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陳伯程是中國當代著名的畫家,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省美協副主席等多個職位。其書畫作品先后編入幾十部大型文學作品之中,并且其作品也被人民日報和中央電視臺多次刊登和宣傳。作為當代國畫大家,其作品融合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自成一家,畫中滿是作者對人生與自然的體悟。
關鍵詞:陳伯程;國畫山水;寄情山水
陳伯程1943年生于江西省新余市,因版畫、漆刻的成功創作而出名,近些年又把觸角轉入國畫山水創作,取得很大成功,他的山水畫以其質樸、自然、靈動的畫風自成一派,被譽為“中國當代杰出藝術家”“中國當代杰出藝術家”,當今的政界名人、收藏大家、文化世家都爭相收藏陳伯程先生的書畫作品,這也是社會各界對陳伯程的書畫作品高度肯定的表現。
一、少年時期的陳伯程
陳伯程小時候生活在新余市的一個小鎮上,他的程父親是有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所以在其父親的鼓勵和熏陶下,年僅10歲的陳伯程就體現了他在書畫上驚人的天分,在家鄉小有名氣的報刊上發表了漫畫作品,這使得他在那一代頗有些名氣,被人稱為“小神童”。在他15歲的時候,陳伯程參加了江西省首屆文代會,在會上受到當時著名的漫畫家華君武老先生的鼓勵,并題字“祝好好學畫”來勉勵陳伯程,這在他的藝術道路上是一次關鍵的肯定與支持。自此,這幾個字在小小的陳伯程心里成了不斷進取,不斷被探索的原動力。
但是即使有著驚人的藝術天分,貧寒的家境確實給陳伯程的求學之路帶來了很多艱辛。由于家境原因,陳伯程一直無法到專業美術學院進修,于是他只有在勞動之余,從生活中獲取靈感,從自然中感悟作品的靈魂。在自學期間,他創作了大量的黑白木刻作品,這些作品陸續被登陸在報刊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那個年代,他成為了藝術界的佼佼者,后來,憑借著其藝術天賦和對藝術獨特的見解,他有機會進入了浙江美術學院進行專業化的學習。經過幾年刻苦的學習,陳伯程對美術有了徹底地了解,他的畫風也日漸成熟。上世紀80年代,陳伯程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幾個代表作,自此聲名鵲起。他的代表作品有《農民藝術節》《游人如潮》《晨》等,這些作品都是來自生活,質樸靈動,容易打動人心。在后期的創作中,陳伯程又別出心裁地獨創了“漆刻”藝術,在古老漆畫藝術上進行創新,豐富了漆畫的種類。漆刻將古老藝術延續新的生命進行傳承,這個藝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是民間藝術的分支。由此創造的作品有《星火圣火》《做龍燈》等,漆刻作品在國內屢次斬獲國家級獎杯。
二、陳伯程的國畫山水
陳伯程多年以農村生活為題材,其版畫《農民藝術節》、《游人如潮》漆畫《做龍燈》《星火、圣火》等入選省展,先后13次獲得一、二等獎。上世紀90年代初,陳伯程開始將視角投到了國畫中,其實在很早之前陳伯程的心中就有一個水墨之夢,受到同為新余籍的國畫大師傅抱石先生的影響,陳伯程在他的山水畫中感受到對家鄉和對生活的熱情。在追尋國畫的藝術道路之前,在1936年,他曾經專門去拜訪過傅抱石先生。他們交流對國畫藝術的想法和感悟,并且陳伯程也親自觀摩了傅抱石先生的畫室和作畫的整個過程。自此之后,陳伯程一心研習國畫,參加各種交流會,向藝術界的專業人士虛心學習。觀賞祖國的的大好河山,同時陳伯程報了專業的學習班,系統地學習國畫的基礎知識和作畫技巧。之前的生活經歷給了陳伯程創作上新的靈感,在學習了國畫的基礎技巧之后,陳伯程開始用自我的視角表達自己對國畫的理解。之后,陳伯程相繼創作了很多國畫作品,《秦山玉皇頂》《虎丘古貌》《嵩山》《三清山》《井崗奇秀》等優秀的,表現做過大好河山風景的水墨畫。

陳伯程的山水畫中流露仙氣,比如《家在青山碧水間》《仙女湖漁村風光美》(圖1),以及《小橋流水人家》,這些作品中將自然優美的景觀化作美麗溫婉的仙子,他的仙女湖意境深幽、沉靜美好,湖面碧波盈盈,水中島嶼交錯坐落,岸邊楊柳依依、石橋相接,一幅唯美的鄉村山水景象呈現在觀客眼前。觀之仿佛置身其中,意味深長。如何用筆墨來表現家鄉景色,是畫家心頭永遠的心結。仙女湖是陳伯程水墨之夢的大門,陳伯程從仙女湖進入自己夢中心心念念的水鄉。仙女湖是根據“七仙女下凡”的民間傳統故事而來,所以仙女湖在世人心中是美好愛情的起源。此處山河秀美、百島環生、鐘靈毓秀,并且仙女湖是明代大學問家梁寅的家鄉,這樣的美景才能給人無限的感悟。筆者認為這也是作家試圖借此來表達時時縈繞在自己心頭的思鄉之情。
陳伯程的山水集中,收錄了他眾多的山水作品,畫風樸實清新,像《山村清曉》《訪友圖》《青山隱秀》等作品,從清新的作品名稱中就能感受到深山的清爽空氣。靜謐的山間小路,微微濕潤的空氣,山中是淺綠、翠綠、墨綠交織的色彩。山間清晨的日出,與日落的斜陽都在畫家的紙上娓娓訴說著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陳伯程常說:“學畫其實就是自我創新之路,得在吸收中展延,在效仿中開拓,重要的是學大師們的精神,而不是重復大師。”他潛心鉆研,博采眾長,融匯了傅抱石的皴法、李可染的中鋒用筆,吸收了陸儼少的靈動構圖,綜合三家,并首創“蝌蚪皴”。陳先生運用其獨創的“蝌蚪皴”,作畫時起筆凝重,收筆穩健。如行云流水暢游其間,抖動手腕青山綠水猶如水墨電影躍然紙上。以書法點綴其間,三五字便將那沉靜之美表現出來。陳先生善山水、花鳥、仕女,并且書法功底不可小覷。觀之作畫,動靜怡然,一氣呵成,在不經意間將心中所想與筆尖所觸之處融為一體。由此可見,陳先生心境篤定沉穩,畫外功更是深厚。
沈括《夢溪筆談》中云:“書畫之妙,當與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這也是陳伯程的山水藝術用這段話來形容最合適不過。筆者認為書畫表現的是畫家的心性,陳伯程淡泊名利,為人熱情,雖經歷風雨,卻仍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他用他筆下的山川、河流、小橋、流水來洗滌塵世中的靈魂。盡管我們身處名利物質的世界,但是我們的心中要時常懷有一方凈土。心底要保存一份純真,陳伯程做到了,他一直以自然為師,從自然中體悟生命的真諦。用自己的心,將自然萬物潑灑在紙上,善于鉆研前人的手法,并大膽創新,總結了適合自己的藝術手法“蝌蚪皴”技法。他下筆功力濃厚,并且藝術風格介于傳統與現代之間,將其巧妙結合。在他的藝術作品中,隱約可以感受到漆畫、水彩、版畫藝術的身影。
古人經常寄情于山水之中,在一些名人的古詩古詞中均有所展現。比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對山水的描寫就頗多。蘇軾、李白等詩人也在他們的代表作中對山水有著一定的著筆。詩詞的山水顯得恢弘大氣,一種自然、清新的感覺很容易被描寫出來,但是如果通過紙張把山水的那種自然展現在人們眼前,就需要極大地努力與才學及天份。比如陳伯程的著名作品之一《嵩山》,他用簡單的水墨題材通過自己對之理解。用流暢的線條與不拘一格的畫風使得嵩山那種恢宏大氣、磅礴的氣勢躍然紙上。這幅作品描繪了我國的大好河山,這是由繪畫大師所畫出來的精品,被譽為我國的一大著名風景畫。這幅畫不僅把嵩山的景物特點淋漓盡致底表現出來,更展現了陳伯程自身的山水畫畫技。這是對陳伯程的一種肯定,如果沒有陳伯程當初的堅持就不會有現在的著名畫師大家。由此可見,凡事都需要堅定不移的努力與持之以恒的態度,這樣才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就。
陳伯程的另一代表作《家在青山碧水間》描繪了千千萬萬人心目中的理想家園。古人就有寄情雨山水之間以及室外桃園的生活。在現代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偏重于物質以外的桃園生活。《家在青山碧水間》(見圖2)這幅畫將人們的心聲寫了出來,這等自然美景在人們心目中有著美好的詮釋。樓外青山青山樓,青山樓中畫青山。青山碧水中有一間樸素的房子。在這么一個優美的畫境之中,忙于生計的人們是多么想在此歇息片刻。這是一幅美好的畫境,表現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欣賞以及寄情于山水的那種情懷。山水畫具有清洗人物心靈,使人們在山水之中盡情地徜徉。陳伯程后期的作品比較傾向于山水之間的人物情懷,代表作有《山村清曉》《訪友圖》《青山隱秀》等。從這些作品中我們也不難看出陳伯程后期對山水的熱愛。希望自己能夠在這么一個與世無爭的山水畫中盡情的享受,這是一種熱愛也是一種超然物外的情操。

三、結語
陳伯程作為當代著名山水畫家,其作品自成一家,有著自身獨特的風格。通過對陳伯程的畫集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陳伯程對山水有著獨特的感悟以及喜愛之情。陳伯程山水畫集百家之長與自身的獨特感受使得作品不拘一格,不少作品描繪了我國的大好河山,是我國當之無愧的山水畫大師。
參考文獻:
[1]張秀國.淺談當今中國畫創作“以書入畫”的迷失[J].青年文學家,2010,(07)
[2]謝麗君.以書入畫探究[J].藝術百家,2002,(02):81-84.
[3]馬耕耘.傳統水墨和當代水墨在廣告招貼中視覺張力的研究[J].包裝工程.2014(20):106-109.
[4]姚青華.現代包裝設計對傳統水墨語言的借鑒與結合[J].包裝工程.2014(16)
[5]張晶.國畫藝術中的意境表現述要[J].鴨綠江(下半月版). 2014(06)
作者簡介:
王毅,碩士研究生,玉溪師范學院美術學院講師,講授中國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