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和“權力”是《政治生活》教材中的高頻詞匯,對“權利”和“權力”有關知識的考查常見于各類考題中。政治生活中不同主體享有“權利”和“權力”的內容是有差異的,而很多學生不太注重主體的差異性,缺乏對不同主體所享有“權利”和“權力”的鑒別能力,從而導致答題出現錯誤。其實,只要抓住主體,善于捕捉試題中的關鍵信息,積極調動相關的學科知識,這一難題便可迎刃而解。
一、政治生活中不同主體享有“權利”和“權力”的內容差異。
政治生活中的主體按微觀個體來分,主要有公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按宏觀組織來分,主要有人民代表大會、政府、法院、檢察院、中國共產黨、政協、國際組織、主權國家等。不同的主體其所享有的“權利”和“權力”內容有所不同,掌握這些不同的“權利”和“權力”內容是解題的關鍵。
1.從微觀個體來看
2.從宏觀組織來看
二、典型例題
1.為推進司法體制改革,2014年12月,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正式成立,負責管轄審理跨行政區劃的民商事、行政和資源訴訟案件。建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旨在( )。
①健全司法機關內部監督制約機制 ②排除地方對司法活動的干擾 ③提升司法公信力 ④推動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題考查司法機關的相關知識。我國的司法機關包括法院和檢察院,抓住這一關鍵信息,明確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獨立行使檢察權,就能迅速把④排除掉,從而在A、C兩項之間進行選擇。通過審題,我們發現①不符合題意,故此題選擇C項。
2.2014年8月,66名高中生參加了“首屆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比賽”,經過調研和論證,撰寫并提交了11份“提案”。其中,《關于完善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體系的提案》和《關于完善網絡個人信息安全立法的提案》于2015年3月由政協委員正式提交給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撰寫“提案”反映了中學生積極履行公民的政治性義務
B.上述過程能增進中學生對我國協商民主的認識和理解
C.由政協委員提交正式提案表明其代替公民行使建議權
D.向政協會議提交正式提案說明政協委員依法履行質詢權
解析 這道題涉及政治生活中的一個新知識點——協商民主,但我們只要抓住題干中出現的主體,即中學生、政協委員、政協,分析他們之間的關系,尤其是權利的享有與行使,就可做出正確的判斷。首先,政協委員沒有質詢權,質詢權是人大代表的權利,D項可排除;中學生撰寫提案,是在行使權利,而不是履行義務,A項可排除;政協委員不能代替公民行使權利,C項可以排除,故此題選擇B項。
3.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必須問法于民、立法為民,既要發揮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動中的作用,又要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這意味著( )。
①社會主義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廣泛民主 ②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體現 ③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 ④公民要積極依法行使立法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此題主體非常明確,主要有人大代表與公民,我們只要厘清這兩大主體,弄清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就不難做出正確的選擇。首先,公民無立法權,立法權是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故④錯誤,排除B、D兩項;①明顯錯誤,它忽視了民主的階級性,故此題選擇C項。
4.“中國護照關鍵時刻能帶我們回家!”利比亞戰亂、也門危機、、尼泊爾地震,我國政府反應迅速,在第一時間派出飛機、艦艇迅速撤離滯留公民和僑胞,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力量和溫暖。這表明( )。
①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②管轄權是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 ③自衛權是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 ④在國際法上,國家地位是由國家力量決定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這道題以時事熱點為背景,涉及的主體有公民與主權國家,主要考查主權國家的權利和公民的權利,以及公民的權利與國家的權利之間的關系。④是錯誤的,因為主權國家在國際法上的地位是一律平等的,排除C、D兩項;管轄權和自衛權都是主權國家的權利,結合題意可知此題無關自衛權,排除③,故此題選A項。
有關“權利”和“權力”的知識點散落在《政治生活》教材中,這給同學們的記憶和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難度,但如果大家能夠辨明主體,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搭建起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就一定能找到解題的方法,提高學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