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6.11
佩斯北京
紙上談兵
此次展覽匯集了國內外28位重要藝術家,試圖通過這些凝聚于紙上的思想片斷去呈現藝術家獨特的世界觀。紙張作為一種極易獲取的創作媒介,在幾乎每個藝術家的創作中均扮演過不同程度的重要角色。此次展出的張曉剛紙上油畫作品正利用了這種媒介自身的特性,藝術家在紙上留下了不易察覺的刻痕,與帶有古典氣質的暈染水漬在剛柔之間嬗變,使藝術家筆下的典型意象有了更加豐富而意味深長的情緒線索。
時間:2016年4月16日至6月11日
地點:佩斯北京
丁乙:再十示
此次展覽由湖北美術館副館長冀少峰策展,共展出100件作品,呈現了藝術家丁乙從1985年至今30多年藝術創作歷程的演進和能量。自20世紀80年代后期投身于抽象繪畫以來,丁乙就是這一領域最為堅定而大膽的創新者之一。他的繪畫結合了極簡主義與高度表現性,在形式、技法與材料上孜孜不倦地求新求變,十字柵格符號也從最初的避免社會化意象化表達、追求規則之下的自由,逐漸發展成為開放的個人化繪畫語言。近幾年,在結束了長達12年的熒光色創作階段后,黑白與色彩的概念就如同樂曲復調一般成為他繪畫中交織回響的主題,此消彼長。
時間:2016年4月23日至6月2日
地點:湖北美術館
安東尼·葛姆雷:屯蒙
這是北京常青畫廊為英國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舉辦的第二次個展,名為“屯蒙”。同名作品是一個根據實地空間制作的裝置。此外,有一系列五件套的軟鋼雕塑,合名為“駐”,將首次一同展出。這些作品與藝術家近來所作的許多身體雕塑一樣,運用了建筑學的語法,將身體轉化成高聳的塔體那樣的對應物。
時間:2016年3月19日至8月20日 地點:北京常青畫廊
我該何其幸運,與你不期而遇
展覽“我該何其幸運,與你不期而遇”特指一種已存在的現象,作品表象上的相似、相近、接近、近似不一定是一種模仿或學習。展覽上兩兩藝術家采用不同的媒介,但作品本身的所見之物都帶有一種類同感,雖有明確的類同感,但沒有影響作品現在明確的不同。在我們所處的世界,有太多的相似、相近、接近、近似。“遇見了但請不要只看到表象”,才是這個展覽希望傳達的一種態度與方式。
時間:2016年4月24日至6月20日
地點:北京Tong Gallery+Proiects
我們的未來
展覽匯集了13位藝術家的重要作品和未完成的“一起飛——石節子村藝術實踐計劃”項目。所有參展藝術家都活躍于中國當代藝術界,并積極探索如何用當代藝術的語言來思考和介人復雜的現實。他們的作品不僅在語言上帶有獨特的個人思考,而且植根于中國當下的現實,具有實際性。“我們的未來”重點不在未來,而是現在,即如何以立足于未來的歷史觀去思考當下的現實。
時間:2016年4月10日至6月10日 地點:北京紅磚美術館
馬樹青:粉·塵
馬樹青的繪畫行為造就了一個獨立的以色彩和時間構建的二維視覺空間。從20世紀80年代末留學德國開始,馬樹青便執著于抽象繪畫的探索研究。他的繪畫體現了自我和精神性滲透于繪畫過程的真實還原,呈現出純粹極簡的色彩與視覺感官空間。在畫面處理上,馬樹青將長時間繁復的油彩涂抹、豐富的色彩呈現,都隱藏在了“底層”,在表層則保留了單色調、簡明清新的色塊。
時間:2016年4月23日至6月19日地點:北京亞洲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