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即將到來的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群對環境的特殊需求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參考無障礙設計的標準,針對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對現有建筑環境進行改造性設計研究,對日漸增長的老年人群體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設計關注他們在生活中遭遇的各種尷尬狀況,從使用障礙和心理障礙方面去除老年人在原有生活環境中的各種不便,關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以此來闡述老齡化社會轉型趨勢對建筑空間改造性設計的影響,繼而探尋適合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建筑環境改造設計之發展思路與對策。
關鍵詞:社會;老齡化;建筑環境;改造設計;無障礙
什么是社會的老齡化?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由于老年人占社會總人口比例的增加,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稱為“老齡化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老齡化問題日益成為21世紀世界各國所面臨的重要社會問題之一。
一、建筑環境改造設計為什么要研究老齡化問題
(一)建筑環境改造性設計的必要性
社會經濟技術的進步與人自身年齡的逐步增長導致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變化,隨著時間的流逝,與人們密切相關的原有建筑環境的功能逐漸老化落伍,已經不能充分滿足人們變化著的生活需求。而拆除重建或另尋他處又過于浪費且不必要,所以,通過對原有建筑環境的再設計,將相關內容更新改造使其重新適用于人們的生活,會是一個既簡單有效又生態環保的方法。
(二)設計的老齡化傾向
設計來源于社會,其終極目標是“以人為本”服務于社會,社會的需求就是設計的追求。根據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與發展,當社會進入老齡化狀態,一系列與設計相關的老年人問題就會不斷出現。設計自然應該充分考慮老年人的需求、老齡化社會的需求,將與之相關的設計課題作為自己研究與發展的重要目標與方向。因此,在對已有建筑環境進行設計、改造、更新的過程中,充分考慮日漸龐大的老年人群體的生活需求,則顯得尤為重要。
二、老齡化社會建筑環境改造設計的重心
——無障礙設計
(一)什么是無障礙設計
無障礙設計強調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一切有關人類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間環境以及各類建筑設施、設備的規劃設計,都必須充分考慮具有不同程度生理傷殘缺陷者和正常活動能力衰退者(如殘疾人、老年人)群眾的使用需求,配備能夠應答、滿足這些需求的服務功能與裝置,營造一個充滿愛與關懷、切實保障人類安全、方便、舒適的現代生活環境。
(二)無障礙在老齡化社會建筑環境改造設計中的重要性
1.對老年人生理的關照
隨著老年人群的日益龐大,其對建筑環境的無障礙性要求主要體現在其日常活動的建筑環境中無障礙物和危險物。隨著人身體的不斷衰老退化,老年人自身需求與身體能力逐漸產生距離,因此他們的行為與其熟悉的建筑環境發生作用的時候就出現了障礙。也就是說,原本可以正常使用的東西,隨著身體的衰老,就有可能逐漸發生使用障礙的問題。在建筑環境中老年人常見的活動障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識別性障礙
隨著老年人記憶力、分辨力的下降,部分老年人會出現健忘、迷路的狀況,就算是其最熟悉的場所也不例外。因此,原有建筑環境如果缺乏空間標識性,很可能會使他們在分辨方位、提前預知危險等方面帶來困難,進而對其日常活動產生障礙和不便。為此,在未來建筑環境的改造設計過程中要充分運用視覺、聽覺、觸覺的手段,在既有建筑環境中,完善或增加空間環境的引導系統、警示系統,以“重復提示”等手段彌補老年人群在建筑環境中因記憶、分辨能力的下降而帶來的困擾。
(2)通過性障礙
地面高差所導致的坡度和臺階是建筑環境中最主要影響老年人活動安全的不利因素之一,特別是靠輪椅、拐杖等輔助設備活動的老年人,這將是極其困難甚至是不可逾越的障礙。根據老年人群對無障礙設計的要求,通過對原有建筑環境交通系統的改造,減少交通區域內由于不同建筑地面高差所帶來的大量臺階,并在重要位置配合使用坡度適宜的坡道以方便老年人群的通行,如可改動,則坡度應盡可能平緩,宜在35度以下。而且,改造的過程中還應注意更新地面鋪裝材料,盡量使用防滑材質,而原建筑環境中的所有樓梯則應在單側扶手的對面加裝一套扶手系統,以方便老年人行動的需求。
(3)可視性障礙
老年人一般視力較差,在建筑環境改造過程中應針對如門窗、樓梯、消防設備等關鍵節點,在原照度水平的設計標準基礎上,予以適度提高。同時要加強照度的均勻性,因為老年人對明暗轉換的適應能力比年青人差,過強的明度反差會造成行動不便。
對于建筑環境改造設計過程來說,無障礙設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就其本身而言并不復雜。因此,只要設計人員在改造設計初期能認真地考慮并重視,無需花費很多的精力和財力就能營造出同樣適宜老年人使用的、和諧的建筑環境。
2.對老年人心理的關照
離退休后的老年人群, 生活重心發生了轉移,由于神經抑制高于興奮,故不喜嘈雜、喧鬧,愿意在安靜的環境中生活。同時亦害怕孤獨,不耐寂寞,希望能與人交往,得到別人的尊重。針對老年人群的心理特征,在建筑環境的改造設計中,應多考慮他們的訴求,盡力為其營造良好而多元的適用空間及生活輔助單元。
(1)營造良好的社交空間
當下的老年人群在生活中主要通過兩種方式進行彼此的溝通交流:其一,通過健身、舞蹈、散步等運動方式進行交流;其二,是通過娛樂休閑的方式,如棋牌、聊天等相對安靜的方式進行交流。兩者各有不同,在建筑環境的改造設計中應分別予以考慮。
在建筑周邊的道路兩旁、景觀環境周圍、休息園中,可多設置休息座椅,滿足老年人由于體能下降而產生的不能長久站立的問題。為了同時可以消除老年人的孤單感,在原有建筑環境允許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多地創造一些便于交往的圍合空間、坐憩空間等,以便于相聚、聊天、娛樂。通過設計,盡量能將原有建筑環境中的其他場地與老年健身場地相結合,以便滿足老年人活動、健身等需要。各類場地的選址盡量以獨立為好,同時應考慮到交通的“易達性”。如是室外場所,則應與周圍車道保持一定距離,以便保證其安全性和不被打擾,如能有良好的日照則更為適宜,這在冬天顯得格外重要。總之,通過一系列的改造設計,應盡可能滿足他們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而對空間環境的特殊要求和偏好。
(2)完善各類輔助設施
現有建筑環境中的各類設施、設備多是以通用標準設計生產的產品,對于老年人群具有一定的不適應性。例如:多層建筑沒有電梯、廁所中的便器缺少扶手不適宜起坐、郵箱的高度也不再合適等。總之,在現有建筑環境中針對老年人的服務設施缺口較大。通過改造設計,將原先不完備或未作安排的針對老年人使用的設備設施加以調整、補充和配備,這樣不僅能方便老年群體的日常需求,而且能傳遞出社會對于老年群體的認同與關注,使得他們能充分感受到社會的承認與尊重,進而也能從心里上給予其安慰與滿足。
四、無障礙設計與通用設計的關系
我們應當看到,在對建筑環境進行改造的設計過程中對無障礙設計要求的考慮并不是唯一的目的,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還是應該從大眾通用設計的角度出發。研究建筑環境改造設計中的老齡化問題的目的,是要將無障礙設計作為對老年群體的一種特別的設計關照,使其自然而合理地融入到通用設計中去。在設計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把老年人作為主要的受益對象加以考慮,同時還要兼顧其他年齡層次的需要與訴求,以追求設計自身的多向適應性,使改造后的建筑環境始終充滿活力。
五、結語
人口老齡化問題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社會問題。老年人既需要充實的物質生活,也需要豐富的精神生活。而我國現有建筑環境及相關設施的服務水平還遠遠不能滿足未來老齡化社會的需求。作為設計行業的工作者應該更多關注老年人的生活,通過每一個設計項目的努力,為老年人創造出一個個安全、舒適的環境,以此來傳遞出對老年人群的關懷與尊敬。
參考文獻:
[1]張生錄,宋建良,欒天雪.老年人住宅問題初探[J].基建優化.2006,(06).
[2]李兵,邢剛,楊子江.老年人居住建筑模式設計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09,(01).
作者簡介:
鄭雷,徐州工程學院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設計與文化創意產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