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藝術在歷經中國歷史文化洗禮的過程中,融合了多元化文化元素并綻放出了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展現了中華民族兒女的審美情趣,彰顯了中華民族兒女的智慧。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步伐的過程中,高校在開展美術教學的同時,要提高對美術藝術所蘊含的民族文化內容以充分重視與挖掘,借助美術這一教育橋梁來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并將其發揚光大。
關鍵詞:民族文化;高校美術教學;傳承;途徑;研究
在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民間藝術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在當今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缺乏保護意識理念致使很多民間藝術元素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由此也促使國人在如何實現對民間藝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與發展方面進行了思考。對于高校美術教育而言,如何深度挖掘美術藝術中所蘊含的民間文化藝術元素,以實現對民間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光大,也成為了其當前所面臨的一大挑戰。
一、民族文化與高校美術教學的關聯性
在探討這一關系的過程中,以高校美術教學為出發點,作為教育的學科構成內容,其能夠為實現對學生美術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培養美術藝術領域的綜合素質人才。而在進行美術教育的過程中,不可忽略的是,美術學科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尤其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元素,通過對這些元素的挖掘與外顯,能夠為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奠定基礎。中國是一個由多個少數民族共同組建而成的大家庭,56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在不斷匯聚與融合的過程中,促使中國文化魅力凸顯,而也正是基于多民族的特點,使得我國民族文化也隨之呈現出了多樣性的特征,其中的民間藝術形成作為藝術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也同樣具備了多元化的發展特點。因此,對于高校美術教育而言,多元化民族文化與藝術形式則成為了其寶貴的教育資源,在豐富教學素材與教學內容的過程中,也就間接地將民族文化進行了創新與傳承。
對于民族文化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很大程度上需要以代代相傳的方式來實現。而當前很多民間文化藝術已經面臨著無人可傳的困境,一方面老一輩民間藝術家與繼承者已經年邁,而新世紀的年輕群體對于傳統藝術文化的興趣又比較淡薄。加之當今的社會環境中,幾乎很少人純粹為了傳承民族文化藝術而買單,現實社會到處都充斥著商業氣息,對于民族文化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與保護而言,又有多少人在融入社會后能夠在具備這一精神境界的同時,還具備這樣的能力來承擔這份職責,值得人深思。而事實上,作為炎黃子孫,對于每一個中國人而言,民族文化藝術是國人的驕傲,透過文化藝術表象所展現的是中華兒女的智慧結晶,是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有這一責任與義務來承擔起民族文化傳承的重任。
而高校美術就如同搭建起民族文化傳承的橋梁,在教育中承擔起這一責任,并將這一責任在創新與發展的同時傳承下去。讓當代的大學生在民族藝術的熏陶下被民族文化的內在精神與情感所征服,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欣賞蘊含民族文化的藝術作用中不斷提升其審美能力與文化修養,促使其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并健全其人格,促使當代大學生能夠在肩負起傳承民族文化之一職責的同時,為實現社會主義建設合格接班人的培養奠定基礎。
二、在高校美術教學中
實現民族文化傳承的價值與意義
(一)豐富高校美術教學內容
對于高校美術教學而言,美術藝術領域在深度與廣度上都需要進行有效呈現,而實現民族文化教學內容的融入與外顯則是其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部分。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其完全可以借助民族文化中的民間藝術內容來豐富教學內容,結合高校本身所具備的人文地理環境特點,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對知識體系進行梳理與設計,將民族文化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融入到美術教學內容之中,進而實現民族文化教育內容的傳遞。當前高校美術課程的開展一般是以欣賞課為主,很難將實踐進行有機融入,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偏弱,而民間美術誕生于勞動者的手中,文化之根來源于勞動人民生產生活之需,所以教師可以以實踐調研等主題活動的開展來促使學生在實踐中對民族美術乃至民族文化有著全面且深刻的認識,強化學生對民間美術與民間文化的認同感。
(二)
以民族文化內涵的深刻體會來提升大學生的文化修養與內涵
通過民間美術這一藝術形式,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將蘊含民間美術內容的藝術品作為教學內容,針對這一藝術品材料、制作工藝以及藝術品的內在含義等的講述來促使學生對各民族的民間文化與藝術形式進行更深層次的認識與體會,并在這一文化氛圍的熏陶下逐漸提升大學生的藝術品位與文化修養。同時,基于民間美術的具體呈現形式較為豐富,比如剪紙、刺繡以及印染等工藝中都彰顯出了民間文化的內涵,也體現出了民間勞動者的實現觀念、審美理念以及信仰等,通過民族文化內在精神的呈現來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文化內涵與修養,并確保其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端正其審美態度等。
三、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實現民族文化傳承的有效對策
基于教改的全面深入,對于高校美術教學而言,在實際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打破傳統灌輸填鴨式教學模式的束縛,積極地豐富美術教學內容,將民族美術的內容進行貫穿與融入,并充分挖掘出民族美術所蘊含的民族文化。在培養學生美術專業能力技巧的同時,以民族文化的融入來熏陶大學生的情感與精神,提升其藝術審美與文化品位,促使其在鑒賞與實踐的過程中,樹立民族自豪感,在被民族文化所折服的同時,從內心認同這一文化內容并肩負起傳承的職責。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可從如下幾方面人手:
(一)要給予民族文化教學內容以充分重視
要想確保在美術教學中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就需要高校首先意識到這一教育內容的重要性,并能夠積極挖掘這一教育資源,確保民族美術教學內容能夠成為該學科教學中的獨立部分,并在合理分配學時的同時,設置相應的學分,確保從教師到學生都能夠對這一教學內容給予充分重視。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要建立相應的資源信息庫,并在民族美術與民族文化相關的資料進行搜集整理后,明確相應的教學融入步驟,實現教學課程的科學設計。在此基礎上,進行教育宣傳工作的開展,營造相應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在認同這一文化內容的同時,為確保教學的成功落實奠定思想基礎。此外,要在人才培養體系上,除了培養學生美術專業技能的同時,還要將審美能力、人文素養以及創新能力等的培養作為培養人才的目標內容。
(二)實現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創新
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為了確保將民族文化這一內容有效且透徹地融入到美術教學之中,就需要在制定完善教學計劃的基礎上,針對相應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拋棄本本主義的束縛,避免一味地強調書本知識的傳授,要明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以合作探究式等教學模式的應用來促使學生能夠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通過任務的主動完成來實現對民族文化知識的有效汲取,并實現對民族文化內涵的深刻體會,促使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在認同這一文化內容的同時,在思想中接受這一文化并肩負起傳承文化的職責。此外,在進行美術作品欣賞的過程中,還要積極地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來創設相應的情境,自然由美術藝術過渡到民族藝術再到民族文化的教學,促使學生能夠在相應的文化情境與氛圍中主動的去思考問題,并在鑒賞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藝術品位。
(三)要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教師作為傳遞這一文化內容、實現文化傳承目標的橋梁與紐帶,其自身美術專業素養與藝術修養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相應的教學質量,因此,這就需要針對相應的教師隊伍加大建設與培訓力度。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可通過建立美術作品協會的方式,促使教師在參與研討的過程中,強化教師之間的交流,在探討的過程中逐漸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能夠對民族文化的內涵進行深刻的理解,并且在總結經驗與和感悟的同時,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同時,要針對美術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進行綜合性的評價,確保在反饋的過程中能夠明確這一教學所應改善的地方,進而在不斷提升美術教師專業素養的同時,確保這一教育目標的有效實現。
(四)積極開展實踐活動
只有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融合,才能夠確保學生更好地去領悟民族藝術作品與蘊藏在這一藝術背后的文化內容,進而以民族自豪感的支撐來促使學生更好地肩負起這一職責。在實際踐行中,教師可結合當地的優勢民族藝術文化資源,帶領學生深入民族文化的起源地以及相應的博物館等去切身實際地感受到這一文化的內在魅力,進而在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中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促使民族文化能夠借助美術教學來實現傳承與發揚光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基于其與民間文化間所存在的關聯性,促使其能夠成為民族文化傳承與發揚光大的媒介與橋梁。而為了實現這一教育目標,就要求高校在提高對這一教學內容重視程度的基礎上,實現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創新,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積極開展教學實踐課程,進而為借助美術教學來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