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是中國繪畫從古至今所傳承的傳統精髓,一直是中國繪畫所表現的課題,也是中華文化歷史性積淀下的人文精神、科學理性和自然觀的體現。意象油畫是近年來一個新興的詞語,即用油畫的材料,隨意描繪我們心中對人物、色彩、風景以及情感深處的某一種感動。油畫將西方油畫技法與理論融入東方文化的境界中,這是一個復雜的相互融合的過程。它顛覆了傳統的油畫流程,也更接近藝術的本體。相互融合的全新油畫語境和新的表現形式,需要畫家全面地掌握中西繪畫的技術與理論,將東方文化的精神與造型理念有機結合,表現出具有東方文化特色的“意象美”,創造出既符合本民族文化精神又富有油畫語言的美術作品。筆者認為應該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基礎,融匯寫意的中國傳統美學結構研究“意象油畫”,抒發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能更好地體現清淡如風的文人情懷、明心見性的理念,展示“出世入世”的文化符號。
地處古徽州地區的徽派建筑是中國傳統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合漢族風俗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結構嚴謹。依山就勢,構思精巧,自然得體;在平面布局上規模靈活,變幻無窮;在空間結構和利用上,造型豐富,講究韻律美,馬頭墻、小青瓦、小拱橋等與山、水交相輝映,形成了自然古樸、隱逸典雅的優美意境。它不僅承載著徽州的歷史變遷,也承載著徽州人民的文化觀念,更加滋潤了徽州地區人民的審美追求。
在世界越來越多元化的今天,中國油畫想要具有民族特色,只有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中生根、發芽,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在探索油畫中國畫、油畫民族化的道路中,中國的畫家以其自身的文人情懷和審美情趣,努力嘗試以西方油畫作為媒介表現出中國山水式風景畫的創作,將中國山水特有的美以自我感受再加工,形成“意象”之美的作品。而徽派建筑與中國風景油畫的意象美在布局、意境內涵、色彩構成、情景交融、氣韻生動等方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時徽派建筑在中國畫的意蘊中所吸取的山水精神也映襯了中國畫家所崇尚自然、追求脫俗靜逸、“出世入世”的情懷與“心游物外”“物我為一”的精神境界。

一、徽派建筑藝術中的山水精神
中國山水畫是最具人性意味的審美形式之一,通過人與自然的對話,直接處理人的情感、感覺、夢幻乃至理智之道。所謂山水精神,就是寄情于自然山水,從中尋求藝術創作的靈感與人生生命的價值。而山水精神融入徽派建筑,使其擺脫了本身單調乏味的空間形態,從而更貼近詩情畫意般的審美需求:自然山水決定了徽派建筑的生存空間,正是與自然山水的完美融合使其形成了獨特的精神氣質,因此徽派建筑在布局上追求與自然的有機整體。 這種有機的整體注重于全景式地整體表現自然,而不是一花一木一草一石的局部描摹,從而提煉出了雄渾、縝密、崇高的意象,遵從“師造化”而“道法自然”,達到了天人合一、物我相通的意境。
古徽州的自然山水為徽派建筑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先決條件,也為山水精神的注入找到了合適的入口。同時徽派建筑獨特的精神氣質不是簡單依附于自然山水,而是在于人與自然之間通過建筑的“橋梁”,可以體會到徽州地區獨特的人文觀念、審美追求。千百年來,山水精神不僅作為詩畫境界的內在尺度,還在于其作為人格魅力的必備要素,深深地浸淫于世人的審美意識之中。
二、徽派建筑與風景油畫的意境
(一)畫境:黑與白的視覺韻味
黑與白構成了徽派建筑獨特的色彩審美觀。徽州民宅以黑白相襯為總體色調,以黑、白、灰的漸次變換構成統一的視覺韻味。既單純得一目了然,又透露著神秘的韻味。黑與白的人工之色與萬物的自然之色交相輝應,形成了一幅天然的富有層次感的風景畫。這與中國油畫的“意象”美不謀而合。在油畫創作中徽派建筑的色感的和諧,蘊含的或是返璞歸真的鄉土氣息、或是空靈的隱逸神秘、或是單純的交錯叢雜,從而使山水的意境與建筑的意境無縫融合,使得“意象”油畫構成了整體和諧又變化豐富的畫境。
(二)詩境:虛實相生的空間表現
中國的山水畫向來有書畫同源、詩畫同源說,畫家通過筆墨技巧的處理和形式美的表現,力求使畫面情景交融,意趣橫生。派建筑與意象油畫在詩意與畫意的結合上主要以畫意表現一種詩意。詩意中虛實相生,同時虛與實又是油畫創作表現空間的基本技法。在徽派建筑中平面布局看似平常,實際上從室外空間到室內空間的這種光與影、明與暗、開放與封閉不斷交替變化的格局,也就形成了徽州古民居建筑中虛實相對的空間序列。此外民居建筑的整體感與建筑之外的山、林、水、田等的散狀分布也映射了徽州建筑“實”與“虛”的空間特征。徽派建筑正是在虛實相生的空間轉換中達到了藝術和生活完美統一的境界。而這種境界正與探尋將詩境與畫境圓融交匯、油畫民族化、油畫中國化的發展完美融合。
(三)禪境:天人合一的意境美
在傳統繪畫中,禪宗思想對中國山水畫的影響很大。其神秘的哲學精神,是將儒、道、佛的思想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觀察宇宙的新的思維方式。中國畫家在追尋油畫民族化的過程中將物質世界的自然屬性與自身的精神世界相融合,將自然景觀和宇宙世界融入心胸,變換成自己的一種本質力量,繼而在作畫時力求簡單、隨意,把畫作為純粹的內心直覺體驗。因此,自然山水就成了帶有生命特征并被賦予了一種內在精神力量的意象。中國風景畫南方畫派畫家在徽州地區的寫生創作追求徽州地域風情的形神兼備,這不僅是畫家心靈的寫照,反過來還印證著畫家對美的理解程度和審美觀念的層次。傳統的徽派建筑在設計布局理念上,同樣是追求天人合一的效果,在這一點上是與中國油畫家追求自由通脫的“意象”美是一致的。
總之,徽派建筑與中國油畫在追求油畫“意象”美得探索中在對意境審美追求上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再加上,徽州與山水割舍不斷的天然關系,徽商生活理想中“形影不離”的山水精神,融筑于建筑的選址布局、內部的裝飾設計之中,使得徽派建筑本身就是一幅意象美的風景畫。反過來,徽派建筑也成了風景油畫創作的最好題材,為推動油畫中國化與民族化帶來了動力。植根于傳統文化的徽派建筑藝術與風景油畫藝術的交融,必然地造成了徽派建筑始終都凝結著中國傳統審美情趣,表達了他們對“天人合一”思想的共同理解。因此,徽派建筑在中國風景油畫發展中具有推動作用。


作者簡介:
代恒,安徽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學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