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見Ian Hylton和劉曼這對時尚伉儷,他們在外表上是那樣地不同:不僅國籍、膚色差別顯見,體態上也是Ian高大沉穩,劉曼則小巧玲瓏……然而聊天不過5分鐘,你便會覺出他們在話語間處處彌漫著“我們是一家人”的密碼電波,兩顆遠渡重洋走到一起的心是如此安然地緊緊相依。
作為服裝設計師,劉曼是個工作起來會忘記時間的人。尤其近幾年她和Ian經營的Ms Min服裝品牌在時尚行業逐漸嶄露頭角,工作便總是如車輪般驅馳向前。“好在我有個老公,每天會按時拉我回家。”從繁忙的工作中逃離,兩人開始希望他們的家更安寧平和,讓中性色調在空間里大行其道,用各種高品質的自然材質面料區分出空間層次,而人作為家中最靈動的色彩,每日裝點這處令他們最愜意的空間就好。
為此,他們更換了公寓中原有地板和墻面的顏色,共同篤信風水的夫妻倆,在風水專家的建議下將一面影壁式的隔墻建在了家門的入口處。因為這個家從建筑格局上來看,尖角比較多,遮擋好它們有助于避免家人之間的口角。從那以后真的就不會吵架了嗎?“也不是吧!”兩人相視一笑。因為在家是夫妻,工作中又是合作伙伴,遇事意見不統一的時候總是在所難免。不過為了區分生活與工作,他們之間還定下了一條規矩:絕不把工作帶到樓上,那里是家中的臥室區。
在這個家里,并沒有劉曼的角落,或是Ian的角落,兩人特別強調,每件家具、每件擺設都是他們共同收集、共同擁有、共同商議著安放進來的,互相之間無須設下任何私人領地。由于共同擁有東西方的游歷背景,他們也都很喜歡東西方文化融合出來的東西。更讓他們覺得心有靈犀的是,每當劉曼去選擇一件西式家具時,跟Ian總會有很一致的審美,而Ian在對東方意趣的理解上,和劉曼也總是有著深度的共鳴。
當然分歧也不是從不存在。客廳的大理石茶幾是他們一起設計和定制出來的,石料來自廈門附近的水頭鎮——中國著名的石材城。夫妻倆一起去挑選這塊奢華的意大利原石時,石材正反兩面的花紋各有看頭,Ian喜歡顏色偏淺的一面,而劉旻則喜歡另一面。“結果當然總是太太獲勝啦!”Ian大度地說。
建造一個家,不是去商店買東西,把它們裝進房子了事,而是需要投入很多的思考。通過精挑細選,探究和磨合彼此的喜好,體會那種心有靈犀帶來的驚喜,正是Ian和劉旻最享受的過程。除了一起旅行看時裝秀,他們也常常光顧世界各地的室內裝飾店鋪。幾年前的一次洛杉磯之旅,他們看到了許多動心的物件,當時卻一件都沒有買,只是都拍下照片。回國后的一次晚餐中,他們拿出所有的照片,各自選出那趟旅行中自己最中意的一件,又選出了兩人共同最愛的一件。于是Ian的維多利亞時期古董書房木梯、劉曼的兩座意大利大理石臺燈,以及兩人一致想要的一盞玻璃材質的竹竿形大吊燈,就又被貼進了采購單,如今它們都成了客廳中亮眼的裝飾。
一點點累積、收藏和建立起共同的家,這個過程總是充滿回憶。Ian和劉曼仿佛把這個家當作家庭里的一個成員看待,每當他們出門旅行時,就像給親友帶禮物一樣,也總會給這個家帶回一點兒禮物。一條蓋毯、一個擺件,即便每次從國外帶大件東西過海關都是Ian口中“so麻煩”的事情,他們還是樂此不疲,因為一旦禮物來到家中,就會成為他們長久的良伴。
即便換了新家,Ian和劉曼還是會保留大部分原有的家具。在新環境中為它們繼續找到合適的位置,也是夫妻倆最熱衷的游戲。樓上樓下,兜兜轉轉,用最聰明的方式讓一切家具、擺件、藝術品安得其所,好像生活也是如此才會慢慢變得更加順遂。比如客廳中高高的書架,它本來存在于之前家中的書房,現在的客廳面積不夠大,挑空卻很高,所以原本并立的兩座書架被他們靈機一動疊羅漢似的給摞起來,倒恰好有種汗牛充棟的書香氣勢。“而這也給了我買那只維多利亞古董木梯的借口!”Ian笑道。
在這個家中漫步,你能切身感到填滿一個家的元素,不僅僅是那些美好的家居擺設和有身價的收藏,更重要的是在看不見的空隙中,那些只屬于主人的故事和細膩的情感。你能看到客廳墻面的一幅布面油畫《臥龍》,卻不知道那是劉旻在2015年送給Ian的一份生日禮物,也看不到當天她寫給Ian的一首小詩:今晨,陽光如你一樣活力四射。從此,你的話有人會聽會懂,你的名字有人愿一遍遍輕喚,你的手總有人想緊緊相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