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子女們回家看望老人時,通常會帶回一些禮品,但是父母們往往更在乎的是子女的陪伴。因此,孝順的子女們可以試著學一學按摩技巧,回到家中幫助父母做一做保健,在溝通交流中不僅能為親情加碼,還能幫助父母緩解多種疼痛。
一、腰酸背痛按“肩井”
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常回家看看》中有這么一句歌詞:“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很多兒女們經常幫父母揉肩捶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揉肩的具體穴位在什么地方。揉肩的最常用穴位是肩井穴,取穴時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臥的姿勢,此穴位于人體的肩上,大椎穴(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按摩肩井穴能夠直接或輔助治療肩膀酸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耳鳴、高血壓等癥狀。很多人的父母年事已高,常常感到腰酸背痛,特別是逢年過節,見孩子們回來更是忙得不亦樂乎。幫父母放松,“拿肩井”就是不錯的辦法。具體的操作方法是,被按摩者坐直,按摩者立于被按摩者身后,雙手虎口張開,四指并攏,自然搭在被按摩者雙肩井部位,四指與拇指相對用力做有節律的拿捏動作。如果再用空心拳幫老人捶捶后背,效果會更好。需要提醒的是,注意肩井穴位的按摩力度不要過重、過久,尤其血壓高或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可久按、重按。
二、預防便秘揉“合谷”
老年人容易便秘,因為老年人腸胃功能有所減弱,胃腸道平滑肌收縮無力,腸道松弛,排空速度慢,致使糞便在大腸內停留時間延長。長期便秘是催化老年人智力下降的罪魁禍首,80%左右的老年便秘者易患老年癡呆癥。輕度的便秘,揉揉手上的合谷穴,再順時針方向揉揉小肚子就行了。合谷穴在哪里呢?就是老百姓常說的“虎口”附近。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拇指尖下就是合谷穴。揉壓合谷穴的時候,指壓時應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壓,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此穴道的療效。但要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對孕婦也不要按摩合谷穴)。
三、抖擻精神搓“涌泉”
一些子女為了表達孝心,會把父母接到自己所在的大城市住些時間,但由于父母精神頭實在跟不上,即便是帶老人出去玩兒,也會玩兒得很累。子女們不妨在給父母洗腳的時候,幫父母搓搓腳底板上的涌泉穴,有振奮精神、益壽延年的功效。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 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人體十二經脈腎經的首穴。涌泉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怕冷、腎虛、沒力氣、精神不振的老年朋友尤其適宜推搓涌泉穴。推搓涌泉穴其實就是“搓腳心”,俗話說“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溫暖”。如果每日堅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
四、腸胃欠佳按壓足三里
足三里穴的取穴是這樣的:可以在膝蓋外側的凹陷處向下四指并在脛骨外側的交點處就是此穴。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胃經與脾經互為表里,凡脾胃失調等消化系統的疾病,通過按摩足三里都會起到十分顯著的效果。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人出生之后,成長和健康的維持與脾胃的消化營養功能密切相關,而胃經又屬于多氣多血的經脈,這條經脈受到激發,氣血旺盛,必將影響五臟六腑與全身各器官的功能,從而達到保健長壽的效果,因此歷來足三里穴被認為是一個醫療和保健的重要穴位。
如果按摩右側足三里,就可以用左手的拇指放在足三里穴上,其他四指握住脛骨,然后以拇指垂直下按,頻率和前面談的兩個穴位一樣,但力度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