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5日,全國中小學生“太空課堂”山東站啟動儀式在青島市黃島區(qū)太行山路小學舉行,神舟十號飛船航天員張曉光用通俗生動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了浩渺太空的奧秘,為同學們植入了熱愛科學的基因,點燃了全區(qū)中小學生崇尚科學、熱愛航天、探索未知的激情。
中國是一個有著千年飛天夢想的國度,從古代神話故事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到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1號”發(fā)射成功,1999年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成功發(fā)射,2003年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再到2013年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飛行器自動對接,中華民族對太空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
載人航天是當今世界高新技術發(fā)展水平的集中展示,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開展全國中小學生“太空課堂”授課活動,反映出社會各界對提高青少年科技素養(yǎng)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盼。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成長成才的黃金時期,同學們要像海綿吸水一樣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努力掌握科學方法,培養(yǎng)科學精神,用科學思想戰(zhàn)勝愚昧落后,從小就養(yǎng)成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
在聆聽航天員描述外太空的瑰麗和燦爛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航天工作者為此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縱觀古今中外,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注定充滿崎嶇坎坷,飽嘗艱難曲折。同學們要養(yǎng)成篤實好學的習慣,要有創(chuàng)新探索的勇氣、臥薪嘗膽的意志,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鍛煉,在風雨中磨礪,這樣才能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
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對太空的探索還處于起步階段,“科技夢”的實現更需要全員化、普及化。太空授課雖然直接面向的是學生,但受教育的卻是所有中國人。只有點燃每個人學科學、用科學的激情,才能使國人心中美麗的“科技夢”真正成為支撐“中國夢”的穩(wěn)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