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教學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屬于非語言藝術類中的高格藝術形式,對它的要求往往有很多技巧上和人員素質上的要求。但是在中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美術的教學,亦能夠培養學生們對美術的認識,培養學生們的生活情操和對世界一種全新角度的認識,更可以培養中小學生的創造力。美術帶給學生積極的精神向導,對其人生的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關鍵詞:美術教學;培養;創造力;分析策略
在美術水平已經達到相當高的今天,在中小學生中也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創造力都是考驗美術水平的一種標桿,它作為美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根本上影響了人們對美術的認識,它帶給人們不同于其他美術形式的全新的感受。在美術教學和創造力如此重要的環境下,如何在中小學階段通過美術教學來提升中小學生的創造力值得人們對其進行探討。本文對其進行剖析,并且提出了幾種策略來促進對中小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一、目前中小學階段美術教育的不足
伴隨著美術教育的迅速前進,為中小學階段的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其聯想能力而生成的某些美術教育措施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比如在美國,一些美術教育機構會選用比較有針對性的、啟明性的教育方式來進行教學,其嚴格的教學要求不但體現在美術現實活動中,還體現在對美術的認知上個人的理解和對美術的興趣程度上。目前在我國的基本美術教學中,有著許多的不足。近年來中小學的課程改革進行到了一定程度,不過對于美術教學來說,其依然存有著不理解學生的直覺表現、美術教育流程化的諸多問題,很多教師仍舊將課本知識與硬性的技藝的把握當成培養學生美術素養的內在方式,消除和打擊了視覺的影響,同時抑制了學生們自由發揮的本性,將美術教學變簡簡單單的畫圖技術的培訓。讓美術技藝變成一種圖像、一種套路,教師們一直告誡學生其所要描繪的物種是什么外形、多少比率、幾種色調、哪種構造方式,課堂的教學使物體成為核心而非以人為核心,這些都背離了美術教學的初衷。
二、教學中小學美術的意義
我國在教育改革以后,愈加重視對中小學生進行創造能力的教育,形式也不斷多樣化。近幾年,美術教學形式漸漸地被重視,很多學校舉行了各種各樣的美術比賽,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小學美術教學的發展。美術對中小學階段的創造能力的素質教育具有豐富的意義:首先,對于國家社會來說,能夠通過繪畫愛國主題培養學生們對國家的認識,提升學生們的愛國感;其次,對于學生本身來說,能夠增強他們思考世界的能力、處理繪畫中出現的困難的能力、以及培養他們創造新的美術方向的意識;最后,對學生的審美情趣也有著莫大的幫助。
三、中小學美術的教學
筆者認為,在對處于中小學階段的孩子們通過美術教學來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由于孩子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但是在視覺和觸覺上的不成熟,所以其教學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通過一些手段策略,對孩子們的本身條件進行更深層次的認識研究,使其擁有更加多的協調方式,加強美術中的創造意識。
(一)從中小學生的內心出發
對中小學生進行美術教學,最終目標是使學生們從美術的創作過程里尋找到對世界美的發現,使他們的創造力得到大幅的提升,培訓其每項能力。那么,教學人員應當多和中小學生交流,去理解他們的想法和他們的思維世界,允許他們的某些在成人世界里不符大體的行為。中小學生的繪畫由于他們的豐富想象力,通常會具備幾個獨有的特征:一是選擇色彩、線條比較率真單一、膽大堅決;二是具有沖擊性的個人感覺,第一印象對其繪畫風格很重要;三是不守規則、隨意而為、具有劇烈的視覺錯位性,夸大事物的表現,沒有拘束,但往往由于這些特點使得其創造出的美術作品具有新奇的、使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所以,在看待中小學生美術作品的過程中,要離開事物的真實外表與狀態來理解他們的作品,需要我們從作品的色彩線條配調的真實程度等來得知學生們的心理活動,看其是否具備個性與創造性的成分。美術教學者還需要從教學現場中耐心地指導學生,促發他們對美術的熱愛,加強他們的創造力,使美術成為他們的愛好,鼓勵學生繪出他們想要表達的東西。在作業的評語上,要積極鼓勵學生們帶有創造性的作品,少一些急躁和高高在上的批評,唯有從內心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成長中的世界觀、人生觀的發展規律,這樣才可以得出適合學生發揮創造能力的教學措施。
(二)對學生進行創造力意識的培養
創造力,無論是美術形式還是其他形式,實現起來對于中小學生來說都很困難。中小學生自身的好動、思想的極其發散導致其美術繪畫真實性不足,這是中小學階段年齡和心理的原因。在個體之間也有著較大的差異,有些學生喜歡靜態的事物,有些學生喜歡動態的事物。他們之間對不同美術風格的節奏感受不同,那么對創造能力的教學方法便不會一致。教學要重視這個方面,要對學生們的個性意識進行培養。學生在繪畫的同時,教師要將現實中事物的背景意義、歷史演變講給學生,對事物全面剖析。把每一個色彩在整個畫面中的作用分析給學生,使他們能從內心里欣賞這個事物,心能感受到便能發揮出其創造力。美術是多個感官共同作用的藝術形式,是每個色彩線條配合的復雜組合。只有培養出學生們的創造意識,每個感官都要相互交流,才能繪出該有的效果,看起來更有新穎的感受。
(三)美術的實踐訓練
雖然學生們有個體差異及自身素質上的不同,但是通過一系列的實踐訓練,能夠完善對創造力的培養。小學生平時看待事物的角度與成年人不同,他們的感知往往具有天真性,這樣就需要使他們的繪畫風格從極度夸張降到夸張與現實結合,再拓展到通過創造來表達美術作品。在練習過程中,可以采取自然繪畫的方法使學生記住事物的本來樣貌,為繪畫中的風格變化打好基礎,事物的真實度可以由現場的教師來判定。畫面的統一也是實踐訓練中的重要目標,繪畫方式影響風格,在訓練過程中要使用有針對性的、科學的手段對學生進行指導。訓練過程中的繪畫的下筆力度也是不能忽視的,教學中應當運用輕描技術在創造底板的前提下,把握好繪畫過程中色彩的輕重揮發力度。要理解亮度的強弱不同,使學生們的繪畫力度歸一化,讓作品的表現力趨強化。
(四)因材施教
因為在我國一些地區的美術教學環境并不是太好,再加上一些美術教學者的教學水準的不足,同時美術教學者個人對美術的理解也不一樣,使得美術教學水平不一。而如今,我國在中小學教育中的美術課程的目的并非是將學生們變成畫者,亦非是敷衍一堂課和以為美術課只是隨便逗孩子開心。學生們繪畫出視覺結果大部分是印象和幻象的結合體,伴著學生的成長,見識的增多,知識的累積,技術的嫻熟,才可以逐漸讓作品成為直觀感受和經過感情過濾后的重現,才會成為積極的再次創造。因材施教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關鍵步驟,創造能力是美術的靈魂。中小學階段為思想和認知階段,很多的學生擅于接收和吸取剛出生的物品,激情膽大,敢想敢干。學生的創造力常常處在潛藏形態和發芽形態中,于是急需美術教育者對其創造潛能進行挖掘,主動開發其巨大的潛能,促使花苞綻放。在學生的美術作業里常常會出現一個現象,就是針對相同一項題目的作業,相互各異的學生交出作業的內容也各自不同。美術教學者一定要擅于從學生的作業里找到創新能力和藝術潛能的抓眼點,并且積極引導學生學習,鼓勵學生激發其巨大的創造能力與豐富的聯想能力,促進他們樂觀性格的樹立與創造能力的提升。
(五)結合教學設備
如今在中小學的課堂中,大部分學校和教育結構都會配備多媒體來配合教學的進程,其給美術教學帶來了優良的外界環境與設施,能夠讓學生們在一種放松、好奇的心態下進行對美術的認知與學習。那么,在美術教學的過程里,教育者就應當關注如何去正確使用這些設備來提升學生們的創造力。多媒體可以給學生們一種直白的感覺,并且經由這種直白的感覺以感受與認知,作用明顯比其它方式好得多。教育者也可以依據圖像來指引學生們去理解物體,使用多媒體設備把樣例獨自分開來進行解析,引導學生們的創造力潛能,借由多媒體設施讓美術教學更加逼真、形象、生動、直白、有趣。
四、總結
美術是對大自然和人們生活用藝術形式表達的技藝,它的作用十分明顯,技巧性也很突出。但正是這一原因,恰恰使中小學生的美術作品顯得比其他年齡階段更加清澈純真、明亮感人,具有天然的感受,具備一種特殊的空靈感。當創造力運用到美術技藝的時候,其帶給人們的感覺更是不同,能夠引起人們內心強烈的共鳴。無論是社會還是學校,都意識到中小學的美術教學中對創造力的培養已經成為小學校園文化中和國家對兒童培養計劃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活動。
參考文獻:
[1]馬黎明.中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現與創造意識[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11):53-55.
[2]李亞楠.論美術教學中創造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0,(38):226-227.
[3]馬茜.試析美術創造能力養成的教學途徑[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01):134-135.
[4]朱星波.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研究[D].合肥師范學院,2015.
[5]張婷.小學美術教學中圖像感受能力培養的實踐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3.
[6]柳曉燕.融入“變廢為寶”理念的中學創新美術課程與教學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7]宋笑顏.小學美術教學校外拓展途徑探索[D].南京師范大學, 2014.
[8]陳滋愛.從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思考中小學美術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