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決議指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北京統計部門將立足新時期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在五大發展理念指導下,深化改革創新,更好地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
深刻認識,全面把握五大發展理念
五大發展理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思想在發展理念上的集中體現和概括,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論內涵的豐富和提升,集中體現了“十三五”發展規劃乃至今后更長一段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對我們的發展實踐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國家發展的核心,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中國經濟發展行穩致遠的必然選擇;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是我們補齊短板持續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實現“兩個翻番”的必然發展途徑;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五大發展理念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就是要充分發揮人才、科技和知識優勢,努力打造帶動津冀、輻射全國、影響世界的科技創新中心;作為國家首都,就是要著力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和持續性,努力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就是要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境與提升環境品質和諧共容;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窗口,就是要不斷提升國際交往功能,服務好國家對外開放大局;作為全面率先建成小康社會的首善之區,就是要不斷強化法治建設,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求真務實,努力踐行五大發展理念
北京政府統計部門作為“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數據中心以及區域發展和產業發展的監測評價中心”,在服務黨委政府決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社會公眾方面,努力踐行五大發展理念,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
在服務全市創新發展方面,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將創新發展擺在了突出位置。統計部門從服務全市創新、及時反映創新發展進程出發,研究建立了創新驅動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從創新要素、創新驅動、創新發展三個方面30項指標來監測北京創新驅動發展情況。監測結果顯示,北京創新驅動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貢獻穩步提升,2014年創新指數達到125.7,近四年年均提高6.4點。其中,創新要素(人才要素、資本要素、環境要素)、創新驅動(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開放創新)增長較快。創新發展(科技進步、提質增效、結構優化、輻射引領)成效顯著,增長動力基本實現平穩轉換,但對津冀的輻射帶動作用亟待加強。此外,我們還建立了中關村創新發展監測評價體系、“六高四新”監測評價體系等。
在服務全市協調發展方面,北京按照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將推進城鄉發展、區域發展作為工作重點,制定了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實施了農村經濟薄弱地區發展規劃,制定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意見”。為及時、科學地反映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統計部門主動建立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統計監測體系,提出了包括目標定位、功能疏解、產業升級、環境保護、交通建設、社會發展六個方面46項指標;搭建了京津冀統計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從監測結果看,京津冀協同發展穩步推進,產業對接日益增強,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成效,互聯互通積極推進,三地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協作共進態勢日益加強。
在服務全市綠色發展方面,北京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疏解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目標之一。統計部門積極服務全市綠色發展,研究制定了“北京市都市型現代農業生態服務價值監測評價體系”,對森林、農田、草地、濕地四大生態系統的生態服務價值進行測算并定期公布結果。同時,我們還定期對全市可再生能源利用情況進行監測分析。開展了“北京市民對城市環境和資源的評價和期待”調查。建立完善區縣差異化發展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突出人口規模、發展質量和生態環境三個方面,引導各區差異化發展,注重綠色發展。
在服務全市開放發展方面,北京市積極落實國家戰略布局,圍繞國際交往中心的城市定位,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統計部門建立了《北京市區縣旅游業綜合統計方案》,定期測算各區旅游業綜合收入及增長情況,定期監測出境旅游市場和入境旅游市場情況。此外,我們還建立了北京市會展活動情況調查制度,反映北京作為國際交往中心,會展業對提高城市知名度、拉動旅游、文化和交通等相關行業的發展作用。同時,根據《國家體育產業統計分類(2015)》,我們對北京體育產業相關數據進行測算,將在京舉辦的國際重大賽事活動納入統計監測并開展了分析研究。
在服務全市共享發展方面,北京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的重要講話要求,統計部門研究建立了“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監測評價體系,從城市安全、生活品質、環境宜人、社會和諧、開放創新五個方面35項指標來進行監測。監測結果顯示,“十二五”以來,北京和諧宜居指數逐年上升,2015年達到118.9。其中,社會安全、文化設施使用情況、注冊志愿者占地區人口比重、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件)等提升較快,而交通擁堵、空氣質量雖有改善,但與百姓期待還有差距,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關注。此外,統計部門還建立了城鄉居民收支監測體系,在全市范圍內抽選1萬戶居民,按月對其收支情況進行監測,反映百姓共享發展成果的情況。
勇于創新,用五大發展理念進一步推動北京政府統計改革
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貫徹落實貴在行動。北京政府統計部門將結合實際,堅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緊緊圍繞“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努力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堅持創新理念,結合北京服務型經濟特征明顯,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三新”)層出不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方興未艾的特點,從統計制度、標準體系、核算方法等方面入手,研究建立“三新”、“雙創”監測評價體系,為促進具有北京特色的新經濟組織發展提供服務和決策支撐。
二是堅持開放理念,結合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從市場主體、發展環境、空間布局、消費轉型等不同角度,綜合運用日常統計資料、大數據、綜合評價指數等手段方法,建立反映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的監測評價體系,科學反映服務業擴大開放工作進程與成效,為實現與國際接軌的服務業擴大開放新格局做出貢獻。
三是堅持共享理念,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就推動生活性服務業發展、進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要求,研究建立生活性服務業、公共服務業統計標準及監測體系,健全動態監測和持續發展評價機制,為服務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社會、服務民生的能力和水平提供支撐。
四是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按照國務院《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制定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方案,構建水、土地、森林等資產負債核算方法,定期評估自然資源資產變化狀況,積極開展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研究,加強對新常態下生態文明建設的監測評價,助力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五是堅持協調理念,按照到2020年常住人口規模2300萬人,其中城六區以2014年為基數,到2020年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的要求,研究建立人口動態監測評價體系,從人口發展(如全市常住人口、常住外來人口)、產業調整(如從業人員變化情況)、資源環境(如居民生活用水量、用電量)、主觀評價(如疏解效果滿意度)四個方面14項指標進行監測,反映人口發展變化趨勢和調控效果,反映城市健康發展及可持續發展現狀。
為做好上述改革,北京政府統計部門將運用五大發展理念來指導推動工作,夯實基礎。一是用五大發展理念來打造一支“忠誠統計、求真務實、追求卓越、樂見其成”的統計隊伍。二是用五大發展理念來促進實現“兩個轉變”,即實現統計服務由事后反映向預測預判、對策建議并重轉變;實現統計數據生產由依賴傳統模式向科學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相結合轉變。三是用五大發展理念來完善提高宏觀經濟與社會發展基礎數據庫,推動數據共享共用。四是用五大發展理念來完善“三級機構、四級網絡”(市、區、街鄉鎮統計機構,市、區、街鄉鎮、村/社區統計網絡)的統計工作體系,并推動村統計站、社區統計室工作步入正軌。
(作者:北京市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任編輯:譚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