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一個積累的、試錯的過程,需要巨大的投入,如果將這樣的投入和前景不明的創新交給市場,將得到更高效的資源配置以及對于創新成果更高效的轉化。
在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筆者向李克強總理等領導同志介紹了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西安光機所”)“中科創星”眾創空間的情況。8年來,研究所的科研力量,聯合社會資本發起創辦的西安中科創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共孵化了100余家科技創新型企業,累計吸引社會投資7億元,企業產值達12億元,納稅7500萬元,帶動社會就業4000余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指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目標是,到202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作為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我深知科技創新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之大。但科技創新的原動力在哪?提供科技創新的推動力量又是什么?科技創新的原動力一方面在于人類對于未知事物無限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在于市場力量對于科技成果轉化的迫切希望。市場化、產業化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我國人口紅利將逐漸消失,隨之而來的機遇將是“科技創新紅利”。科技創新的成果產業化也將肩負起我國發展的主要任務。
但目前的客觀情況是,我國絕大部分的科技創新力量都集中在體制內的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科技創新得不到市場的有效反饋,無法有力調動市場資源,研究成果的市場轉化率低。科技創新是一個積累的、試錯的過程,需要巨大的投入,如果將這樣的投入和前景不明的創新交給市場,將得到更高效的資源配置以及對于創新成果更高效的轉化。
如何讓市場撬動創新?中科創星已經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以“硬科技”為核心,圍繞光子信息和光子制造領域,匯聚國內外高端科技創業人才,釋放科技生產力,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通過“科技+金融”的理念,中科創星依托西安光機所引入社會資本,發起成立了西北第一家專注于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天使基金——“西科天使”基金。秉承“科技+服務”的理念,推動中科創星與社會資本合作,創建了國內第一家專注于“硬科技”的光電產業眾創空間。而為了打造硬科技創新創業雨林生態體系,提出“科技+社會”理念,從源頭入手解決科研投入與市場資本對接難題,引入社會資本培育科技創新土壤,轉化科技創新成果,提高了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