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繪本作為傳播文化的重要媒介,以圖文并茂、簡潔明了的方式,向人們傳播知識。在美術課堂中通過繪本欣賞培養兒童的認知發展、視覺感知、想象和創造能力,并在美術課堂中讓學生通過運用自己生活的經歷和經驗進行創作繪本,以此培養學生的視覺讀寫能力,拉近學生與美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進行更好地學習和創作。
關鍵詞:小學兒童;美術教育;繪本創作
圖片(圖像、影像)作為一種先于文字的傳播方式,隨著現代社會傳播媒介的更新,圖像已經滲透了我們的生活,于是產生了諸多的視覺圖像或者叫“讀圖”時代的一些現象。讀圖時代的到來,使圖書消費市場也從以讀“書”為主轉變為以讀“圖”為主,圖像閱讀的重要性逐漸與傳統的文字傳播并駕齊驅,從而使圖畫書成為滿足讀者視覺享受的一種文化消費。但是圖像閱讀的發展,并不意味著文字的衰弱,恰恰相反,讀圖時代信息傳遞的優化是文字與圖像相得益彰的結果①。
一、小學美術教育中繪本創作的概念辨析
在今天的幼兒教育中,圖片往往和文字相結合,看圖識字、看圖說話及看圖寫字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啟蒙教育方式。而繪本是文本、插圖、設計,繪本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是一份有關于社會、文化、歷史的文獻,最重要的是孩子的一次經歷。繪本的關鍵取決于插圖和文本的互動,對面兩頁紙的同時呈現和翻頁制造的戲劇性效果②。
繪本概念:繪本,該名由日本翻譯,英文名是“Picture Book”,按照字面意思可直譯為“圖畫書”,顧名思義是“畫出來的書”,它是一種以繪畫為主、文字為輔的書,亦是文字和圖像結合的書,但也有沒有文字、純圖畫的繪本。郝廣才在《好繪本如何好》中指出,一本繪本就像一串珍珠項鏈,要有一根線把珠子串起來。否則大珠小珠將散落四處,連成一串③。《圖畫書:閱讀與經典》的作者彭懿認為:“圖畫書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圖文的合奏。”④日本松居直教授認為:繪本不僅僅是“文+圖”,而應該是“文X圖”。⑤繪本的內容涉及文學、藝術、教育、科普、情感、生活等領域,同時繪本又將文字語言、畫面語言、材質語言的優勢綜合在了一起。
二、小學兒童繪本的教學價值
(一)繪本促進兒童的認知發展
“人們常以為,人的成年時代很長,而兒童時代較短,一瞬間就過去了,所以兒童時代是感受性的形成期,非常輕易受到影響,而且,正是由于時間短,比起成人來就更不容忍平庸之作,沒有時間可浪費。兒童時代的印象是難忘的,這些印象累積起來,就形成長大后表現出來的人格。”⑥皮亞杰指出,繪本可以促進兒童的生理發展、認知發展和社會性情緒發展。所謂生理發展主要指:視覺、聽覺、感覺、運動;認知教育指邏輯、推理和感知;社會性情緒發展指:保持在學習中的熱情,控制共同活動的情緒,構建自己的價值體系。繪本的閱讀可以豐富兒童的生活經驗。同時繪本也是一種想象文化,可以培養孩子的想象力。這也就是為何繪本一直以來深受兒童和家長的喜歡的原因。
(二)繪本促進兒童的視覺感知
視覺感知是人類生活的主要感官知覺,視覺感知組織視覺信息的一種能力,它在識別和分類信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識別和繪制的相關符號,視覺感知是孩子閱讀和學習的關鍵。一個孩子可以通過學習語言和識別符號來發展自己的視覺感知,視覺符號的識別幫助孩子提高語言技能和概念的形成(Messaris,1994,Nodelman, 1988and Vygotsky,1978)。許多生理和心理因素會影響視覺感知深度的分類和解釋,繪本面對兒童運用文本和圖像相結合的方式講故事。兒童與繪本之中展示的人際關系和視覺感知存在互動,繪本作品的分類、故事和插畫會對兒童的視覺感知造成影響,同時可以為兒童提供來源,欣賞藝術和提高他們的視覺感知。繪本作為藝術作品可以增強孩子的視覺感知,影響信息的處理。
(三)繪本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繪本是最能啟迪想象力,因為繪本給你部分東西而不給你全部東西,讓你通過想象力去拼湊出完整的東西。”兒童在觀看圖畫時,會在腦中不斷想象故事的內容,并在潛意識里用語言符號來描繪故事,圖畫中具體的形象通過想象和再創造轉化成兒童大腦中抽象的語言。同時,畫家在創作繪本時都會有意地在圖畫中制造一些懸念,激發兒童的想象力。繪本用圖畫符號系統和語言符號系統來講述故事,兒童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通過想象建構出兒童自己的故事,豐富圖畫的內涵和意義,創造出自己的獨特故事。繪本創意教學關注學生對圖畫的感知和對文字的理解,關注圖畫引發的想象和再創作,使學生學習繪本的過程變成一次探索和發現的過程。
三、小學美術教育中繪本創作的教學實踐
(一)新課標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的繪本教育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中所要求的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追求人文性,強調愉悅性,同時具有實踐性。在新課標中雖然沒有具體提到繪本創作或鑒賞內容,但是在階段目標和具體的課程內容中卻滲透了繪本的精神。小學第二學段(3—4年級)“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目標中“通過觀察、繪畫、制作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激發豐富的想象,喚起創造的欲望”。“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中“用手繪草圖或立體制作的方法表現設計構想,感受設計和工藝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欣賞·評述”學習領域中“欣賞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中外美術作品,用語言或文字等多種形式描述作品,表達感受與認識”。“綜合·探索”學習領域中“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品德與社會、科學等學科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與展示,并發表創作意圖”。由此可見,新課標的學習目標與繪本的課程目標相似。
(二)在繪本創作教學中圖畫與文字的運用
在繪本中文本和圖像都是同樣重要的,文字缺乏的東西(因為他們只是文字或是字母),圖像可以填補,使之具有外形。圖像缺乏的東西(因為它們在時間中凝固,僅僅是表面的色彩),文字能夠提供敘述和運動。圖說邀請文字和圖形描述世界,并超越各自的能力進入想象的瞬間,它并非引領讀者走向文本或圖像,而是超越它們進入一個空間,那里活的形象呈現在我們所有的感覺面前(視覺、聽覺、觸覺、味覺)。菲洛斯特拉圖斯在解讀《名畫記》中提出《名畫記》由三種不同的材料構成:文字、事物和圖像,并把這三種要素融合在一起(圖1)。在融合過程中,文字轉化成圖像或圖像融入真實的事物。文字和圖片的結合為兒童創建了一個敘事語言模型和欣賞藝術工具,這樣兒童可以探索和反思理解符號和意義。

(三)繪本的多視角教學
隨著社會的不停前進,在一個文化語言占主導地位的社會中,圖像越來越突出,狹窄和傳統文化的觀點已經被廣泛地定義為包括一系列的表現(Crafton et al.2007)。文化對個人不同的感知習慣、代表對象的方式和符號有重大的影響。(Messaris 1994)發現接觸一定文化中的具體圖像,會影響兒童的世界觀。在擴大當代文化和數字媒體的視覺領域時,越來越多的兒童早期和語言藝術專家采用多個文化視角。視覺符號作為一種新興的重要工具,要通過各種跡象來表達視覺語言。當前風氣有利于把文化視為一個多通道的方法,包括圖像、動作、音樂、運動、動畫和其他代表性模式的平等語言。在這種情況下,閱讀繪本可以被視為一種價值主導型的過程,兒童在視覺圖形的產生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同時保證他們的情感和想象力。
在今天的全球化時代中,開發青年學生多種視角的發展是很重要的。現今的老師需要堅持對不同文化的了解,提供學生符合各種主題標準,包括全球聯系和文化多樣性的繪本主題,讓學生進行藝術創作。同時鼓勵青年學生發展多方面的觀點,教師不僅需要注意如何教他們,而且還要注意教他們什么,指導學生在早期的來自不同背景的人物繪本中發展跨文化理解。本文從多角度教育出發,分析不同群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繪本,讓學生了解多元文化下的繪本,刺激學生創作繪本,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
注釋:
①李培林.當代傳媒與社會,讀圖時代的媒體與受眾[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
②引自唐嘉.大陸與臺灣繪本藝術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③郝廣才.好繪本如何好[M].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9.
④彭懿編.圖畫書:閱讀與經典[M].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8.
⑤⑥[日]松居直.我的圖畫書論[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216-217.
參考文獻:
[1]李培林.當代傳媒與社會,讀圖時代的媒體與受眾[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
[2]尹少淳.理想與現實中的徜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周毅編.美國歷史與文化[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0.
[4]王煒編.插畫設計[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
[5]甘險峰.中國漫畫史[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8.
[6][日]松居直.我的圖畫書論[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7]一可.未名,王軍編著.小人書的歷史,漫談中國連環畫百年興衰[M].重慶出版社,2008.
[8][英]史蒂芬·梅爾維爾,比爾·里汀斯編著.郁火星譯.視覺與文本[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9.
[9]錢初熹.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郝廣才.好繪本如何好[M].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9.
[11](美)霍德華·加德納.沈致隆譯.多元智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