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縣域歷史城市地標性景觀是其地域特色的重要體現,具有一定的人文價值及使用價值。通過對此類空間類型的功能分析及其典型案例的調查研究,對其構建的新模式進行初步探索,研究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縣域歷史城市地標性景觀應具備的特色,并為后續的研究提供理論價值。
關鍵詞:縣域城市;歷史城市;地標性景觀;歷史信息;城市格局
一、縣域歷史城市概念界定及發展現狀概述
所謂歷史城市,可指歷史上的城市,但本文中所涉及的歷史城市概念主要是指在自身形成和發展中,具備較多歷史遺留痕跡及自身獨特文化精髓、歷史淵源、城市格局、人口分布與組成的城市,且這些城市中所流傳下來的歷史痕跡常常可供各方面學者進行研究,并對現代的城市發展存在一定的影響力,甚至一些歷史城市在發展與保護的過程中被列為國家或省級的歷史文化名城。
在城鎮化不斷前行中,為縮小縣域城市與大中城市建設的差距,使目前許多縣域歷史城市發展呈現出同質化趨勢,表現在縣域城市與大中城市的同質化、各縣域城市之間的同質化。但城鄉發展的一體化不等于發展的同質化,將縣域本土文化特質融入當地的地標性景觀設計是其縣域公共開放空間發展所必須遵循的原則。
二、縣域歷史城市中地標性景觀的類型及功能分析
西方城市公共空間以廣場為主,而我國古代則以街巷為主,但目前我國縣域歷史城市中公共空間類型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在保留著傳統街巷的同時也吸納了廣場、公園等空間形式,相應的景觀設計類型也隨之增加。而其中具備地標意義的景觀常常更具有開放性與良好的可視性,故其多以廣場的形式而出現。
地標性景觀是城市文化內涵的載體,應作為城市空間秩序的協調者和特色文化的表達者,尤其在具備濃厚歷史文化的縣域城市中,地標性景觀更能凸顯其重要性,其功能不斷發展演進并逐步出現多元化的特征。
1.紐帶作用。打造特色文化縣域城市,即新老城共生的縣域中心城市發展模式,這也是近幾年此類型空間的主要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地標性景觀可以作為連接新老城的節點空間。如山西太谷縣金谷廣場(圖1)就可以作為連接南部老城與北部新城的重要地標性景觀。
2.提供歸屬感。縣域城市不同于一二線城市,其景觀類型及分布相對較少,而地標性景觀常常也可作為舉辦公共活動、提供休閑娛樂、提升生活品質、滿足生活需求的場所,為當地民眾帶來領域感及歸屬感。
3.引導與定位作用。眾多縣域歷史城市對其本身的歷史遺跡采取保護與呈現以吸引外來游客、專業學者、投資人等。而縣域城市導視系統相對不夠完善,對于外來人士,則更加需要地標性景觀做引導與定位之用。這里的定位不只是對空間而言,更多地是對當地文化的定位與展示。
三、縣域歷史城市地標性景觀構建模式
具備上述特殊功能性的縣域歷史城市地標性景觀,其方案設計與建設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需要做到尊重縣域城市歷史空間格局,呈現縣域城市歷史信息要素,并使受眾在休閑享受戶外空間的同時,延續一定的歷史文娛生活軌跡。
1.尊重縣域城市歷史格局。縣域歷史城市地標性景觀在空間層面首先要注重對城市傳統建設格局的保護與延續,其創新空間營造不應拋棄自身擁有的城市總體特征,在布局方面可從城市整體歷史格局中獲取經驗,實現尊重與保護、發展與創新的并存。公共開放空間需要具備功能、藝術及人文屬性。功能屬性多指其物質上的特性,即是否能夠達到其使用價值,而藝術屬性與人文屬性則更多在于其精神文化的表達,縣域歷史城市地標性景觀的設計在空間格局方面需要注重其藝術與人文價值,也就是其精神意義的表達。
山西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太谷縣(圖1)在古時,其古城與縣正南部的筆架山形成了一條氣通南北的城市軸線并一直延續至今,一方面形成了良好的空間秩序,另一方面此軸線也是太谷城歷史人文結構的延續。如今縣城向北發展的延伸段亦是對此軸線的傳承與發展,金谷廣場是108國道邊作為連接南部老城與北部新城的地標性景觀,可被認定是太谷縣城歷史軸線上的特定文化符號,是其軸線上重要地標性節點。而金谷廣場中重點空間——“志誠信”主題雕塑廣場,正是太谷城市軸線向北延伸所穿過之處,以此代表廣場設計對于太谷歷史格局的尊重。
2.反饋縣域城市歷史信息。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很多縣域城市本土文化特質存在著逐步消解的隱患并出現景觀的同質化現象。在歷史城市當中,為了避免其遺留特征逐漸消逝,其公共空間的設計必須結合當地地域特色。尤其作為展示城市特征與風貌的地標性景觀空間,將歷史信息要素反饋于設計當中,發揮地標性景觀的教育作用以擴大縣域城市的影響力是極為重要的。
金谷廣場是太谷縣地標性景觀的代表,設計中運用高聳的“志誠信”主題雕塑表現歷史上太谷著名的票號;應用具備晉商“仁義智信”精神的植物白皮松、青銅、國槐、銀杏來反映出晉商首善之地太谷縣的歷史信息;方案設計中雕塑水街周邊設置了當時代表性的晉商人物雕塑(圖2)以及東北部晉商文化壁廊的設置都能將過去當地商業經營富戶及其經營模式經驗等大量的晉商文化信息詳細記錄。金谷廣場設計中對晉商文化信息的反饋體現了對城市禮格空間的繼承,以過去的晉商精神實現對受眾的教化,此空間做為地標性景觀具備了應有的文化意義與教育意義。
縣域城市地標性空間建設中,常因為經濟等原因而放棄空間文化性設施的建設,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實用性、美觀性設施。這就需要設計時能夠將反映歷史文化信息的要素合理配置,使其具備實用性及美觀性等多重功能。(如圖3)金谷廣場的設計對景觀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植物”加以合理的選擇,利用不同類型植物不同的象征意義分別代表晉商“仁義智信”的精神內涵。另外,地標性景觀對歷史信息的反饋不僅表現在設置專門的文化設施,還應該留有部分亞空間以促使當地人開展特色文化娛樂活動。
3.滿足受眾生活需求。目前,地標性景觀設計中所突顯的歷史信息與現代元素的和諧應是反映在人們的生活當中。用設計的手法實現對城市歷史格局的尊重以及對歷史信息的反饋,其最終的目的都是滿足人們對于公共環境景觀的需求,而縣域歷史城市中的地標性開放空間更應為人們提供延續歷史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同時保證設計與使用的和諧。
縣域城市中人們個人或集體活動方式類型較大中城市來說較為單一,能夠從古流傳的集體活動在歷史性縣域城市當中往往有更高的關注度和參與度。而在地標性景觀設計當中,需要提供一定空間供這種歷史生活方式或習俗繼續延續,不僅要以靜態的方式去呈現歷史信息,也應為以動態的方式去延續歷史生活提供可能。太谷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形意拳發源地,常會在公共空間中進行形意拳的鍛煉與學習活動,這就是對其特色生活方式的傳承與延續。而在太谷縣地標性景觀金谷廣場的設計當中就為形意拳等當地部分歷史生活方式的延續提供開闊的空間,是對使用者生活方式的滿足。
另外,地標性景觀的設計還應該保證前期設計與后期使用的和諧,避免將二者割裂,才能夠提高空間的利用率,保證對使用者行為的滿足。首先,景觀的設計者作為專業人士應該更加關注普通使用者對空間的理解和使用方式。例如在地標性廣場的設計當中,設計者會更加關注廣場與公園的區別,為突出廣場集會、展示、游樂等大型活動的功能而設置面積較大的硬質鋪地及開放性強的空間。而非專業的使用者則不會對廣場與公園兩類空間割裂看待,他們則更希望在地標性廣場中加入亭臺樓閣等建筑小品、曲徑通幽的道路以豐富其景觀要素,從而做到廣場公園化。尤其是在一些縣域城市當中,受歷史環境及現代規劃用地的影響,景觀形式類型趨于單一化,所以地標性的景觀應該具備多重功能,才能保證前期設計與后期使用的和諧。其次,地標性景觀作為服務居民生活、展示城市歷史形象的空間,其設計中應該具有高可達性和高識別性。這就需要在主體空間建設的同時提升周邊環境質量,提供便利的交通條件以提高整體地標性景觀的可達性。而為了提高地標性景觀的環境識別性,還可在其內部設置部分識別性較高的公共小品,如雕塑藝術小品、建筑小品、指示性標識等。
四、 結語
通過對縣域歷史城市及其地標性景觀多方的研究,認為縣域歷史城市地標性景觀在空間類型方面,不同于其他類型的景觀。它對外是展示當地精髓的窗口,對內則是提供綜合文化引導和休閑的空間,提升自身城市建設品質,具備一定的教育意義,提高縣域城市總體凝聚力;在地域級別方面,也不應等同于大中城市的景觀,而應更加體現其自身的歷史文化內涵。故對縣域歷史城市地標性景觀構建模式進行初步探析,將其構建發展模式總結為對歷史格局的尊重,對歷史信息的反饋,對使用者生活的滿足,以此達到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欣鵬.城鄉一體化與城鄉同質化思辨[J].規劃師,2013,(S2):32-35.
[2]曾雯.山西太谷縣金谷廣場設計及使用后評價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
[3]喬南.縣域中心城市發展四模式[N].山西日報,2015.
[4]楊鑫.地域性景觀設計理論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9,113.
作者簡介:
曾雯,咸陽師范學院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規劃設計。
鄢琳,咸陽師范學院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工業產品設計及方法研究。
黃騰,咸陽師范學院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服飾與服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