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前往大連發現,無論白天夜晚,當地大街小巷都干凈整潔,特色小吃街上人來人往,井然有序。曾經隨處叫賣、占道經營等街邊燒烤現象銷聲匿跡,當地人對此贊不絕口。
其實,街邊燒烤并不是新問題,每到夏夜,全國各地基本上都能見到煙火繚繞的街邊燒烤。一邊是大快朵頤的食客,一邊是被煙熏聲吵、叫苦不堪的臨街居民,究竟該如何治理街邊燒烤,一直是困擾各地監管部門的問題。
不少地方監管部門為治理街邊燒烤問題制定了相應措施,北京、上海、武漢等多個城市都曾表示要取締街邊燒烤,以換得城市秩序井然,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街邊燒烤流動性大、經營成本低,當遇到執法人員時,大部分攤主會選擇棄攤逃跑;二是因為街邊燒烤是典型的“多頭管理”,涉及城管、環保、工商、食藥監等多個部門,要讓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又通力合作并非易事;三是由于一些忠實的顧客總會光顧街邊燒烤,難免給監管工作又增加了一層阻力。
大連的治理經驗說明,對于街邊燒烤的治理并不能簡單地“堵”,而應該更多地“疏”。一方面,監管部門應在堅守法治底線的同時,放下管、罰、抓,多從服務市場、引導轉型上下功夫。除了引導部分燒烤攤從室外走進室內經營,也要考慮市場需求,保留一些街邊燒烤,政府可以因地制宜設立疏導區,引導零散燒烤攤販進入集中設置的場所經營,制定嚴格的經營標準,比如規定使用無煙炭等,引導其有序經營,保留城市的生活氣息。
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街邊餐飲的準入標準,促進行業在優勝劣汰中提高經營品質,有效消除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同時也要引導街邊燒烤攤販嚴格按照食品衛生要求和環境衛生要求,改變臟亂差的環境,打造自身品牌。
治理街邊燒烤還要各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建立長效機制,不僅要治得住,更要治得好、治得久。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科普教育,讓更多人了解街邊燒烤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憂,盡量選擇去衛生條件比較好的燒烤店用餐,從而降低食品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