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是一個讓人著迷的地方,這兒不僅有豐美的水草,茂密的林海,涓秀的河流,靜謐的湖泊,而且還很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佳品,手把肉就是其中之一。
說起手把肉,去過呼倫貝爾大草原的人,一定記憶猶新,那是蒙古、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等游牧、狩獵民族最具特色的一道傳統美食。由于手把肉塊大肉多,需要割、挖、剔、片并用,方能將骨頭上的肉吃得干干凈凈,于是手把手由此而得名。千百年來,每逢有客人來訪,熱情好客的蒙古人總要做一道美味的手把肉,以饗客人。今年,我有幸去了一趟呼倫貝爾,并美美地品嘗了一番蒙古手把肉。
那天下午,我們興盡而歸,便來到一蒙古人家歇腳,主人趕緊招呼我們坐下,然后獻上奶茶,接著便磨刀霍霍,要為我們做一道手把肉。只見主人來到羊圈,挑了一只又肥又嫩的羊,然后對我們說:“遠方的客人,你們來得正巧,這只羊剛好兩齡,肉非常好吃?!痹瓉?,做手把肉的羊一般采用兩齡羊,如果喂養的時間太短,羊身上沒有肉;但如果喂養的時間太長,口感又會大打折扣。因此,兩齡羊是最合適的。
在宰殺肥羊時,主人不是按常規屠宰方法,而是采用“掏心法”。據說,這樣宰殺的羊由于心臟驟然收縮,全身血管擴張,肉質最為鮮嫩。羊宰殺好后,主人直接將羊肉帶骨分解成若干小塊,然后置于清水鍋中燒煮,其中只添加了少許的鹽。主人說:“如果加入過多的佐料,反而會破壞羊肉的鮮美,原汁原味的羊肉才是最好吃的?!?/p>
煮羊肉的過程十分講究,尤其是火候的把握,如果時間長了,肉質又老又硬,讓人難以下咽;如果時間短了,血水還未消盡,吃起來腥味很重。只有火候恰到好處,吃起來才鮮嫩可口。

不一會兒,空氣中就迷漫著一股誘人的肉香,我們不禁為之一震,口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來。羊肉煮好后,主人將其分成一塊一塊的,裝在一個大盤子里。和手把肉一起端上來的,還有一碗精心制作的蘸水,里面主要是鹽面、米醋、芝麻、花椒、八角、味精、辣椒油、姜絲、蔥段等調味佐料。一切準備就緒,只等主人一聲令下,我們就可以大快朵頤了。
你別看蒙古人性格豪爽,大大咧咧的,其實他們十分細心,在為我們分肉時,他根據我們年齡的大小,分別選擇了不同部位的羊肉,且都是上等羊肉,稍微次一點的,他們都留給了自己。
晚餐開始了,不知何時,我們身邊不遠處燃起了一堆篝火,一些身著民族服飾的青年男女圍成圈,唱起了熱辣辣的歌,跳起了節奏明快的舞。在甜美的歌聲,優美的舞姿中,我們一手持肉,一手拿刀,放開胃口嚼了起來。吃完一塊肉,主人就端起奶酒,真誠地對我們說:“遠方的客人,請你喝一杯草原佳釀,這是我們民族傳統食品的精華,也是我們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欣賞著美麗的草原風光,仰望著無邊的蒼穹,一邊大口喝酒,一邊大塊吃肉,這是何等的豪邁,何等的快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