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油畫行業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許多油畫技法被人們不斷地挖掘出來,實際地運用到繪畫創作中,并且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成效。特別是油畫刀技法的應用,不僅能夠豐富整幅畫的色彩,還能夠增加畫面的厚重感、質感以及空間感。
關鍵詞:油畫刀技法;繪畫創作;表現力
一、引言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事物的描述離不開語言,而且每一個時代的語言都具有本身獨特的特征。油畫也擁有屬于自身的語言,近年來,隨著油畫語言的拓展和油畫技法的發展,油畫刀技法在繪畫創作中的作用和價值得到了藝術家的認可。因為對油畫刀技法作用和價值的認識,許多藝術家不惜投入大量的時間進行完善和探索。截至目前,油畫刀技法的表現效果和以往相比已經得到了驚人的改變,并且成為了當代藝術家繪畫創作過程中主要運用的手段之一,在油畫領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油畫傳入我國的發展
目前,我國學術界對油畫是從什么時期流入我國這個問題并沒有統一的見解,僅從西洋畫進入我國來講,以羅明堅、喬瓦尼等為代表的傳教士在明朝時期就從國外帶來了一定數量的圣像畫,用于討好當時的皇帝和王宮貴族,以便于在我國實現傳播基督教教義的目的。但是,從我國傳授西洋畫法的時間來講,在1909年,周湘在上海創建的中西美術學校和布景化傳習所,是我國正式開始傳授西洋繪畫技法的始端。我國油畫的發展和許多留洋歸國的藝術家有直接的關系,在十九世紀末,當時廣東著名畫家李鐵夫便來到美國,跟隨當時在美國著名畫家薩金特學習油畫,并且把賣畫所得的利益資助給孫中山先生的革命運動。尤其是在清朝晚期,由于當時政府的過度腐敗、無能,對國家的統治越來越弱,針對這一現象,當時政府中的改良派開展了“洋務運動”,提倡“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派出了許多留學生對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管理制度、文化藝術等進行了全面的學習[1]。在清朝末年,被派出去學習油畫的留學生陸陸續續地回到我國,這批人根據他們學習、掌握到的油畫知識,創建了專業的藝術學校對西方繪畫藝術進行正確地傳播。比如林風眠在杭州創建的藝術專科學校,徐悲鴻在南京創建的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等,這是中國油畫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一次重要變動,極大地促進了人民群眾對繪畫藝術的認知。
三、油畫刀技法的定義
油畫刀技法又被人們稱為“油畫刀”,就是指畫油畫的一種工具,也叫作油畫刮刀。目前,在繪畫創作中被人們廣泛地使用。“技法”是技術和方法的有效結合,是人們運用比較簡單的技巧去處理問題的技術和通過不斷地實踐總結而來的方法[2]。在以往的繪畫創作過程中,因為受到傳統理念的影響,很多人在繪畫創作過程中都是把油畫刀當作一種輔助工具。
但是,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形勢下,人們的思維越來越活躍,繪畫藝術的表現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局面,尤其是現代油畫比以往更加注重形式感,而以往在繪畫創作過程中運用的手段已經不能滿足這一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也加快了對油畫刀的完善和探索,使油畫刀技法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3]。在繪畫創作過程中,畫家根據畫面的各種需要,使用各種不同形狀大小的畫刀和手法進行創作,從而使畫面呈現出特殊的效果。隨著人們對油畫刀技法地廣泛運用,已經不再是以往那種簡單的工具,而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繪畫技法表現方式,并且擁有移動的藝術審美價值。
四、油畫刀技法的表現力和作用
(一)造型和豐富色彩
以往在繪畫創作過程中油畫刀只是一件十分普通的工具,它的作用是為畫面氣鏟刮顏料,并沒有直接運用到繪畫創作過程里。但是,在繪畫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油畫刀已經成為了一種獨立的繪畫工具,大量的藝術家對油畫刀的使用方法進行探索,并且在實際繪畫創作中進行實踐,逐漸積累了許多刀法方面的表現經驗,從而產生了自身獨特的繪畫作風[4]。其中油畫刀技法最突出的地方就是造型和豐富色彩的作用,刀觸堅定且穩重,形態十分明確,把油畫刀技法使用到繪畫創作過程中,還能夠讓整幅畫擁有色澤鮮明、畫面響亮的效果,因此,油畫刀的作用是油畫筆無法取代的。
(二)提升整個畫面的厚重感、質感以及空間感
油畫刀能夠制造出油畫筆工具無法實現的效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油畫刀能夠在繪畫創作過程中把顏料有效地推積在一起,繪畫者使用厚堆的方法直接畫于畫面,就能夠提升畫面的塊面感和厚重感;第二,在繪畫創作過程中,繪畫者無法保證是否會出現失誤,或者會出現繪畫者對某個部分不滿意的情況,在這個時候使用油畫刀能夠把畫面中失誤或者不滿意的顏色刮掉,并且還能應用壓、托、抹等許多方法來增加整個畫面的質感;第三,使用油畫刀還能夠在畫面中制造一定的底紋,從而起到增加空間感的作用。
(三)油畫刀技法為畫面帶來了肌理美
肌理是指繪畫者在繪畫創作過程中使用各種工具、材料以及技法,從而形成的一種凹凸感或者紋理效果,能夠帶給觀賞者強烈的視覺沖擊[5]。在繪畫創作過程中,油畫刀的堆刮功能和繪畫者對油畫刀技法的使用以及本身具備的表現力都是其他油畫工具無法代替的,這樣獨特的性質讓油畫在觀感上能夠和人們的思想情感實現共鳴。運用油畫刀技法進行塑造,不僅能夠更加合理地完成造型任務,還為畫面帶來了肌理美。
五、油畫刀技法在繪畫創作過程中的具體應用
人們對油畫刀技法的理解和掌握,為繪畫創作開辟了一個新的空間。可以說是繪畫藝術家表達自己內心情感的一門獨特語言,也可以說是繪畫創作藝術和工具材料的有效結合[6]。在上個世紀60年代,我國當代著名藝術家徐曉燕在畫離不開“土地”這個題材的時候,如果只是從畫的表面上去進行觀察,會覺得這只是一些風景畫,但是,如果留心和仔細地觀察,就會發現她每一個階段所創作的作品,都會隨著她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不斷地深化,在繪畫創作過程中她還不斷地追求探索一些新的表現技法和藝術形式。比如,她所創作的《秋季風景》《樂天系列》等作品,都是使用沉郁的筆調為主,再運用刮刀拖拉的技法堆積出粗糲、凝重的畫面肌理,更加生動合理地把人們收獲以后田野里的殘枝敗葉和一片寂靜的大地景象呈現在人們眼前。在這之后,她所創作的《大地的肌膚》這個作品,更是充分地描繪出一種被刀刮切割出的痕跡,讓人們在欣賞這個作品時,產生一種被撕扯、割裂的感受[7]。不管是從油畫技法方面,還是對材料和工具的運用方面,畫家徐曉燕的畫都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地印象,尤其是她所使用的油畫刀技法,更是生動地描繪了我國很多地方的實際生活。
六、油畫刀技法在繪畫創作過程中的審美特點
繪畫創作過程中的油畫刀技法效果,屬于視覺上一種比較直觀的效果,它擁有自身的審美價值。具體而言,審美價值在于它獨特的語言能夠更加合理地展現繪畫中的美,除此之外,在具象繪畫創作中應用油畫刀技法能夠使刻畫出的事物更加貼近現實,也能夠讓具象類型的油畫呈現出一種深奧的境界[8]。目前,油畫刀技法在繪畫創作過程中制造出來的表現效果和獨特的形式美感,已經逐漸成為人們在生活中的一種審美標準,它帶給人們的視覺沖擊力和情感表達力已經超過了預期的期望。還因為油畫刀技法自身獨特的美感,使它在油畫領域中占用了獨特的地位,并且成為了油畫藝術的美質特點,在繪畫創作過程中有效地應用油畫刀技法來變現形象,就會呈現出全新的內涵,使整幅畫具有濃烈的藝術魅力。
七、罩染技法的定義和特點
油畫的罩染技法又被人們稱為透明畫法、上光術、釉染法等,是油畫間接畫法體系里非常重要的手段。從廣義上來講,罩染技法蘊含的內容十分豐富,中國畫和漆畫中也有獨特的罩染技法[9]。在歐洲古典油畫的創作過程中,主要運用的罩染技法有透明罩染、薄涂法、提白塑造技法這幾種。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又研發出了一些新型的罩染技法。傳統的罩染技法具體是指運用油性媒介劑或者其他媒介劑稀釋透明或者半透明的顏料,從而進行多層染色,因為各層之間的顏色都比較稀薄,再運用光的反射原理,就能夠把下層的顏色巧妙地在上層顯現出來。這種技法主要是在19世紀以前,中世紀以后,在歐洲廣泛地運用。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形勢下,罩染技法存在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人們要想把罩染技法合理地運用到繪畫創作過程中,就應該對罩染技法存在的弊端進行完善,并且結合社會發展的現狀進行創新,使改善以后的罩染技法能夠滿足人們在繪畫創作過程中的需求。
八、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形勢下,人們越來越注重現代油畫的形式感。而以往的油畫技法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人們不斷地對油畫技法進行完善和創新。在這種情況下,油畫刀技法得到了較快地發展,成為了人們在繪畫創作過程中主要運用的一種手段,不僅使整幅畫面更加生動,還為觀賞者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效果。另外,本文對罩染技法的定義和特點進行了分析,罩染技法可以作為人們以后對油畫技法進行探索和創新的一個方向。
參考文獻:
[1]祝云峰.現代油畫中肌理表現技法的實踐研究[J].美與時代(中),2013,(12):32-33.
[2]江信桐.“混合技法”中透明色與不透明色的研究[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3,(11):110-111.
[3]王輝.美術教育中學生的油畫畢業創作[J].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1):59-61.
[4]李昌菊.新中國十七年(1949—1966)油畫民族化的形式探索[J].美術觀察,2009,(10):97-103.
[5]馬媛.關于綜合材料繪畫技法在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美與時代(下),2012,(05):119-121.
[6]趙顏超.論《沉睡的福利官》創作手法——兼談我的藝術創作[J].數位時尚(新視覺藝術),2014,(02):63-66.
[7]魏紅珊.中西繪畫觀之現代變革:對流的傳統與錯位的現代[J].中華文化論壇,2014,(10):62-71+191.
[8]龔保家,馬丁民.傳承與發展——淺論高溫色釉繪畫的現狀和未來[J].中國陶瓷,2015,(06):97-99.
[9]李超.中國印象主義之風——周碧初油畫藝術論[J].美術研究,2015,(03):77-85.
作者單位:
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