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以后,芬蘭的準媽媽們都會收到一份來自政府的禮物——一個紙箱子。這個被稱作“產科包”的紙箱里,裝滿了衣服、被單和玩具等育兒必需品。嬰兒出生后,大多會被放在這個箱子里,這個箱子便成為了他們人生的第一張床。
75年以來,芬蘭的準媽媽們都會收到國家發給她們的一個紙箱子。這只箱子有點像一個裝滿衣服、被單和玩具的入門套裝,甚至可以用作小床。有人說正是這一舉措使得芬蘭得以保持世界最低的嬰兒死亡率。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報道這項傳統始于20世紀30年代,政府實施這一舉措旨在讓所有嬰兒都能擁有一個平等的人生開端,無論他們出身如何。
來自各種社會背景的嬰兒,都在箱子四面紙板的安全保護下進入生命中第一次酣眠。
70年的歷史傳統,三代人的共同記憶
據BBC報道,芬蘭的這項傳統始于20世紀30年代。小小的紙箱,也將幾代芬蘭女人凝聚在一起,成為芬蘭人共同的記憶。
來自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克萊邁提女士,今年49歲,育有6名子女,仍然記得當初前往郵局領取產科包的情景。
“拿到箱子的感覺非常愉快,感覺好像是對孩子做出的第一個承諾一樣,”她說。“我的媽媽、朋友和親戚都很想看看箱子里到底裝了些什么東西,還想知道他們今年選了什么顏色。”
她的婆婆在60年代養育自己的第一個孩子時,就享受到了產科包紙箱帶來的極大幫助,如今老人已經78歲了。當初,她完全不知道自己需要些什么東西,但是產科包紙箱里已經都為她準備好了。
后來,當克萊邁提23歲的女兒索潔(Solja)在孩子出生之前領取到了產科包紙箱時,她也終于體驗到了她的母親經歷過的那種激動。現在,索潔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
政府的禮物,滿滿的驚喜
作為政府送給國民的禮物,紙箱里裝了些什么?產科包里不斷變化的物品,也反映了時代的變遷。
20世紀30年代,產科包里有紡織品,因為當時的母親習慣于親自為孩子制作衣服。40年代,二戰導致物資緊缺,紙床單和襁褓布代替了棉織品和法蘭絨。50年代,成衣開始出現。
1968年,首次增加了睡袋。1970年代,多了一次性尿布。1980年代,越來越多婦女參加工作,易洗的、富有彈性的棉花代替了原先無彈性的白色衣物。
21世紀初,環保意識增強,布尿布重回歷史舞臺,一次性用品逐漸消失。2006年,為了鼓勵母乳喂養,去除了奶瓶。
小紙箱大作用,降低嬰兒死亡率
20世紀30年代,芬蘭還是一個貧困的國家,嬰兒死亡率非常高——每1000個嬰兒中,就有65個夭折。芬蘭政府發放產科包后,嬰兒死亡率開始大幅下降。
芬蘭國家健康福利研究所的米卡·吉斯勒教授歸納了嬰兒死亡率下降的原因:一方面,40年代起產科包紙箱開始發放以及孕婦需要進行孕期檢查,另一方面,60年代全民醫療保障體系獲得推廣,中央醫療網絡也起了一定作用。
產科包紙箱為準媽媽們提供了照料孩子所需要的各種東西,還使她們愿意向芬蘭高福利醫療體系中的醫生護士尋求幫助。
生而平等,紙箱里的民主細節
其實,準媽媽們并非只有一個選擇。芬蘭政府規定,產婦可以領取現金補助,或者是選擇寶寶紙箱。95%的芬蘭人都會選擇寶寶紙箱,因為它更有意義。
芬蘭人民認為,寶寶紙箱是一個符號,它象征著平等。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出生的寶寶,都會有一個這樣的箱子,都會在這個箱子里成長。
對于有些家庭而言,如果不是免費,箱子里那些物品可能是他們無力負擔的,然而對于瓦伊里寧來說,產科包紙箱帶來的意義更多的是為她節省時間而不是錢。
瓦伊里寧懷第一個孩子時的工作時間很長,讓她感到高興的是,產科包紙箱里一應俱全的裝備為她省去了外出購物以及貨比三家所需要的時間。
在懷第二個孩子伊萬里的時候,瓦伊里寧選擇了現金而不是產科包紙箱,因為她直接將第一個孩子阿爾尼的衣服再利用了。
男孩可以將產科包紙箱中的衣服傳遞給女孩用,反之也一樣,因為那些衣服的顏色正是特意選擇出的男女皆宜的。
>>鏈接
小小紙箱,究竟有何神奇之處?
每個國家的待產包都不同。但是最不應該出現的就是奶粉和奶瓶。可惜在中國媽媽的待產包里,大多數還是會準備這兩樣。看看別的國家的待產包,也許我們能體會到很多。我們希望在中國這樣的待產包活動,讓平等和科學,從待產包開始!
有個芬蘭準媽媽曬了她的產婦包,來看看政府都會給準媽媽準備些什么:
——“我們從郵局提了這個箱子回來,連我們的貓貓辛巴都好激動!”
——“打開后,里面有雪地裝、帽子、手套,還有一件保暖套裝,被單和睡袋。”
——“然后是尿布、毛巾,剩下是全是各種風格各種用途的衣服,男孩女孩都能穿。箱子的底部是個床墊,這樣它就成了寶寶出生后第一個安樂窩了。所有的衣物質量都非常好”。
產科包中所裝的物品:
褥子,床罩,床單,被罩,毯子,睡袋/棉被
紙箱本身還可作為嬰兒床
兒童防雪裝,帽子,絕緣手套,嬰兒襪
連帽衫套裝以及針織背帶褲
短襪和手套,巴拉克拉法帽子
緊身連衫褲,連體衫,以及男女皆可用的裹腿,中性裹腿。
浴巾,指甲剪,發刷,牙刷,浴用溫度計,尿布霜,洗浴毛巾
尿布和口罩布
圖畫書和出牙期玩具
胸罩墊,安全套
跨出國門,風靡世界的育兒神器
今年6月,BBC對寶寶紙箱進行了報道。其實,早在3年前,BBC就以“芬蘭寶寶為什么睡在紙箱里”為題,對芬蘭的寶寶紙箱進行了報道。
文章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網友參與討論,芬蘭網友更是現身說法,暢談報寶寶紙箱的好處。
還有一些國家也在推廣寶寶紙箱。在英國倫敦,也開始試行發放寶寶紙箱。專家認為,寶寶紙箱容易移動,可以讓新媽媽和孩子待在一個屋子里,更有利于培養感情。
在加拿大,紙箱里放了一本寫給新爸爸的手冊,幫助他們和新生兒培養感情。
澳大利亞也已開展了試點項目。世界各地,都希望通過低成本的寶寶紙箱,減少可預防的新生兒死亡。
在印度,紙箱里多了一套生產醫療用品和一個可以防止瘧疾感染的蚊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