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中,有人形容體檢是“不查不放心,查了更擔心”。近些年,肺部結節檢出率越來越高的原因在于,過去肺部體檢主要是拍X光片,但X光片對于小于1cm的結節有時難以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單位改做低劑量肺部CT,連2mm以上的結節都能發現,所以檢出率就高了。當看到體檢報告上“發現肺部結節陰影,腫瘤不能除外,建議隨訪”的字樣,估計沒有誰不為之恐懼。
結節是指有病灶存在,不是指病灶性質
首先需要了解的概念是,結節是指有病灶存在,不是指病灶性質。肺內結節是肺內發生的圓形或類圓形的異常病變組織,可能是疤痕、炎癥、良性腫瘤或惡性腫瘤。由于結節比正常充氣肺泡密度高,故在X線照射下,呈現陰影。通常,肺內直徑小于3cm的圓形或類圓形病灶稱為結節,直徑小于1cm的稱為小結節。肺內結節或小結節分為良性、惡性兩種。常見的肺內結節或小結節包括球形肺炎、結核球、錯構瘤良性、纖維增生等,癌前病變為不典型腺瘤樣增生,惡性病變則有可能是原發性肺癌或肺內轉移癌。

發現肺部小結節有多少屬于肺癌呢?
據文獻報道,在所有的肺內孤立結節病灶中,惡性腫瘤遠少于良性病變。就年齡而言,小于35歲的人群出現肺內孤立結節為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只占1%~3%,40歲以上者良惡性的概率幾乎各占50%,年齡愈大惡性腫瘤概率愈高,70歲患者惡性的概率可達70%。用胸片對大樣本人群普查時,肺內孤立結節為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僅占3%~6%,一般人群,一年一次的體檢是很有必要的,對高危人群來說尤為重要。
屬于肺癌篩查的高危人群,一般來說,年齡50歲以上并至少合并以下一項危險因素:
1.吸煙≥20包/年,其中也包括曾經吸煙,但戒煙時間不足15年者;
2.被動吸煙者;
3.有職業暴露史(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4.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彌漫性肺纖維化病史。
肺部發現結節或小結節該怎么辦?
如果體檢中發現肺部結節或小結節,不要過度驚慌,但也不要太過忽視,應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應用其他檢查手段,如胸部CT定期隨訪、纖維支氣管鏡、CT定位下穿刺、痰細胞檢查等進一步明確診斷。
目前國際及國內對肺部孤立結節的處理已有共識,共識中對肺內結節按大小、實性結節或亞實性結節均有詳細的處理原則,目前國內專家一般推薦美國的Fleischnerzhi指南。指南推薦≤4mm的實性結節及≤5mm亞實性肺結節不做CT隨診,對這一處理原則尚有不同意見,肺內惡性病變均是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的,所以對于≤5mm的結節病變從慎重的角度出發仍然需一年后再體檢一次。其余大小結節均采取3~6個月甚至1年復查,連續復查2~3年。
如發現肺小結節兩年無變化,則可大致認為是良性結節。如果結節有變化,則根據變化情況做出判斷,并決定下一步處理意見。對于大于1cm的結節應當盡量通過多種方法確定結節的良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