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SOHO3Q的網站上,赫然寫著“中國最大的共享辦公”。在這點上,潘石屹當然相當自信。作為中國最為著名的地產商和公眾人物之一,過去的10年間,潘石屹和他的SOHO中國早已在北京、上海中心區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借助SOHO中國已有的地產,共享辦公空間SOHO3Q自然不愁無處安家。
從去年2月宣布推出聯合辦公空間SOHO 3Q以來,潘石屹已經在北京、上海分別開設了10家3Q,這些項目共計有超過1萬個座位,最短1周起租,每人每周的定價在500元左右。其中,最早開設的北京望京SOHO和上海SOHO復興廣場內的SOHO3Q項目,已經基本滿租。隨著SOHO 3Q的推出,潘石屹也開始和一些互聯網大佬走在一起。他聲稱自己要成為“地產界的喬布斯”,推出“讓生活更加美好的產品”。
“我都50多歲了,今天和‘90后’混到一起,才發現我們創立的舊體制效率太低了。互聯網企業都是以秒為單位來發展的,靠互聯網技術再加上這樣一批年輕人,會帶來一個新世界。”在上海SOHO復興廣場內的3Q開業之際,潘石屹踩著一輛平衡車到達現場,對前來參觀的媒體記者毫不忌諱地說道。
原本整層的辦公樓被透明玻璃拆分成多個小隔間和開放辦公的大空間。一大塊公共區域可以用來會客和舉辦活動,吧臺則為租客們提供免費咖啡和茶水。“我們是做房子的,懂得裝修,懂得空間設計,但是唯獨不懂互聯網。”這種“危機感”逼迫潘石屹一定要將SOHO3Q打造成互聯網化的房產項目,而在3Q的租客中,互聯網公司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
對接設計師與設計項目的互聯網公司“特贊Tezign”支持打破信息不對稱的共享經濟模式,他們是自己找到同樣支持共享經濟的SOHO3Q的,成為上海SOHO復興廣場內30的第一批用戶。他們幾乎和3Q同步成長起來,一年里,從6人團隊發展為30人的小企業!特贊的CEO范凌坦言:“創業遇到瓶頸時,能從潘總那兒得到一些宏觀商業點撥,特別難能可貴。”更重要的是,他在3Q和處于不同創業階段的公司共事,能夠預見自己公司之后的發展狀態,也能向其他創業者取經,這遠遠好過閉門造車。比起坐在辦公桌前,范凌和很多公司的創始人都會經常出沒在3Q的公共區域會見各種人,以至于這里被戲稱為“CEO區”,閑暇之際他們也會交流各自創業的苦與樂。范凌也是在這里認識了專營沙拉的互聯網輕飲食公司SalMbox的CEO沈喬路。經常需要會見投資人、召集實體店員工進行培訓的沈喬路認為,辦公室給人的第一印象特別重要。SOHO3Q位于商業中心的選址、符合大眾口味的創意裝修風格,既能讓應聘者覺得這家公司靠譜,也能讓投資人和合作方覺得公司有發展前途。此外,周圍其他公司的員工熱火朝天的工作狀態,也能激發自己的團隊天天向上。
為了滿足下一步擴張,特贊即將搬往開放不久、由日本建筑大師隈研吾設計的上海虹口SOHO 3Q。而不久前,在北京,潘石屹宣布光華路SOHO3Q正式開業。這家由購物中心改造的辦公場所,有3200多個工位,是目前SOHO 3Q中最大的一家。將原本計劃用作商場的3萬平方米的三層空間轉化成為共享辦公場所,這對承擔設計的AIM設計事務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延續了SOHO品牌的純白基調的同時,AIM的團隊為空間加入了色彩跳躍的裝飾圖案,不僅劃分了區域,還營造出活力蓬勃的氣氛。各個辦公區域內分散著風格和色彩各異的沙發區、開放茶水間,底層中庭被改造成竹林掩映的舒適綠洲,還有一個貫穿連接兩層樓的橡木樓梯報告廳——化整為零的空間劃分,給人們提供了各種相遇交流的機會。設計師還重新營造了人性化的空間尺度,將原來用作零售店鋪的空間改造為不同面積、適合不同規模團隊的獨立辦公室,又將原本用作商場行人通道和公共空間的地方擺上木質辦公長桌,成為靈活的開放工位。也許正是這樣富有創意又不過分小眾的空間設計,令這里開放2個多月以來,已有不少工位租出,而更多的3Q還在設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