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油畫創作上百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西方的繪畫由相互懷疑、抗拒再到學習,進而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創新。藝術家在自己的創作中會潛移默化地將中國傳統繪畫審美元素融合到創作中去,中國油畫風景的表現在學習西方大師作品的同時,更加注重發掘本民族的文化藝術魅力。如何平衡中國畫中的美術形態在油畫風景創作中的關系,體現中國文化思維和精神,是藝術家需要思考的問題。以當代油畫風景創作對中國畫傳統元素的借鑒為研究切入點,從對中國傳統繪畫美術元素特征分析的視角對風景油畫創作進行大膽研究創新,通過探尋中國畫與現代油畫創作的可融合之處,進而在風景油畫創作中能創作出時代氣息與民族傳統國畫風格相融合的當代中國風景油畫的力作,在世界畫壇上大放光彩。
關鍵詞:傳統中國畫;審美元素;當代油畫風景;創作運用
[項目名稱:民族裝飾元素在廊坊市創意文化產業中的開發研究,項目編號:2015023109]
具有中華民族的傳統審美元素自古以來就對藝術家的創作產生過較大的影響,油畫傳入中國后,藝術家們在學習西方風景繪畫的同時也不知不覺將中國繪畫的審美精神元素與之融合。中國畫中注重造型的寫意性、空間的平面性、構圖的多樣性以及水墨趣味性和線條的豐富性。
一、傳統中國畫審美元素在油畫風景創作中的溯源
(一)傳統中國畫審美元素歷史傳承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的獨特產物,千余年來,成為東方繪畫成就影響最大的藝術門類。中國畫以中國文化特有的參照自然、闡釋世界的表現,展現了鮮明的文化風格和多樣的表現力,建構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內在精神和人文氣象。中國傳統繪畫中象征美學元素,如青銅器的紋樣、藻井紋樣、敦煌飛天、太極紋樣、瓦當圖形、民間繪畫等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點。這種追求神似的創作風格,也是表現山水風景的追求的美學風格,可以說是中國畫產生的雛形。
中國歷史文化的積淀,使得繪畫審美元素蘊含了深刻的寓意。原始時期人們創作中多體現抽象的繪畫,而中國繪畫的寫意性是與西方繪畫最明顯的區別。中國山水畫“構圖”的含義多指“外師造化”所形成的“中得心源”的虛境,觀察方法上中國畫追求的不是停留在一個具象的點上而是追求一種趣味和神采,這樣也就形成個人最求恬意生活的理想“境界”,也是亦真亦幻的“虛境”的意趣美。宋代著名詩人王維是提倡“詩畫結合”的山水畫家,表現中將表達觀念的文字錯落于畫布之上。在五代時期,畫家提出風景畫中要把握景物的精神,強調表現景物的內在“氣韻”。中國繪畫在歷史的發展中形成多元文化體系,為中國畫的審美創作提供強有力的創作條件。
(二)傳統中國畫審美元素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
西方油畫傳入中國后,中國畫家在思考如何將中國傳統繪畫審美元素與之融合,尤其是在風景油畫的表現上,結合東方的神韻與水墨元素,創造了很多具有東方美學元素的風景油畫作品。首先,在油畫從寫實到抽象的發展中,從早期的被動學習印象派畫法,到探尋自我個性的繪畫樣式,形成富有表現主義、抽象內涵的畫風,技法表現趨于成熟,藝術家也開始采用本土和民族風格審美元素加以表現。其次,中國當代油畫家不再局限于風景寫生的印象畫風格,而是探索新的傳統美學審美理念用在構圖、題材、意境創作上。再次,受西方傳統文藝復興的影響及當代各種藝術流派的融入,使中國風景油畫創作內容更豐富。
二、傳統中國畫審美元素在當代油畫風景創作中的表現
傳統中國畫追求的是“天人合一”,重視畫家情感的表達,體現情景交融的審美理念。文人畫家注重琴、棋、書、畫的文化修養,強調表達主觀意味,與“商業”繪畫對立。古代中饕餮紋等具有歷史厚重感的紋理,表現生命、張力韻律感,是通過提煉、概括表現實物的內在精神。在當代風景油畫創作中,畫家可對其透視構圖、色彩、造型、美學意境等元素經過主觀取舍、借鑒、歸納,從而形成新的繪畫風格。
(一)傳統中國畫審美元素在當代油畫風景創作中的形式分析比較

1.傳統中國畫審美元素在當代油畫風景創作中審美觀察印象元素表現。中國傳統繪畫與風景油畫結合中需要兼具時代與美學價值,創作時需考慮傳統繪畫的文化傳承性。西方繪畫中強調第一印象,因為這是最新鮮、最能激發藝術家情緒與創作效果的。中國畫觀察風景時重視對自然的觀察,進行聯想,如“以大觀小法”將自然景色縮小,創作時做到心中有數。僅僅通過觀察不能創造畫面豐富的意境美,而通過想象可使畫面形成豐富的意趣。
2.傳統中國畫審美元素在當代油畫風景創作中審美透視構圖元素表現。中國畫在透視審美表現上與西方有較大差異,國畫透視采用散點透視,畫家描繪隨景物的移動,中國畫要求畫面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畫面要形成全面地視角觀察。如《富春山居圖》《清明上河圖》等典型作品,畫家通過散點移動透視給受眾一種欣賞的自由。而宋代的馬一角(馬遠)、夏半邊(夏圭)的險峻繪畫構圖,視覺知覺的留白概念,給人以想象與聯想的空間,如馬遠的《踏歌圖》(圖1左)。北宋畫家創立的另一種“三遠法”透視以范寬的《溪山行旅圖》為典型代表(圖1右)。
3.傳統中國畫審美元素在當代油畫風景創作中審美色彩元素表現蘊含豐富的表現,單純而不單調。在傳統繪畫中提到“隨類賦彩”是中國畫色彩重要的理論實踐,是一種寫意色彩,追求畫家的主觀感受,不同于西方油畫色彩忠實于自然的真實表現。如唐三彩的色彩,表現事物的意趣美。“五筆七墨”構成的同時也體現了傳統中國繪畫中以色傳神的寫意東方樸素色彩表現,代表作《游春圖》。在國畫中的“墨分五色”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道哲學理念。
4.傳統中國畫審美元素在當代油畫風景創作中審美造型元素表現。中國畫注重平面裝飾的造型,如古代的敦煌壁畫和彩陶紋的裝飾,以及動植物的裝飾等。奧地利畫家克里姆特從中國年畫中汲取年畫裝飾表現,使他的繪畫作品的裝飾效果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晉代畫家顧愷之提出的“以形寫神”,體現了畫家主觀上對自然風景的認識,形成較強的平面感。而中國畫中以簡單的黑白素色相互襯托,大量在畫面中留白,營造了空間美,使中國畫的水墨語言簡約內涵,與西方的傳統油畫多彩性形成鮮明對照。
(二)傳統中國畫審美元素在當代油畫風景創作中“意境美”分析
中國畫風景“山水”與西方“風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國畫不是客觀地描繪山水,而是主觀強調的是“天”與“人”相互發生的感應,“外事造化,中源心得”正是表達這種主客體轉化的概念。中國風景油畫將國畫中的山水“意象審美”元素融進繪畫創作之中,體現了《莊子》玄學境地的核心價值體系與中國山水畫表達的境地是一致的。

三、傳統中國畫審美元素在當代油畫風景創作中的融合創新
全球化背景下,在西方藝術流派進入和本土美術的興起中,中國風景油畫走過曲折的探索歷程。一些畫家在多元文化的探索中,逐步轉向中國傳統美學繪畫表現形式,同時更注重表現主義形式的運用,嘗試將中國畫山水、寫意山水、書法元素與西方油畫相融合。代表性的有吳冠中的油畫作品,把中國傳統國畫山水的黑白處理引入風景油畫創作之中(圖2左)。畫家周春芽將中國式筆法中的書寫性及象征符號等傳統文化形態融入油畫創作,他的作品中蘊含了五代畫家的蹤跡,貌似凌亂的用筆,被畫家控制于整體的用筆之中。中國畫家趙無極早年受西方現代大師畢加索、塞尚等藝術風格影響,當他領悟到中國水墨意境的空間美學時,將中國畫風景山水中玄妙的意境引入油畫表現之中,將東方特有的自然美學與油畫相融(圖2右)。上世紀80年代,中國油畫家們重新思考回歸中國傳統元素的本源,嘗試將中國傳統繪畫美學元素與風景油畫進行新的融合。
四、傳統中國畫審美元素在當代油畫風景創作中的時代意義與內涵
隨著中西方文化融合的逐步加強,多元文化的發展也給中國風景油畫的發展帶來強烈的沖擊,中國當代畫家在經歷曲折的探索后發現,要樹立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必須以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為根,從中汲取創作資源。而如何有效運用好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審美元素,并賦予其新的時代氣息,是當代畫家的任務和使命。藝術家需立足于本土文化和民族精神,構建出具有強烈本土意識與民族特色的繪畫表現語言,其中“天人合一”的境界體現了風景繪畫表現中人與自然的融合。創作中“神似”“意境”都是中國傳統美學的創作原則,并以此為基礎再進行更廣闊的自由發揮。從宏觀角度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并樹立其民族意識,將傳統文化精神融入當代文化之中,實現富有時代精神的中國當代風景的民族化。在學習西方油畫新技術與新視野的同時,不斷嘗試將中國繪畫中的傳神、意象的韻味及民族文化的表現手法與風景油畫結合。
參考文獻:??
[1]馬燃.全球化語境下中國當代油畫的文化傾向[J].美術大觀,2009,(06)
[2]夏福玲.中國傳統元素在當代油畫中的表達與應用[D].中央美術學院,2014
[3]楊友成.意象油畫的民族文化內涵和詩意魅力[J].藝術百家,2013,(04):206-209.
作者簡介:
陳 旺,碩士,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副高職稱),燕京理工學院/AMEDIA,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高級會員,現系國家文化部文化創意產業雙創人才庫成員。研究方向:美術學、藝術學。
陳良雨,碩士, 燕京理工學院講師。服裝藝術專業課程負責人,任中國紡織服裝博覽會參展企業展廳主設計師,曾主持多項文化藝術研究科研項目。研究方向:服裝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