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高中后,面臨的問題開始復雜起來,甚至有時將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
說來話長,孩子自小學三年級時就開始學習打籃球。學學玩玩堅持了六七年,漸漸地培養出了濃厚的興趣,也受到了教練及隊友們的好評,但我們的初衷就是想讓他強身健體而己,據說運動還能產多酚酞,緊張的課業之余也是一種休息,最后以體育特長生的身份進入了高中。在初二結束的那個暑假,孩子又學起了畫畫,學習畫畫的原因有兩個,因為有得天獨厚的因素,親戚開了一家大大的畫室,還有許多專業若是有了美術基礎后,是獲得優先權的。如果說籃球是他的最愛,畫畫就是他的次愛,一動一靜,給兒子的學習生活平添了許多生機。
但同時也遇上了煩惱,開學才一個月,這不就撞車了。兒子的籃球隊開始準備為全市高中生籃球聯賽集訓,而美術班的老師卻堅決不放行,說早退影響效果,并發出通碟,要不就停課訓練去吧!兒子得罪了美術老師來到籃球隊,誰知教練又嗔怪他遲到了半個多小時,干脆沒讓他進球場,兒子悲痛欲絕,邊給我打電話,邊在大街上涕淚橫流,我急忙安慰道:“好兒子,先回家后再說。”回到家后還抽抽搭搭,看到這個己經一米八的個子,十七歲的大男孩鼻涕眼淚一大把的樣子,我的心都要碎了。不過,轉念一想,這是件好事,人生許多事不都是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兩難境地,這恰是幫助其成長的最佳契機。

我先耐心地聽他哭訴自己的委屈,對他的境遇我發自內心地理解和同情,但心中暗想絕不替他進行選擇。他哭著說:“媽,你說我哪做錯了,他們為什么都討厭我。我該怎么辦啊?”兒子雖然喜愛籃球,但必定自身條件不特別突出,而且靠體育就業沒什么大發展,但是內心卻深深地渴望能有一次參加比賽的機會,尤其寒假時還可能去參加全省聯賽,為自己十年的籃球運動畫上圓滿的句號。而美術老師也夸他頗有天賦,雖然一開始稍有不情愿,現在有時也會找點兒感覺,偶爾閑暇時間也會抽空來張速寫。希望通過此專業能考入一所心儀的大學。
兒子一心想兩全其美,發現這是不行的,美術課時一心想早點兒走,結果畫畫時毛毛躁躁,怎么能創造出佳作?訓練課去晚那么長時間,根本做不了準備運動,看來選擇勢在必行。
我先讓他找來白紙,把兩種選項分列兩旁,列出打籃球與畫畫的利弊,一條條去思考比較,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趨利避害法。其實在列表時兒子己經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了。雖然他一個勁兒地控訴畫畫辛苦,挑剔老師的嚴厲,我用激將法,那就把美術班停掉,其實我也做了最壞的打算,完全尊重他的選擇,即使停課也絕不強迫,相信他都長大了會對自己有份思考,兒子寫著寫著就把紙扔擲一邊,有時他遇到問題時有點兒不愿意面對,想逃避的心理。
兒子的情緒漸漸平復了,跑去看電視了,到了晚上,收拾起東西,我以為他去打球誰知道他卻說我要去畫畫了。不用指派,自動自覺,也不在嘟囔抱怨了,兒子的生活又恢復了往昔的平靜。畫畫之余再去訓練,恰逢體育館進行裝修,看似復雜的問題漸漸地迎刃而解了。還得慶幸自己幸虧沒把美術班停掉,否則怎么回頭啊!只是有時兒子語言中難免會透過一絲悵惘“什么時候再去打一場暢快的籃球賽啊!”但我知道那也只是隨意說說,表達下內心的渴望,適當地也可以滿足一下。
選擇是個大課題,有時就連成年人也都把握不好,對于日漸成熟的孩子來說是必修的一課,讓他們學會正視選擇,不懼怕選擇,沒有絕對正確的選擇,而是能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選擇后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