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以教師的“教”為中心,主要以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來評價課堂教學效果。而初中英語教學的評價標準就是鼓勵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對于評價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本文著重探討了英語高效課堂評價標準的意義與構建。
【關鍵詞】初中英語;高效課堂;評價標準;意義與構建
一、英語高效課堂評價標準的意義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則是教學評價的重點,對初中學生學習的評價實質上是對學生學習的有效結果和發展潛能所進行的整體價值判斷。評價的理念、目的、內容、標準、方式和手段等無一不對教學產生重大的影響,而中國的教育從古至今已經形成了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學的傳統,這樣的教育教學制度使得大部分人都把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質量好壞、學生學習成績優劣的唯一標準,限制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不利于學生發展的多樣性。隨著英語教學的發展,新的課程標準的制定,以往對學生學習的這種固有的評價制度顯然已經不適應目前英語教學發展的現狀和需求。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重新構建一套科學的、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標準。
構建新的英語課堂的評價標準,就是這樣一種著眼于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能對學生的學業進步和健全人格形成產生積極作用的評價方式,它有利于教師對課程的潛心研究,科學地進行課程設計,讓教師在不斷地鉆研中提升專業素養和育人能力;有利于實現課堂的和諧發展,讓教與學在評價的催化下融為一體,相輔相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欲望,提高學生學習的內驅能力、創新能力。
二、英語高效課堂評價標準的構建
1.課堂的合作與表達。語言的學習交流是根本,英語學習學生的活動應該是多元化、多感觀的,所以對話表達是英語課堂上最為重要的環節。現在我們大多數英語教師都能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對話與交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也積極創新采用不同的活動讓學生開口“講話”,但這種活動的設計多于師生之間的對話,教師巧妙地設計問題讓學生踴躍回答,比如講單詞時的猜圖比賽,比如講課文時的根據文章內容回答問題。這些活動學生究其根本還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學生的一點點創新也是圍繞老師所給的模式適當的拓展,并沒有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表達能力。
著名教育家季亞琴科認為:“只有在有交往、有知識和經驗存在差異的人的場合,才會有教學的出現”。他在合作教學理論中闡述每個學生由于發展水平、興趣愛好不同,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深刻上的差異,而這種差異正是學生間可以進行交往與合作學習的前提。所以有了合作學習的課堂才能算作真正的課堂。合作學習能夠促進學生間在學習上的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在合作學習中,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寬松和充分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懼怕說錯的心理壓力大大減輕,發言機會肯定多于全班交流。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起討論和交流,這樣,學習者可以取長補短,學習者群體(包括教師和學生)的思維與智慧可為整個群體所共享;合作學習還能激勵學生個體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合作學習時,學生要展示自己的觀點,試圖說服別人,在這種心理驅使下,對知識的鉆研就更加深刻。在表述自己觀點的過程中,會使新舊知識更加融合,從而擴大了知識的應用層面。同時,學生還會通過別人的觀點來修正自己的觀點,這種認知的重建,促進了深層次的思維。我們還是以八年級上第六單元birdwatching為例,可能我們現在大部分的課堂在講reading的課文時都是以回答問題、分段復述、完成表格等形式去理解和掌握課文,這種對話表達只是師生之間的合作,換句話說,學生總是被動的。如果我們把這些知識層面的理解換成小組間的任務,讓學生自己設計觀鳥協會的倡議書,讓學生在組內合作完成,設計好的倡議書讓小組代表展示給全班同學,這樣的活動設計就會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語言的學習能力。
2.課堂的聚焦生成。俗話說畫龍在于點晴,課堂的點晴之筆在于總結。最常用的總結方式是教師親自總結,歸納出本節課所學的重要語言點,或者把重要語言點按照考試題型反饋給學生們,所以,每節課的最后幾分鐘是學生們最為放松的時刻,學生們的大腦可以休息,不用思考,教師只是在無味地重復著已經講過的知識。而在一節高效的英語課堂,學生們的專注度應該貫穿整節課的每一分每一秒,最后的總結應該歸還給學生們,因為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課堂的主要活動是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學生們應該在課堂的最后對小組間的展示進行點評,對本組的表現進行反思,更多地應該對其他小組的展示提出大膽的質疑,只有提出問題,我們才能解決問題,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有了質疑,有了辯論,有了研討,我們的課堂才能生成真正的智慧。
雖然有了學生的總結,也不能不要教師的總結,教師的總結更是總結中的點睛之筆,作為教師我們點撥的要精巧、適時、到位,但也不能越位、喧賓奪主,我們要讓我們的點撥緊扣學習目標,我們要讓我們一節課上的每一次點撥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一次拓展提升,并能自然地體現出育人這一點,更多地點撥不是知識性的講述而是能力和技巧的培養,不是題目的答案而是辦法的引領。
3.將教學與多媒體整合。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為英語教學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由于多媒體教學實現了聲畫結合的特征,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夠發揮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另外,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將學生的全部感官有效地調動起來,讓學生們參與到學習英語之中。通過運用這種立體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加深學生們對于事物的認知,提升英語課堂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讓初中學生的思維模式一直處于高度運轉的狀態。而學生能夠保持著高效的思維能力還能夠促進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與精神等因素,這能夠調動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學習英語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教師能夠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們可以結合課本將一些相關視頻給學生播放,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之,高效課堂是初中英語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與最終目標。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需要主動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有效地學習英語,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對語言能力獲得的渴望,進而真正地實現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最終目標的高素質教育,這樣才能夠打造出我們想要的高效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袁振國.《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學出版社
[2]楊峰.《如何構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考試教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