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與責任這個話題,內涵深刻,外延寬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很難把握尺度:定位過高,教學容易脫離實際,顯得空泛抽象;定位過低,教學容易流于表面的熱鬧,缺乏內涵和深度。王芳老師不僅在兩者之間找到了平衡,而且將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有機融合并有效落實。
一、鏈塊式流程設計
思品課“鏈·塊”模式是王老師多年課堂教學實踐中探索與創新的成果,本課就是該模式的典型范例。王老師以“責任”為主線(即“鏈”),對人一生的責任進行盤點,設計出三個遞進式的模塊,即“責任開啟人生,責任伴隨人生,責任幸福人生”。該模式的運用,優化了課堂結構,有效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容易出現的雜亂、無序與重復,凝練的標題使課堂彰顯出流暢之美、簡約之美、邏輯之美,也提升了教學的層次與品位。
二、追問式對話交流
自始至終,王老師都在與學生進行自然、親切、富有啟發與感染性的對話交流。其中,追問這一教學技巧的運用,使得課堂教學更富深度、廣度與溫度。例如:當學生都舉手表明自己在承擔少年時期的責任時,通常情況下,教師都只是對此加以肯定、鼓勵,并期待學生做得更好,然而王老師并沒有滿足于此,而是用追問打破彼時課堂平靜美好的心理氛圍:“認為自己的每一種責任都承擔得很好的,請舉手。”這一帶有質疑與挑剔的問題一經拋出,全班學生陷入沉默,無一舉手。此時的沉默背后是學生思維、思想的涌動、激蕩,其間夾雜著自我反思、自我批判和自我期許,這種深刻、激烈的思維活動過程就是一種深度體驗、深度學習。隨即,王老師的一句“你們很坦誠,換成老師,我也不敢舉手,因為我們很難把每一件事都做到盡善盡美,然而我們是否可以通過努力做得更好些呢?”給了學生心理上的寬慰、緩沖與平復,師生也對未來有了更美好的期許——我們可以做得更好。這樣的對話富有人性的溫度和教育的高度,最后三個連續的追問:“請愿意保家衛國的同學站起來!請愿意關愛他人的同學站起來!請愿意孝敬父母、努力學習的同學站起來!”更是向學生發出了擔當責任的集結號,將學生的情感體驗與課堂氛圍推向了高潮,給人以感染和震撼,這就是追問的力量。
三、全員式參與體驗
關注全體,這是王老師課堂教學中一貫的情懷和理念。本節課,王老師不僅用她親切、鼓勵的眼神與全班學生進行交流互動,還設計出游戲、責任接力等趣味性活動,讓學生盡情地參與體悟。此外,她還多次借用問題或活動,讓每一個學生持續體驗并始終維持一種“在場”的學習感覺,從而有效避免學習過程中的松懈、游離現象。學生在這些情境中,或看,或寫,或思考感悟,或對話交流,這種積極主動的深度學習狀態,使他們各有所得。
一節課,王老師用其精妙流暢的設計、精當有趣的活動、精練溫潤的語言,與學生一起對人生與責任的話題,做了精彩的詮釋、拓展和升華,實乃名師之作。
(作者為南京市第十三中學副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中學正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