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呈蓬勃發展的趨勢,城市化的進程也隨之日益加速。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積極號召“建設新型城鎮化”的政策之后,縱觀我國城市水資源缺乏,水質惡劣,城市水災頻繁發生的現實情況,“海綿城市”的理念便產生了,它逐漸演化為解決城市水質以及生態環境問題的代表性理念。
關鍵詞:海綿城市;現代化城市環境;成效;思考
受大小型工業企業的影響,我國的現代化城市環境處于衰退的趨勢,水質問題已經成為城市人民重點關注的話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城市發展的質量,并在政策會議上發表“加強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講話,明確指出在構建海綿城市的進程中促進城鎮化與自然生態環境和諧協調的發展。目前海綿城市的理念已經在美國、日本等諸多個發展國家實施了,它所取得的成效也是令世人矚目的。這就引起了我國人民的思考,積極構建海綿城市,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城市病態的現狀,減少現代城市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優化城市內部的水質,實現現代城市與自然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推動我國現代化城市建設的工作進度。
一、 海綿城市的定義以及特點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一書中針對海綿城市作出了明確的定義:所謂的海綿城市可以從字面上將它理解為猶如海綿一樣的城市,這種城市在環境發生變化時候或者在自然災害面前發揮自身的優勢,即為海綿特有的彈性,例如在雨天實現吸水、儲水、滲水以及凈水等一系列的工作流程,在需要之際及時將儲備的水“釋放”出來,以供現代化城市人民的使用。在這有“吸”有“收”的過程中,使現代化城市內部真正實現良性的水循環系統,這種模式的構建還能夠對水系統中的污染物實行自動的吸收工作,使現代城市的水土處于潔凈優質的狀態。
海綿城市的主要特點歸結為以下幾點。首先,它能夠時刻重視城鎮化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并對城市地下水以及自來水進行儲存。在各個細微的工作環節中,不單單是依賴傳統建立的地下管道進行儲備以及輸送工作,而是別出新意,根據該城市對自然環境綜合利用的各種手段和渠道對自然降水以及地下水進行吸收、存儲等相關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現代城市洪旱洪澇災害的問題。其次,海綿城市的構建理念不僅僅要實現將現代化城市水質優化的目的,與此同時,它也注重對原有城市環境的維護工作,旨在增強現代化城市在自然災害面前自我掌控,自我調控的能力。再次,傳統的城市的排水模式即為“快排式”,這種排澇思路雖然在實施過程中步驟簡單,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城市水系統問題。而海綿城市在排澇過程中從始至終堅持“滲透、停滯、蓄存、利用、排放”的十字方針,它在城市水系統治理發面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二、 海綿城市對城市環境發展起到的作用
根據《指南》的有關規定,海綿城市建設規劃實施主要涵蓋以下幾點內容:一是盡最大努力維護城市原有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二是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對殘缺的自然生態環境進行相應的整治修復工作;三是對現代化城市實行低影響的開發以及改造工作。
(一)對延遲現代化城市的內澇現象做出了巨大的功效
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在城市中是從解決城市雨水洪澇問題開始運用的,它積極地對雨水進行調蓄以及進行雨水資源的儲存收集工作。由于雨水過后城市地下水量增加,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積極地對地下水量合理排放與利用,使城市的雨水管理系統得以完善。另外,海綿城市的構建,著重在自然生態環境體系進行水系統的管理以及調節工作,使傳統的市政地下排水管道和泵站提供水源的現狀真正得到了更替。
例如,哈爾濱群力雨公園是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應用的最為成功的實踐案例之一。該公園應用海綿城市監督和理念以后,對濕地進行相關的開發利用工作,緩解了該公園周邊的城市內澇現象,此外對濕地公園進行科學的開發以后,該公園的自然生態系統得到了高效的調節,實現了濕地公園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這一極為成功的實踐案例減少了洪澇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減少了對周邊人群的危害,與此同時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的運用凈化了公園周邊的空氣,提高了空氣質量指數。從哈爾濱城市排水系統的角度分析,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該城市排水放水系統的能力。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通過與市政道路和地下排水管之間的聯系紐帶,大大提高了城市土地綠色植物覆蓋的面積,使城市的水土得到相應的維護,使城市排澇工作開展得順利、高效,這樣就保證了雨水旺季時候濕地公園周邊的居民也能夠輕松無憂地進行日常生活活動。
(二) 促使優質的水循環系統的形成
積極實現海綿城市的建立工作,能夠有效降低我國城市洪澇災害發生的頻率,此外也能夠改善我國水資源短缺的現狀,以及對惡劣水質進行優化環節。武夷新區積極踐行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在城市的構建中取得了林根欣慰的成績,它的構建理念大體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體現。首先,在海綿城市構建的實踐過程中,對武夷新區的森林生態環境的修整工作是極為重視的,閩北地區森林砍伐的現象是極為嚴重的,森林面積在短短的幾年之內銳減,雨季時節水土流失得極為迅速,因此海綿城市進行建設時候就應該鼓勵當地居民退耕還林,政府下發經濟補貼,使當地人們的經濟來源有所保證;其次,森林生態系統的修整工作是海綿城市建設中的重點之一,但城市生態系統的修整與治理工作也應該積極開展,大眾廣場、硬地以及化工建筑工程作為城市中與地面貼近的建筑,在材料的挑選上應該多下功夫,多耗時間,盡最大努力使建筑原料或者工程材料具有通透性能,具有較強的透水透濕的屬性。
(三) 預防城市水土的流失
我們都應該肯定的是,任何一個城市如果想要實現優質水源,防風防暴,以及為動植物提供優良的棲息環境,那么對城市水土進行有效的維護和儲備是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海綿城市的完美構建,在城市對雨水進行防控的實踐環節中提供了方便,實現防控工作簡單的進行,最終取得優異的成效。在海綿城市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城市建設者應該明確城市開發前后水文屬性特點大體與原先保持一致,海綿建設的理念從始至終都在堅持低影響開發的規則。我們知道任何城市實現對該城市的水土進行高效維護的目的,均脫離不開對雨水進行科學的防控工作。
例如中國政府大力投資對重慶海綿城市的建設工程,城市建設者依據重慶地位高的自然特征,此城市多數地區處于高原,山地遍布,因此在海綿城市構建中積極開發綠地,全力發展重慶的綠化工程項目,通過植物根莖葉對重慶城市的水土實現保護的目的。在雨水頻繁的節氣,植物能夠及時的對水分進行吸收,在某種程度上涵養了城市的水源,另一優勢也實現了對雨水及時防控的作用。從哲學的角度分析,綠色植物的品質與重慶城市有關的人文特征相呼應,因此海綿城市的構建凸顯出重慶城市高潔靚麗的人文氣息。
三、海綿城市理念建立的原則
對現代化城市構建的影響
縱觀世界發展面貌以及我國現代化城市的發展現狀,我們不可否認,海綿城市理念的建立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現實價值,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海綿城市構建的基本原則應該在現代化城市構建的每一個步驟都有所體現。
(一)遵從實際情況,以現實條件出發作為基本原則
每一個城市,都有其自身的屬性特點,這其中包括氣候特點、環境特點,等等。海綿城市構建理念的呈現,要求城市建設者充分考慮城市原有的條件以及城市在建設過程中的先天問題。我國的相關法規也明確提出,海綿城市的建設工作應該圍繞當地的實際條件開展,這些實際條件包含的內容有目前城市的經濟狀況,當地地下水的水環境,以及雨季雨水資源蓄儲等問題。
(二) 生態環境優先安全為重點原則
所謂的生態優先就意味著在進行海綿城市構建的過程中必須時刻關注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狀況,對生態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應對工作。安全一方面是指水資源環保的問題,重點的安全內容是實現海綿城市在建設過程中時刻處于被安全維護的狀態,這樣就要求在海綿城市構建的基礎之上積極地對該城市當地的基礎設備實施保護工作。
(三)規范化構建的原則
每一個工程項目的建設工作的開展,都應該依據規范化的目標與方案,這樣才能達到項目順利施工的大目標。海綿城市的建設工作是較為繁瑣復雜的,所以它更需要依賴一套完整的與城市建設相關的規劃方案,這樣就能保證海綿城市構建的工作開展得井井有條。這個規劃的方案內容應該是具體的,方案設計的內容不僅僅需要涵蓋該城市的生態環境現狀,也應該實現海綿城市建設工作與城市的生態發展相互平衡,使它們兩者在工作開展的進程中相互輔佐。此外方案的設計內容應該依據該城市當地的水文數據,對數據進行客觀分析,結合海綿城市構建過程中可能面對的問題,這些問題具體包括建造項目的成本以及人工費用,項目建設是否達到了與該城市經濟發展不沖突的目的,以及安全維護等問題。可以說在海綿城市建設的過程中積極踐行規范化構建的原則,實現了海綿城市建設中各種功能或者各項設備發揮自身作用的目的,推動了海綿城市建設的進度。
四、結語
由全篇的詳細論述,我們可以看出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對現代化城市的構建工作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人與大自然之間存在互利共贏的關系,我們在生產生活中力爭將環境保護作為重點內容。以發展的眼光看,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是未來現代化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實現了對城市的規律建設工作,使大自然與人類的關系處于協調的狀態。
參考文獻:
[1]譚蕓.基于現代城市建設中對海綿城市理念的啟示與借鑒[J].藝術品鑒,2016,(01).
[2]鞠茂森.關于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技術和政策問題的思考[J].水利發展研究,2015,(03).
[3]周迪.海綿城市在現代城市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11).
作者簡介:
和書羽,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藝術系,助教。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環境藝術設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