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為河北民間美術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指出河北民間美術資源的現狀,分析產業化發展中面臨的難題,闡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產業創新的對策意義重大。
關鍵詞:協同發展;民間美術;產業創新;對策
[此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社科聯民生調研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501962]
河北是燕趙文化的發源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璀璨的燕趙文化中,民間美術資源尤其奪目,具有利用和開發的價值。這些優秀的民間美術文化藝術,展現了燕趙大地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是文化藝術與鄉土精神的完美結合,無論是從文化性還是藝術性上看,都值得發掘、傳承和保護。然而,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河北省的民間美術資源發展并不理想,有的種類正面臨著消亡[1]。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逐步實施,給河北民間美術產業的保護開發、發展創新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如何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契機推動河北民間美術產業創新發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河北省民間美術資源產業化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難題
(一)民間藝人思想觀念陳舊,使河北民間美術產業萎縮
由于思想觀念陳舊,許多民間手藝人墨守陳規,手藝“口傳心授”“傳男不傳女”等,導致一些技術無法傳承或不能很好地繼承。還有舊的行業保護措施,造成各傳統美術行業部門分散經營,規模小,影響力較弱。傳統美術產品經營規模受到多方面限制,如原材料地域限制、人工手藝技術等,加上沒有運用現代新設備或者無法使用現代工業技術,手工成本較高,使產品生產率低價格高,根本無法與工業化生產的產品競爭。另外,加之假冒偽劣品產品的沖擊,缺乏必要的市場約束,沒有產品保護意識,老套的生產條件、管理機制等不能適應現代市場規模經營要求,漸漸被其他類似的藝術品所替代,有的產品幾近消亡。像這樣,許多河北民間美術資源種類由于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在生產、開發方式上沒有做出相應的改變,生存發展舉步維艱。
(二)人才的流失,使河北民間美術產業創新不力
目前,民間藝人多數已步入老齡化,同時也被邊緣化。而年青人處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由于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追求快節奏、立竿見影的回報機率,很少有人愿意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去學習民間美術技藝,去發展民間美術產業。然而,在新形勢下,傳統藝術也需要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即藝術作品需要創新。創新是藝術發展的必由之路,藝術創新實際是人的創新,即需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后繼乏力是很多傳統藝術產品普遍的問題。民間美術產品也同樣需要人才進行創新,只有通過創新,擴大宣傳,建立自己的新產品品牌,才能在商品市場占有一席之地。長期以來,傳統產品生產、傳承的秘密性,在產品創新方面變化不大,在樣式、造型等方面幾乎沒有太大的創新能力,依然沿襲老套的造型特征,沒有進行藝術創新,這和藝術的發展規律不協調,其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后繼無人。
(三)政府政策缺失,使民間美術產業難以發展
在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那些短平快的發展項目總會成為政府等部門關注的重點,發展經濟的同時卻忽略對資源、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卻對一些需要長期不斷投入的可持續發展項目卻忽視不見。而民間美術資源產業的開發利用正是需要長期可持續發展的事業,雖然有廣闊的可持續發展空間,但是不能帶來短期的經濟效益和明顯的政治業績,這和地方政府政策不健全有關。改革開放以來,很多聞名遐邇的民間美術資源在偏僻的農村小規模的發展,要想把這些優秀的民間美術資源做大,進而開發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產業集群,如此大的戰略工程,民間組織不可能完成。所以,如何讓地方政府起主導作用,加大重視民間美術資源,制定相關的政策,協調多方面力量把它作為地方經濟發展主要項目進行發展,是一道復雜的難題。
(四)資金短缺,知名度低,使民間美術產業默默無聞
由于地域發展不平衡,河北本土民間美術資源在京津冀三地中知名度最低,與外界交流溝通較少,導致市場信息的不對稱,使得有開發意向的企業或者財力雄厚的個人無法對其進行投資和產業化開發,也使得相關藝術機構和人員無法充分利用好這一優秀的民間美術資源。另外,資金短缺也是制約民間美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原因。當前,如何多方籌措資金,應用到民間美術產業以擴大生產規模,從而加大宣傳力度以提高知名度,是需要思考解決的另一個重要問題。
二、河北民間美術資源產業的創新對策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針對河北民間美術資源產業發展的現狀、發展中面臨的難題,提出下面幾點產業化創新對策。
(一)政府加強政策引導,與京津合作資源共享
京津冀三地同處華北,具有頗深的歷史淵源,但由于地域發展不平衡,河北省文化產業的發展跟京津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自2014年,三地就建立了京津冀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政策機制,2015年,三地文化部門再次舉行工作會議,將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推向了新的層次。2015年5月19日,京津冀三地工藝美術學會舉行京津冀工藝美術行業一體化發展合作意向書簽約儀式。此次儀式,也是政府打破體制壁壘,科技創新驅動的一次實際行動[2]。2015年6月,京津冀文化部門聯合舉辦的展覽即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包括了傳統民間美術、傳統民間技藝等,集中展示了京津冀一帶的區域特色和文化特質。這些現象,反映了京津冀文化部門開始著手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加大和拓展了區域的功能,通過政府和市場機制實現資源的共享。
(二)開展民間美術學科建設,培養專業的人才隊伍
培養專業的人才是解決河北民間美術產業過程中人才缺失難題的關鍵。青年永遠是時代的主力軍,主導著社會的主流方向。隨著工業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沖擊,青年學生對民間美術知識的了解越來越淡薄。根據中小學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學??捎羞x擇地把民間美術的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和校園文化活動中,使中小學生通過親身感受民間美術的藝術魅力,體會民族文化的精深,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強對民間美術的認同,只有在青少年中做到普及教育,才能增強他們保護民間美術弘揚民文化的意識[3]。同時,京津冀眾多的高等學校,發揮高校知識和人才優勢,擔負起發展文化傳承的重任,結合河北地方特色,開展多種教學模式,為河北民間美術的產業發展培養專業人才。
(三)通過文化旅游的形式帶動民間美術的地方發展
對比京津兩個直轄市,河北地理位置圍繞北京、天津,不僅擁有廣闊的自然生態環境,還有豐富的民俗文化、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京津兩地經濟發達,眾多的人口具有大量潛在的旅游需求。隨著政府對京津冀交通系統規劃建設,京津兩市的游客到河北旅游將會越來越便捷。因此,河北省可挖掘特色民間文化資源,在文化旅游方面加大投入,尤其是民間文化旅游,深入挖掘其潛力。引進優秀的人才,打造以“民俗”為主題的文化休閑旅游路線,建立特色民間美術工藝園區、民藝街市等。例如,在唐山市豐潤區,有農民企業家斥資1.5億打造了《清明上河圖》泥塑園,園內溪水環繞,綠柳成蔭,另有綠色生態園、垂釣、采摘園、冀東民俗園。走進清明上河圖泥塑文化園,宛若穿越時空隧道,走進名畫之中,感受千年故事,品味人生百態。這種把民間泥塑藝術開發成當地著名的旅游名片的方式,正是積極利用河北地區豐富的民俗自然生態資源,與京津地區形成優勢互補,將會加大對游客的吸引力。進行民俗文化旅游,可以拉動當地民間美術經濟增長,推動人們從事民間美術保護和發展的熱情。
(四)加強科研創新,提升民間美術產品的價值
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提升河北民間美術產業價值提供了便利。河北的民間美術產業可以聯合京津冀三地高校和科研機構對藝術品進行創新,與時俱進,在一些傳統民間美術內容上,增添新的時代精神和內涵,根據人們的喜好和審美需求創作藝術品,這樣既提高了產品的價值,也容易引起人們廣泛關注。以河北民間美術為例,衡水地區拓展了本地鼻煙壺“內畫”這一工藝美術藝術,衍生出許多新產品,如筆筒、花瓶、香水瓶、內畫圣誕球等。這些產品既可以增添生活的雅趣,也可以用來當作藝術品收藏,受到人們的喜愛,不僅在國內熱銷,而且遠銷海外。產品中的內畫圣誕球在國外非常受歡迎,其創新后的產業化效益非??捎^。隨著各方重視度的提高,民間美術產品只有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創新研發方面不斷取得突破,才能提高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才能改變民間美術的社會境遇。
(五)加強民間美術藝術產業的宣傳與市場推廣
要改變河北民間美術產業的默默無聞,離不開宣傳推廣,而宣傳推廣更多地是需要當地政府的支持幫助。一方面,政府利用電視、報紙、網絡微博、手機微信等媒體,搭建民間美術產業推動平臺、產品互動平臺、信息共享平臺,廣泛開展營銷活動,形成全方位、多媒體、多元化的區域聯動促銷,拓展整個本土民間美術產業市場,通過宣傳推廣,擴大其知名度。另一方面,政府每年定期組織舉辦各種藝術展覽活動、推介會議等,積極參與參展各類文化交流活動,例如中國民間美術展、河北省市的民間美術博覽會等,努力擴大河北民間美術產業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以我市為例,唐山是座工業城市,近些年來,因受到資源枯竭的壓力影響,市政府在努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如唐山中國陶瓷博覽會已經連續舉辦了17屆,唐山皮影藝術經常參加國內外展演。在今年9月24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唐山皮影藝術展”在日本東京中國文化中心開展,歷時9天。本次藝術展不僅講述了唐山故事,傳播了唐山聲音,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且促進了對外文化交流,在中日兩國人民之間架起了友誼的橋梁。
參考文獻:
[1]楊文會.河北民間藝術資源的發掘與傳承[J].河北學刊,2010,30(2):207-210
[2]“5·18”經洽會新亮點京津冀工藝美術行業一體化發展[EB/OL]. 2015-05-19.http:// http://hebei.news.163. com/15/0520/10/AQ25700Q02790NA6.html
[3]李硯祖.裝飾之道[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2(12):20-24.
作者簡介:
王偉,碩士,唐山師范學院美術系講師,主持參與多項科研課題研究工作,其中包括主持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