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筆法是中國畫的基礎,畫家運用不同筆法畫出不同性質墨線,來表現一切物象的輪廓、明暗、質感,揭示其內在精神和自身的思想感情。本文結合中國畫筆法原理,探討運筆技巧、方式和體會。
關鍵詞:中國畫筆法運筆技巧
中國畫是以筆法為中心,并通過筆法發揮墨的功能的一種“表現”藝術,歷代畫家皆認為筆法與運筆技巧是學習繪畫的基礎,關系到作品的成敗優劣,如唐代張彥遠指出繪畫時“物像”取決于“形似”,而“形似”要服從于“骨氣”,“形似”與“骨氣”根本在于“立意”,但“立意”最終由用筆表現,南齊謝赫在其繪畫理論著作《六法論》提出繪畫六種技法,其中“骨法用筆”僅次于氣韻生動,排在第二位,清代大畫家石濤則認為畫家只有掌握繪畫的基本用筆技法,才算是找到描繪世間萬物的基本方法。不言而喻,筆法在中國畫繪畫中具有重要作用與關鍵地位。
一、中國畫筆法原理
中國畫筆法與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密不可分,契合樸素辯證法哲學原理,可以說筆法理論實際上是矛盾對立統一法則的具體運用,一筆畫出或是“既蒼且潤、既剛且柔”,或是“潤含春雨,干烈秋風”,或是“無起止之跡”,或是“見筆”而又“無筆痕”。
中國畫筆法是人的主觀感情與客觀事物規律性的辯證統一。自古用筆講“筆意”、“筆理”、“筆法”、“筆趣”,其中,“意”即主觀感情、認識,古有“喜畫蘭,怒畫竹”之說,強調用筆是人的主觀感情和心理的表現,用筆是性情,心態的反映,所謂“字如其人”,“書,心畫也”;“理”即客觀規律,筆法、筆意又是由客觀世界的現象得到啟發的,如“驚蛇入草”、“飛鳥出林”、“奔雷墜石”等都是對用筆的客觀形容;“意”與“理”結合即主、客觀的辯證統一,其產物是“法”和“趣”,?清方薰在《山靜居論畫》中說:“畫無定法,物有常理,物理有常,而其動靜變化機趣無方,出立于筆,乃臻神妙”,這些有關“意”、“理”、“法”、“趣”辯證關系的闡述,深刻揭示了筆法蘊含的哲學原理。
談論中國畫筆法原理,必須說說“書法同源”。由于中國畫與中國書法都是使用毛筆發揮墨的功能,因此書畫具有相同的審美觀點和審美心理,所以,從唐宋開始,畫家有意識的將書法筆法應用于繪畫,書法的運筆方式則成為了繪畫的運筆方式,即所謂好的繪畫中能夠見到“書”,一幅畫的每一筆猶如書法,自然流暢,好的書法中能見到“畫”,一幅書法猶如一幅畫,意境深遠。
二、中國畫運筆特點
歷代畫家在繪畫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運筆技巧,如董源運筆時筆力雄厚,講究沉重有力,荊浩提出運筆的“筋、肉、骨、氣”四勢。根據前人經驗,后人總結了以下幾種運筆特點:
一“平”。所謂“平”,是指平穩運筆,有始有終,用筆沉穩,不矯揉造作,要力透紙背。用筆要從橫平豎直開始,力量均勻,控制住筆,線平實有力、不跳、不漂、不結、不滯,忽輕忽重是用筆最大的毛病。關于“平”,古人有“系馬樁”之說,即兩個柱子加一根線,線條好不好,要按住兩頭看中間,好的線看不到起落筆。
二“圓”。所謂“圓”,是指在起筆、收筆及折劃的轉折處要表現為圓勁,不豐腴、圓潤、富有彈性,要“如折釵股”。“釵”是古代婦女的頭飾,金銀制成,光滑圓潤,圓轉有力,富于彈性,形容運筆好,畫出的線條象股一樣,不枯,不楞,不妄生圭角,轉折自如,剛柔相濟,富于彈性而有力量。
三“留”。所謂“留”就是高度控制,積點成線,要“屋漏痕”。“屋漏痕”是舊房漏雨,常年滲滴,沿邊而下,積點成線,不漂不浮,像刻進墻皮,沉穩有力,形容好的書法線條是高度控制,行處皆留,意到筆到。
四“重”。所謂“重”,就是沉著而有重量,一下筆就有力量,筆的壓力要大,要壓得住紙,一筆落紙象從高山上墜下石頭一樣,充滿力量,力透紙背,入木三分,達到古人說的“筆力能扛鼎”,切忌飄、浮,從紙面上溜過,象蜻蜓點水一樣,不痛不癢,沒有份量。
五“變”。所謂“變”,一是指用筆不可千篇一律,運筆方式根據繪畫對象的變化而變化;二是指運筆要相互呼應,極盡變化,復歸統一。
三、中國畫運筆方式
中國畫的執筆方法與寫書法基本一致,其要點是手指要實、手心要虛、手背要收、手掌要豎、同時由腕、肘、肩、身通力配合,達到穩健不失靈活。用筆時一般包括中鋒、側鋒、藏鋒、露鋒、逆鋒、順鋒等方式,具體如下:
中鋒運筆:提筆時筆管要較直,確保筆頭中間有力,畫出的線條要剛勁有力,明快爽利。
側鋒運筆:通過手掌左右偏斜,從而控制筆尖及筆腰向同一側著力,達到筆痕變化多端的目的,此種方式畫出的墨線粗獷,能夠同時展現山石的線與面。
藏鋒運筆:行筆時將筆鋒隱藏,避免鋒芒外露,要藏而不露,筆鋒隱于點畫之間,表現出外柔內剛,含蓄厚重,沉穩可靠的感覺。這種運筆方式常常用于勾畫房屋、船、石橋等的輪廓。
露鋒運筆:要讓筆鋒鋒芒全部外露,畫出的墨線有棱有角、瀟灑飄逸、無拘無束,顯得颯爽挺秀,適合畫竹葉、柳條。
順鋒運筆:運筆時讓毛筆筆尖的方向與筆畫的運行方向保持在一條線上,但是筆桿處于傾斜狀態而不垂直于紙面的運筆的方式,畫出的線條輕快活潑、靈動,此法最常用于描繪水和云。
逆鋒運筆:行筆時與正手順行的方向相反,此時毛筆遭受較大阻力,使筆鋒松緊變化完全不同于順筆,從而達到出現更多用筆變化的目的,具有筆力剛健,力透紙背的特點。
四,中國畫運筆常見問題與練習方法
中國畫運筆最常出現的問題是“板”、“刻”、“結”。“板”是指用筆力道不足,線條軟、平,沒有勁道,缺乏變化;“刻”是說線條浮躁做作、不自然,缺少生氣;“結”是指用筆遲疑不果斷,當行不行,當斷不斷,線條不夠流暢。用筆時如果出現以上三個問題,就談不上線條的形式美,作出的畫也就不足觀了。
客服上述運筆問題,提高運筆能力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一是加強腕力練習。基于“書畫同源”的理論,練腕力最好的方法是練習書法,通過深入反復練習楷、行、草等各種書法,體會毛筆的用筆特點,掌握各種運筆技巧,從而打牢中國畫的筆法基礎。二是持之以恒練習,不急于求成。要有滴水石穿,鐵杵磨成針的毅力和堅持,不能抱有速成思想,要通過日積月累的練習從而實現量變到質變,自然而然的畫出表達自身內心情感的墨線。三是意在筆先。運筆之前必須先要構思成熟,達到“胸有成竹”之時才能下筆。日常要多看、多臨摹名家書畫作品,不斷提高自身內涵,增強自身感悟,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