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系上一條絲巾時,才前所未有的感到自己如此女人,一位美麗女人。”幾百年來,絲巾早已變成一種文化,承載著女人的時尚歷史。春季正是該用一條絲巾裝點自己的時候,不僅因為絲巾潮流的回歸,更因為它能帶給你一份時髦之外的文化情趣。
從“一塊布”到純藝術品——絲巾的百年流變
絲巾的歷史,從一塊布開始。
早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所采用的纏腰布、有流蘇的長裙、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等都能找到類似領巾的痕跡。絲巾最初并不作為裝飾用,而是以御寒為主要功能。大約在中世紀以前,始于北歐或古時的北法蘭西等地,這些布巾被認為是現代絲巾的始祖。

十六世紀中葉,人們對圍巾的需求從保暖遮擋的工具逐步轉變為點綴服裝的配飾,輕薄的絲巾才開始成為貴族女性們的頭飾及披肩之選。至十七世紀末期,出現了以蕾絲和金線、銀線手工刺繡而成的各種華麗的三角領巾,歐洲婦女們將其披在雙臂并圍繞在脖子上,在頸下或胸前打結,以花飾固定,兼具保暖與裝飾的作用。
后來到了法國波旁王朝全盛時期,路易十四親政之時,三角領巾被列為服飾中的重要配飾并規格化。上流社會人士開始以領巾來點綴華服,許多王公貴族也以領巾來裝飾男性風采。十八世紀末,三角領巾逐漸演變成長巾,可繞過胸前系在背后,材質有薄棉或細麻之分。
兩百年來,歐洲的絲巾發展幾乎一直處于萌芽階段,直至十八世紀末,拿破侖率領一支法國軍隊從海上開赴埃及,希望切斷當時英國通往印度的商業生命線,卻意外地為法國引進了披肩,進而使披肩成為十九世紀服飾最重要的配件。但是當時的披肩十分昂貴,只有少數人買得起。在英法戰爭期間,法國無法進口披肩,便開始模仿制造。從此,將近一百年間,花色繁復的披肩幾乎成為衣服的一部分。隨著法國大革命、英國工業革命,歐洲大陸的工業慢慢發展起來,機器制的披肩與領巾被大量生產,原本是貴族特有的奢侈品,在一般女性的衣柜中開始扮演重要角色。
直至二十世紀,女性才完全發揮出使用絲巾的智慧,它開始陪伴著女性走上街頭,走入職場。三百年來女性對絲巾的概念慢慢改變了,以頭發上纏繞細絲帶或頭巾取代了當時的大型帽飾,而披肩也不再是必備的服飾配件。有些女性剪掉了長發,戴上頭巾與無邊帽,甚至以緞帶、花果裝飾在頭發與頭巾之間。
現代絲巾的真正形成是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跳脫出長披肩與頭巾的傳統使用方式,絲織的長巾開始被使用,領巾的折法、結法等技巧慢慢受到重視。三十年代,當時方形的領巾與長巾流行的材質大多為絲或人造絲,花色十分大膽,極具設計風格的品牌特別受歡迎,著名的 Hermes絲巾就在這個時期上市了。到了六十年代,知名設計師與品牌所設計的絲巾紛紛登場,絲巾成為服裝品牌鎖定的開發配飾。七十年代,嬉皮士民俗風格的花布頭巾、冬季不可或缺的大圍巾或長披肩,都十分流行。到了八十年代,絲巾已成為女性必備的服裝配件,各式新舊的絲巾系法,使絲巾變成最具變化性的飾品。九十年代,復古風潮又重回時尚界。
二十世紀絲巾的流行故事就像一部部斷代史般陸續上演,經過百年的發展,絲巾的功能性已經從服裝、領巾、圍巾、披肩,到腰帶、頭巾、發帶,甚至被運用為表帶,綁在手提袋上作為飾物,或是純藝術品裝飾。二十一世紀,絲巾革命仍在繼續,絲巾早已變成一種文化,承載著女人的時尚歷史。
愛馬仕們的時尚敘事:一條絲巾成就一個賣報女人的美麗心愿
在所有的名人效應中,美國好萊塢影星對絲巾的示范功不可沒。《羅馬假日》中,奧黛麗·赫本坐在車上兜風時,絲巾隨風揚起的畫面,一直是無數影迷心目中的經典鏡頭;雖然不知道“女王在不戴皇冠的時候,就系愛馬仕絲巾”的說法是真是假,但是,英國郵票上,伊麗莎白二世系的絲巾確實是愛馬仕的;《公主日記》中,皇后為了讓在民間長大的小公主盡快向上流社會靠攏,向小公主推薦的也是愛馬仕絲巾;2006年的時尚大片《穿普拉達的女王》中,那位強勢又時尚的雜志女主編的出場造型,就是一頭銀發搭配白色的愛馬仕絲巾。
自1937年100周年店慶時愛馬仕推出第一款絲巾以來,愛馬仕絲巾一直備受青睞,豐富的色彩、獨特的花紋、傳奇的故事,散發著巴黎最純正優雅的女人味道。
在愛馬仕的品牌故事中有這樣一則:有一個女人,總是站在巴黎最熱鬧的大街上賣報紙,這條大街上有一家愛馬仕專賣店。終于有一天,女人走進愛馬仕店里,請店員給她拿一款愛馬仕絲巾,店員正在考慮如何解釋店里的東西太過昂貴的時候,女人從容地說:“不用擔心,我存夠錢了。”原來,那一天她的夢想實現了。這是她每天站在這巴黎最美麗的櫥窗前,邊工作邊許下的心愿:等有一天存夠了錢,要為自己買一條愛馬仕的絲巾。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從小生長在愛馬仕家族里的成員,一條絲巾成就了一個賣報女人的美麗心愿,一塊絲巾講述一段故事。160多年來,愛馬仕已經擁有2000多款絲巾設計,可并非每一條都公之于眾。比如,第一條絲巾的主題是“乘坐公共馬車的婦人”,取材于時尚流行的一款古老游戲;“黃道十二宮”絲巾的設計靈感則來自文藝復興時期和古典時期人們想象中的天宮圖。法國國家圖書館保存的天宮圖是本款絲巾構圖的靈感來源。
愛馬仕絲巾的制作匯集了無數精美絕倫的工藝,以里昂區為基地,從設計到制作完成,必須經過嚴謹的七道工續:主題概念至圖案定稿,圖案刻劃顏色分析及造網、顏色組合、印刷著色、潤飾加工、人手手邊、品質檢查最后到包裝。就這樣每一條絲巾通過層層關卡,需費時18個月才得以誕生。
愛馬仕之外,法國巴黎Celine絲巾最初是以大膽熱烈的民族圖案著稱,向世界表達了不同的審美觀念和藝術內涵。隨后,又把簡潔方格、幾何圖案、高亮度色彩和繡花、鏤空、拉絲等技術運用其中,引導崇尚自然和時尚簡約的個性化潮流。
Lanvin則以自然界的風、水、沙礫和熱浪等元素作為設計靈感創造出動感的畫面,如海水的旋渦、貝殼、春天正在盛開的花瓣。同時也配合流行的走勢,充滿激情鮮艷色彩的條紋運用其中。面料主要選用了柔滑的真絲和透明的雪紡等,突出浪漫的女性化特征。它的每一款設計都有一個名字,揭示設計背后的文化底蘊。
解鎖絲巾的時尚密碼——不系絲巾的女人沒有前途
社會學家和形象顧問安娜·阿克巴里說:“戴圍巾是5種提升形象的簡單方法之一。”對于職業女性更是如此,在選擇有限的套裝款式和顏色里,圍巾作為多重任務的承載者,以其形狀,顏色,質地和花紋成功地吸引著注意力。
奧黛麗·赫本曾說過:可見絲巾不僅是一件裝飾品,它的魔力在于能把一個人的特質從細節處烘托出來。人們也確實難以忘記在她和安德烈·多蒂的婚禮上,赫本以其標志性的頭巾取代了傳統的頭紗。
絲巾也是伊麗莎白·泰勒最喜歡的配飾之一,她甚至評價說:不系絲巾的女人是最沒有前途的女人。2011年凱特·溫斯萊特為《V》雜志拍攝時,特意像伊麗莎白·泰勒致敬,重現了其經典的headscarf造型。
如今,很多商家開始試探性地把絲巾作為搭配一切的配飾,如果那些出彩的造型可以僅僅通過一條絲巾改變,為什么不呢?接下來就為大家提供幾則解鎖絲巾的時尚密碼。
NO.1:相同色系來一條
當你選擇好服裝主色后,挑選與之相近色彩的絲巾進行搭配,保持在同一色系,永遠不會出錯,看似隨意卻是精心挑選,流露出自然舒適的感覺。
NO.2:簡中帶繁,繁中求簡
用夢幻般的花式絲巾與你的簡約衣裝搭配,聽說最配哦。繽紛多色的絲質小方巾,豐富的顏色選擇,就算今天你只穿了一件白襯衫,一條精致的絲巾就能將你瞬間變得氣質有內涵。
NO.3:顏色也要對對碰
將顏色碰撞起來,誰說只有前衛的大膽人士才能玩轉撞色,簡單的單色撞色,或圖案的碰撞,都能與服裝形成強烈對碰,搭配出來的效果還能讓人眼前一亮,不信你試試。
NO.4:做一個溫柔的女漢子
如今女漢子占據了時尚圈大半個江山,硬朗的風格搭配一條柔媚的絲巾,不失為一種恰到好處的和諧。可以選擇復古格調的絲巾搭配,不會太搶眼,但是感覺剛剛好,低調又不失優雅,硬朗中略帶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