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道兩側遍布咖啡館和面包房的安福路,是上海自由職業者的“天堂”,抱著電腦隨便走進一家,甚至無須消費,即可開始一天的工作。偏偏在這樣一條路上,沈敏愷和他的合伙人決定創辦一家旨在激發集體創造力的新型聯合辦公空間baseCO。
在此之前,從律師轉身為地產創業者的沈敏愷已經在上海創辦了9家由閑置老房改造的創意工作空間base OFFICE、2家設計型服務公寓base LIVING,他看準互聯網時代人們對線下社群的需求,想要通過base旗下的各類物業建立起一個能把人相互連通的空間生態系統。而新成立的baseCo被視作base整個系統上的接口。這里向所有人開放,促進各種面對面的交流,從而形成一個流動的社區。正如baseCO的負責人Jovce所說“空間是殼,內容是人”。
不同于大多數短則幾天、長則數月進行工位租賃的聯合辦公空間,baseCO提供以小時為單位的選項,這顯然讓那些并不想告別現有辦公室、只想找個地方腦力激蕩、認識些新朋友的人大松一口氣。這里鼓勵合作和靈感碰撞,經常組織各種活動。不論是單槍匹馬的自由職業者還是想要頭腦風暴的團隊,在一期一會之間興許就可以交到新朋友、想到新點子,甚至開發個新項目!
來自新加坡、從事活動策劃的自由職業者Lilian已經數不清在這里和合作伙伴開了多少次會議了,以至于空間里不少人都聽說過她。而性格活潑也因此免不了常常受到環境干擾的她,還特別愛把這里當作“自習室”進行工作。在這里,室內顏色主打穩重的木色和墨綠,空間通透敞亮,桌椅被整齊地擺放在中間,令人立刻就能安靜下來。剛從意大利回來的董謐和她的合伙人方靜峰正在籌建自己的設計工作室,他們平時有自己的辦公空間,兩人卻喜歡來baseCO會見客戶和頭腦風暴。“和客戶開會的地方也折射出自己的風格和形象。”這里明亮舒暢的環境對他們來說無疑大大好過咖啡館,自帶VPN的高速網絡也相當方便。新加坡廣告人Daniel看中的則是baseCO幾乎每周末都會舉辦活動的特點。多年來他一直推廣黑膠唱片文化。這里靈活的空間劃分和自帶的咖啡館功能,是舉辦黑膠交流活動的理想場所。在一個暖和的午后,喝著咖啡與新老朋友翻翻各自的黑膠存貨,試聽、交換,大概就是最美好的時光了。在baseCO成功舉辦了一次這樣的活動后,Daniel也期待與即將開張的其他空間的合作:側重活動舉辦的徐家匯baseCO、提供攝影studio服務的宋園路baseCO……
而對于志在打造連接起人的空間生態系統的沈敏愷來說,擴張的版圖遠不止于此。接下來,他還要開發將用戶們連接起來的自行車租賃服NbaseGO、滿足用戶度假需求的產品baseESCAPE……用立體的方式連接起不同空間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