關注的旅游熱點事件真相還原,營造公平、公正、透明、有序的旅游市場環境。
以全域旅游代替景區旅游。大眾旅游的時代,就是一個從景點旅游轉向全域、全程旅游的時代。高品質的旅游體驗,需要交通、景區、餐飲、住宿、購物、休閑等旅游全過程的精心服務。細節決定成敗,用心創造品質。在這條為旅客創造更高品質旅游服務的路上,我們還需要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