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對教育的重視以及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院校調整,科教興國戰略得以落實,為大學新校區的建設提供了巨大機遇,由此也推進了大學校園的擴建,在已建成的大學校園中,既有寶貴的成功經驗,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長清校園景觀為例,對新建的大尺度校園景觀,分析現有優點和存在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探討學習型、交流型、人文型、生態型景觀設計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景觀設計;校園景觀;校園環境;模塊化綠地
一、項目概況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長清校區位于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學院東鄰104國道,南接大學路,北依北大山,占地900余畝,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在校師生1萬余人。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作為全國唯一一所設計類的大學,從規劃設計到建成使用歷時5年,校園規劃設計理念是校園的顏色和周圍自然環境的色彩有機和諧的統一,依山就勢,整體設計新穎不浮夸 [1]。
有關大學新校區規劃設計的見解和反思近些年越來越多,工藝美院在景觀設計方面雖然實現了地理意義上的設計,景觀的功能還未得以充分發揮,配套設施可進一步完善。從建成使用至今,校園景觀長時間以來沒有足夠吸引師生的興趣,造成了不少景觀資源的閑置和浪費。基于此,本文對學校綜合樓前的核心景觀區域做了分析并提出優化方案。
二、綜合樓前景觀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景觀設計與建設模式樣態單一,鋪裝和植物分布不均
綜合樓前景觀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銜接校園主入口,面積約1.4萬平方米,景觀類型為建筑前景觀,是校園整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具有一定標志意義的景觀。由于該區域中的景觀以草坪和松散種植的喬木灌木組成,植物搭配無序,整體景觀區域要素變化不大,而且沒有利用好原始地形高差變化,似乎是為了景觀而綠化,趣味性不強,利用率不高,使得景觀空空蕩蕩,沒有很好地發揮出景觀的生態功能和美學功能。
(二)景觀和周圍建筑空間的關系沒有良好的協調
對于一個大體量建筑前的大尺度景觀,能夠與周圍的空間環境有機結合是該景觀設計的重點,從該區域平面圖分析來看,該景觀是路網間的一塊空地綠化后的結果。雖是一塊綠地,整片區域卻缺乏生命力。
(三)景觀和廣場使用率低,缺乏吸引力
經過建成后近幾年的使用,該區域的使用率較低,只是在每年的節假日或是校園大型活動上使用,一年大約使用不過兩三次而已。由于該景觀區域在綜合樓主建筑前,在多次實地調查后發現,人們只是匆匆路過該景觀區域,并沒有慢行或駐足觀景,從心里感受景觀的存在。從現實情況上說,它雖然是個景觀區域,但是沒有足夠的發揮景觀區域的功能,從而導致大片空地閑置無人問津。
(四)景觀的尺度有待進一步推敲
從校園主入口望向景觀區域,感到的是偌大的草坪,在綜合樓向下看景觀時,感到的是空曠,如同一個大補丁貼在地面上。在形式層面上,與其周圍有節奏、有層次、疏密得當的弧形綜合樓顯得格格不入[2]。
三、設計的主要目的
(一)從功能層面上
為師生提供安靜的、相對獨立的學習思考的空間,同時也提供多樣化群體活動的機會,擴大交往空間,形成一個舒服的室外環境,創造有用的景觀空間。提高現有景觀的利用率,保護現存樹木,盡可能地擴大可使用的景觀空間。為南側弧形廣場和東側狹長水景廣場提供一個綠色過渡景觀區域,利用校園內常見的自然材料,適當加工后運用在設計中,以展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二)從形式層面上
為綜合樓的陽臺和窗戶提供一個有趣的鳥瞰景觀,營造與建筑物相匹配、融合的景觀,使新設計景觀產生出原有建筑延伸的感覺,充分利用校園入口到綜合樓主建筑之間的地面高差(約2米)開發設計有趣的豎向感受的可能性,但不會破壞從校園主入口觀看綜合樓和山景的效果。
(三)從心里層面上
創建平和、寧靜的氛圍,但不死板沉悶。有一定的私密性和偶然性,激發人們的好奇感和趣味性。用大面積的緩坡草坪綠地代表青春永駐、朝氣蓬勃。體現學校是設計類大學的特點,新穎且不浮夸。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宗旨,是為人服務的設計,為校園生活而設計,創造和諧發展的環境。
四、設計原則
(一)趣味性
從學校正門進入校園,對于首次來訪者,遠景上吸引他們的是遠處綜合樓主建筑,近景上首先是層疊起伏的景觀,它給人形成舒緩的上升感,一直延續到主建筑。行走在景觀中,五個單元的綠地模塊高度逐步升高后戛然而止,而后出現的是灰色的階梯教室和紅棕色的綜合樓主建筑。五個單元模塊的高度從0.4米的草坪、0.8米的綠籬到1.2米、1.5米和2米的緩坡草坪逐漸升高,而有的單元模塊變成靜水面,減緩了單元模塊間的圍合感和封閉感。植物種類、形式和質感的組合變化,季節更替以及春秋色彩構成了一段段的小插曲[3]。
(二)統一與和諧
建筑物的直線和斜線滲入到景觀結構之中,整個景觀設計統一在一種形式向另外一種形式的和諧過度,建筑物的材料和色彩在景觀結構上的重復使用及組合有了統一性。
(三)規模
每個單元模塊綠地承載人數為20-30人,實行模塊化設計。
五、設計方法及主題
在設計理念基礎上,提煉原有校園規劃設計的特點,運用線面結合、形式演變的方法完成設計目的。
梯形和四棱臺形是基本主題。每個梯形形狀的模塊化綠地暗示平和與平等,借以形成融洽和諧的非正式環境得以思想交流。弧線和直線是次主題。同心圓弧形狀的道路與建筑形體相得益彰,沒有打破原有校園規劃設計的大格局,放射狀道路則象征著活力四射,校園景觀設計同建筑設計和校園整體規劃和諧共存。
五、空間特點
(一)利用垂直面高差的方式控制視線
充分利用從學校正門到綜合樓建筑物間2米的高差,提高了土地和植物的利用率,減少了挖方填方等施工環節的工程量[3]。梯形緩坡狀的景觀立面,使空間的圍合感時而開放時而閉合,從0.4米高的視線完全開放的草坪,到1.2米高的視線半開放的緩坡草坪,最終到2米高的緩坡草坪達到視線封閉的最佳效果。通過景觀高度的變化將視線導向主建筑,形成連續性觀賞和景觀層次序列。
(二)模塊化綠地設計
四棱臺形隆起的草坪模塊,在有限的平面上增加了綠地的使用面積,緩坡豐富了人們的視覺效果,如果綠地模塊體量過大,給人一種壓抑和封閉感,如果體量過小則像似墓冢,帶給人們心理恐懼感。
(三)景觀中路網設計
在直線的路線上看四棱臺狀的綠地模塊是直線型空間[4],這樣空間一般比較筆直,在端點處無彎曲,人們站在該景觀空間中,毫不費力地看到空間的終點,即綜合樓。當站在空間中時,人們的注意力被“挾持”和“引導”在景觀的線與面之間。
從圓弧形的路線上看四棱臺狀綠地模塊構成一種連續的帶狀組合型空間[5]。走過一個綠地模塊后,行人一般會注意到被引向他所站立的次空間終點,但當他繼續向前行進并到達這一終點時,另一個未曾看見的空間模塊便映入眼簾,注意力又被引向新的終端。在探索的過程中,行人得到變化多端的視野,領略到意外出現的空間景物之樂趣。
直線型空間與帶狀組合空間共存在一起,組成一個大的景觀空間序列。該空間序列符合校園的整體規劃,沒有喧賓奪主,使景觀設計與周圍環境相得益彰。
(四)植物加強了景觀中的空間感
喬木種植在每個單元模塊靠近綜合樓的一端,利用喬木在垂直面上的高大優勢,進一步增加了由模塊化的綠地單元和路網形成的空間序列,植物就像一扇扇門,一堵堵墻,引導人們穿梭在一個個單元空間。高大喬木可以有效地“縮小”和“擴大”空間,形成欲揚先抑的空間序列,利用植物來調節每個綠地模塊空間范圍,從而能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空間序列。
六、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校園的景觀設計在高校校園規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規劃中景觀設計部分的優劣會影響校園整體的得失。新建的大尺度校園景觀,要在功能、形式和心理上尋找好平衡點,突出高校人文特色。總體看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長清校園景觀優化設計,在使用功能、景觀空間組織、融入人文生態理念等方面進行了提升,樸質自然、簡約大方且賦予變化,趣味而不浮夸,這豐富了校園景觀空間,提高了景觀使用率,良好的將形式功能與人文生態融合在一起,使得景觀設計為整體校園規劃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譚文娟.人文背景和色彩設計在建筑規劃中的成功運用——一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長清校區整體規劃設計為例[J].四川建筑,2010,(02).
[2]高冀生.中國高等學校校園規劃的思考與再認識[ J] .世界建筑, 2004, (09):74 -79.
[3]尼古拉斯·T·丹尼斯,凱爾·D·布朗.景觀設計師便攜手冊[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4]格蘭特·W·里德.園林景觀設計從概念到形式[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5]諾曼·K·布思.風景園林設計要素[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9.
作者簡介:
傅廣仁,山東工藝美術學院15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