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感年代
再過幾天,關完這期書,大家都要回家過年了。想象著這期書上市的時候,我和所有的你們又從四面八方趕回各自的城市,一切歸零,重新出發!
就要過去的羊年,年初其實就記住了風水師在命書上冷冷的一句話,大意就是無論怎么忙,結果都是一樣的。果不其然,在數字浪潮兇猛地撲上來的時候,作為雜志人,我們死守,江山還在,但也真沒什么大驚喜。
剛從巴黎的MO家居裝飾博覽會回來。展覽會的新聞中心里,依舊能看到一些老得都拄上拐杖的歐洲記者。過去的我,在這幫記者圈里一直算小的,不知不覺中,比我小的同行跟了上來,只是那些老的也還在。站在中間剛剛好的時候,數字浪潮沖上來,要學新的,也要反思舊的,在未來新的媒體架構里重新定位自己……不敢躺在已有的經驗上睡覺,更不敢抱怨,抱怨會意味著自己在偷偷變老。
意外地碰到一位從業30幾年的意大利同行,這年頭還在醞釀著一本新雜志的誕生!談起未來的雜志,她用到幾個關鍵詞來描繪:精致、創意、熱情。這幾個在常人看來蠻普通的詞,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則是具體的頁面、圖片、文章的深度,甚至紙張的質感,當然,更有雜志背后創意者的激情……新的時代,革的是過去弊端的命,沉積下來的則是精華。感恩這許多年來,與越來越多講究品質的同行相遇,無論圖、字,還是版面設計,我們的堅守一定才是雜志更講求質感的未來。這份堅守不易,但其中的體驗也一定很特別很有意義。
數字革命沖擊到的其實遠不止雜志業,中國經濟這些年由快放緩也讓我們開始體會到從高到低,從松到緊的絲絲小澀。只是有人說,經濟放緩生活反而會更有質感,前些年人們忙著賺錢,現在終于開始學著花錢。也許真的如此吧,就說中國人的家,很多人家的面積可能都超過了100平方米,可是還覺得不夠用,也還沒有完全住美、住出真正的自己……
每年新春伊始的第一期都會是小空間專輯,我們又幫你收集了來自不同國家的精彩案例。最小59平方米,最大130平方米。其中兩位主人本身就是設計師,他們搞定自己的家當然最得心應手;另4個家則都得到了設計師的幫忙。印象最深的是那位世界名模在巴黎的家,她本來想選擇黑白色調,搭配極簡風格的家具,一位設計師朋友立即駁回了她這“偷懶”的想法。成本也不是太高,時間也沒花太久,就幫她打造出這個已登上多個國家雜志封面,同樣也是我們這期封面故事的應該真正屬于她自己的家,120平方米!
前不久聽一位80歲意大利設計泰斗的演講,他的理論是:“人和猴子的區別,就在于有了‘設計”。好吧,猴年里,讓我們去親身實踐,看設計能怎樣幫我們的家、我們的生活增添細膩的質感層次,從好到更好!而《安邸AD》,則希望一直是你結識設計、牽設計的手走進你的生活的好朋友……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