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清平山堂話本》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取得重要成就。作者注重結合人物性格的各個側面以突出主要特征,讓人物的豐富性格得以充分展現,并善于通過以形寫神的方式讓人物形神兼備,運用通俗語言表現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借用白描等手法展現人物復雜的心理斗爭,描繪特定的動作體現出的人物的獨特性格。
關鍵詞:人物形象 肖像 語言 心理 動作
《清平山堂話本》原名《六家小說》,是明代嘉靖年間洪清平山堂編印的,收錄宋元明時期短篇小說,記述各色各樣的故事,描繪形形色色的人物,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和歷史文獻價值。古代小說的人物形象形態通常分為外在命運型與內在性格型兩種,《清平山堂話本》亦然,通過對人物肖像、語言、心理、動作等內在性格的塑造來表露人物命運。
一、傳神的人物肖像
凡是能夠把主體從現實生活中所獲得的審美意識通過語言外化為使他人在接受過程中產生審美想象與聯想的感性對象,都可稱為文學形象。文學形象塑造中最常用的一種表達方式就是肖像描寫,包括人物容貌、身材、表情、打扮等,通過寫形寫意等方式達到以形傳神的目的。《清平山堂話本》的人物描寫有直接描寫,也有間接描寫,形式多樣。
首先是通過客觀冷靜的筆調從旁寫出人物肖像。《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記》中人物的外貌描寫顯得直白易懂。柳永“年方二十五歲,生得豐姿灑落,人材出眾。吟詩作賦,琴棋書畫,品竹調絲,無所不通”,簡單介紹中包含有他的年齡、長相、才情等內容。柳永三個相好的妓女同樣如此,“師師媚容艷質,香香與我情多,冬冬與我煞脾和”,她們擁有不同的人物、長相、品性。周月仙長相非凡,“云鬢輕梳蟬翼,蛾眉巧畫春山。朱唇注一顆夭桃,皓齒排兩行碎玉。花生媚臉,冰剪明眸;意態妖嬈,精神艷冶。豈特余杭之絕色,尤勝都下之名花”,因而被柳永看上,從頭發、眉毛、嘴唇、牙齒等多個方面來進行特寫,突出此女子在柳永眼中的美麗與魅力。
《風月瑞仙亭》將卓文君描繪為“聰慧過人,姿態出眾。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描龍刺鳳,女工針指,飲饌酒漿,無所不通”,用白描手法突出卓文君的聰明能干。《董永遇仙傳》以簡單的語句描寫出董永熱愛學習的品性,卻面臨自幼喪母的悲境。織女則是“月里嫦娥無比,九天仙女難描。玉容好似太真嬌,萬種風流絕妙。行動柳腰裊娜,秋波似水遙遙。金蓮小筍生十指,羞花閉月清標”,美貌難以用語言傳達,只能簡單點化,給人以想象空間。
其次是通過回環重復的手法寫肖像凸顯人物形象。《簡帖和尚》中的壞和尚是一個典型人物,他“濃眉毛,大眼睛,蹶鼻子,略綽口。頭上裹一頂高樣大桶子頭巾,著一領大寬袖斜襟褶子,下面襯貼衣裳,甜鞋凈襪”。從這段描繪中可以想象得到一個兇神惡煞的壞人模樣。后來,皇甫松妻子楊氏親眼看見了壞和尚,在她的眼中,壞和尚仍是“粗眉毛,大眼睛,蹶鼻子,略綽口,抹眉裹頂高裝大帶頭巾,闊上領皂褶兒,下面甜鞋凈襪”,這與前文中壞和尚的出場形象遙相呼應,難怪楊氏懷疑“好似那僧兒說的寄柬貼兒官人”。后文中,皇甫松看到的人亦是“粗眉毛、大眼睛、蹶鼻子、略綽口”。同一篇小說中,同一個人物的相似描寫出現三次,起到突出和尚壞品行的作用,達到形與神的高度統一。
二、巧妙的人物語言
文學作品呈現的都是一個用語言文字營造的形象世界。在形象的文學作品中,人物語言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清平山堂話本》是一部白話小說集,基本上是民間創作。其中宋元話本是口頭文學向書面文學讀物轉化的產物,在轉化過程中,口頭文學的表演程式和敘事方式確立了這些作品的篇章體制和藝術構造方式,賦予其文體形態以鮮明的口頭文學屬性和民間性。同時,為了適應讀者閱讀的審美需要,編刊者對作品的個別地方進行了書面化改造。
《快嘴李翠蓮記》是一篇典型的以人物語言取勝的短篇小說。說的是一個富有反抗性的女子李翠蓮,姿容出眾,精通書史,但心直口快,不肯逆來順受,訓斥丈夫,頂撞公婆,最終被休回娘家,又為父母兄嫂所不容,只能出家當尼姑。“凡向人前,說成篇,道成溜,問一答十,問十道百。”出嫁前,父母就擔心她會遭婆家嫌棄,而父母還未開口,李翠蓮就已滔滔不絕夸獎起未來夫婿,引得父親大怒。在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下,含蓄內斂的女子更易被人們接受。李翠蓮這樣的女子只會為世人所不容。這篇小說就以心直口快為突出特征,圍繞李翠蓮與其他人的對話展開,從而推動情節的發展。《合同文字記》中劉安住孝廉的形象特征也全部都是通過劉安住的語言來表現的。開封府包相公在劉添祥否認劉安住是自己侄兒的時候大怒,并將他收監問罪。這時,安住說:“告相公,可憐伯伯年老,無兒無女,望相公可憐見!”“望相公只問孩兒之罪,不干伯父伯婆之事。”在包相公要打安住老伯三十下的時候,寶住又說:“告相公,寧可打安住,不可打伯父。告相公,只要明白家事,安住日后不忘相公之恩!”劉安住這一系列的語言與表現感動了包相公,然后上奏朝廷,最后“朝廷喜其孝心,旌表孝子劉安住,孝義雙全,加贈陳留縣尹,令劉添祥一家團圓”,取得圓滿結局。
三、豐富的人物心理
心理描寫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種常用方法。它著重對人物所處環境中的心理狀態、精神面貌與內心活動做真實刻畫。內心獨白是最為常用的一種描寫人物心理的方法。另外,通過景物、人物的語言、行動、表情等也可以使得心理描寫更為生動自然。
第一,通過內心獨白展現人物心理。《風月瑞仙亭》對卓王孫的描寫就是如此。作者寫出了人物的所思所想,讓人物無一遮掩地說出他的計謀和希望,使我們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他的內心世界。當卓文君跟隨司馬相如私奔后,文君父卓王孫非常氣憤,但家丑不可外揚,他于是隱而不出。后來,卓文孫在聞知司馬相如被朝廷征召去了的時候立馬就轉變了態度,還說:“我女兒有先見之明,為見此人才貌雙全,必然顯達,所以成了親事。老夫想起來,男婚女嫁,人之大倫。我女婿不得官時,我先帶侍女春兒同往成都去望,乃是父子之情,無人笑我。若是他得了官時去看他,教人道我趨時奉勢。”小說塑造的卓王孫本就是趨炎附勢的虛偽之徒,但他硬是要做一番內心的掙扎,給自己一個臺階下,再去看望女兒。
第二,通過景物描寫表現人物心理。《西湖三塔記》叔父奚真人作法時,“只見起一陣風。怎見得?風蕩蕩,翠飄紅。忽南北,忽西東。春開楊柳,秋卸梧桐。涼入朱門戶,寒穿陋巷中。”風過后出現一名神將,奚真人命神把化身白衣娘子的白蛇、化身卯奴的烏雞和化身老婆婆的獺三個怪物一起捉住,通過對作法時風的吹向的描寫,展現出奚真人的高超技藝,并且表現了真人把三個怪物壓在湖中并造塔將其鎮住后的愉悅心情。
第三,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情間接傳達人物心理。《風月瑞仙亭》中司馬相如看到卓文君貌美聰慧后,彈琴一曲來挑逗她。文君散步時,“只聽得琴聲清亮,移步將近瑞仙亭,轉過花陰下”,細細聽后,對侍女說:“秀才有心,妾亦有心。今夜既到這里,可去與秀才相見”。接著,兩個情投意合之人開始了相會私奔的行動。作者在這一情節中將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語言、動作與表情綜合在一起,間接表現出他們因愛引發的情感波動。
第四,將人物的行動、語言和心理交織在一起突顯心理活動。《簡帖和尚》中皇甫松在陷入和尚圈套休掉自己妻子后,生活并不如意,于是“自思量道:‘每年正月初一日,夫妻兩人雙雙地上本州大相國寺里燒香。我今年卻獨自一個,不知我渾家哪里去?’簌地兩行淚下,悶悶不已,只得勉強著一領紫羅衫,手里把著銀香盒,來到大相國寺里燒香。”在這里,流淚、郁悶、勉強穿衣,動作連貫,與人物內心活動融會,可見其對妻子的感情之深。
四、生動的人物動作
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環境中形成的。在情節發展中選擇典型的行為動作,為典型人物的塑造奠定了基礎。《清平山堂話本》中的一系列小說都有對典型動作的生動描寫。
《簡帖和尚》情節曲折離奇,皇甫松與妻子楊氏再度相逢,“那婦人見了丈夫,眼淚汪汪”。楊氏流淚動作預示著后面的情節,起到過渡性作用,說明情節已反轉,皇甫松與楊氏已夫妻重逢,事情的真相也即將浮出水面,壞和尚終將受到懲罰。《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記》中柳永在月仙愿意侍奉他后洽談甚歡,大喜作詩,可見其計謀得逞后的愉悅心情。柳永“專愛在花街柳巷,多少名妓歡喜他”,這個動作反襯出柳永喜歡尋花問柳的特點。《董永遇仙傳》以“家貧,惟務農工,常以一小車推父至田頭樹陰下,以工食供父”突出董永的勤勞善良,很有孝心。下面又以惡劣的環境凸顯董永不怕風雪,另外其父見到兒子回來的動作表情更體現出父子情深。在目睹父親因病去世后,“董永哀哭不止,昏絕幾番”,孝心通過痛哭不止、幾番昏倒體現得淋漓盡致。
《楊溫攔路虎傳》也是通過動作描寫展現主人公夫妻情深與神勇之精神。小說中楊令公的曾孫楊溫與妻子冷氏去東岳燒香,冷氏被強人楊達劫去。楊溫四處尋找終于找到,又遇見他父親楊重立的部下陳千,兩人一起去奪回妻子。故事曲折,結尾處描寫楊溫、陳千與強人楊達打斗的場景尤顯精彩,可見他為了救出自己的妻子不畏強權的膽識與英勇。
魯迅曾說,“宋一代文人之志怪,既平實而乏文采,其傳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聞,擬古且遠不逮,更無獨創之可言矣。然在市井間,則別有文藝興起。即以俚語著書,敘述故事,謂之‘平話’,即今所謂‘白話小說’者是也。”《清平山堂話本》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白話小說集,有力推動了話本小說文體的定型和獨立。由以上分析,可見它在描寫人物形象時的高超藝術水準。
參考文獻:
[1] 劉安海,孫文憲.文學理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67.
[2] 王慶華.話本小說文體形態的初步獨立[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3(1):98-104.
[3] 魯迅撰,郭豫適導讀.中國小說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1.
[4] 任瑩,宋常立.中國古代最早的白話小說集[J].蘭臺世界,2014(7):139-140.
[5] 洪輯,程毅中校注.清平山堂話本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2.
編 輯: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