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校園的景觀設計是一項綜合性的工程,結合近幾年校園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案列,經過認真的分析總結,透過現象找根源,并總結出校園景觀設計內在的規律和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校園;景觀;設計
良好的校園環境為學生提供學習和生活的基礎,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體現校園的文化內涵和風格。而大學校園的景觀設計是校園環境建設的重中之重。不管是東方亦莊亦諧的古典設計,還是西方充滿藝術氣息的現代設計,都被時代的浪潮所淹沒。隨著知識經濟全球化的到來,東西方相互之間的交流合作日趨加深,再加上高校擴大招生,校園整體規模隨之增大,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大學校園建設的新高潮。在各高校加強校園環境建設的過程中,或者選擇是校與校之間合并的方式,或者是校址整體搬遷重建新校園,都呈現出過于形式化、簡單化和整齊劃一的傾向性。我們為之投入了大量資金和時間,卻未能達到預期目的。故我們應深入了解研究大學校園景觀設計的本質和重要性,探討營造良好校園環境的原則來指導設計實踐。
一、校園景觀設計的功能
大學校園景觀設計的宗旨是給全校師生提供一個交往、生活和休閑的場所,發揮育人的作用,營造出自然舒適的氛圍。校園景觀設計有兩大功能:學習功能和休閑交往功能。首先,大學校園是教書育人的主要場所,良好的校園環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比如在教學樓、圖書館和實驗樓等建筑內部引入大片綠色,使學生在長時間的學習之后消除疲勞感,重新振奮精神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又比如在一些創作型的空間場所,可以裝飾一些鮮活的有生命力的植物和花卉,激發學生的藝術創作。另外,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社會對于大學生的要求不再僅限于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求他們具備熟練的人際交往溝通技能。所以,我們在進行大學校園的景觀設計時,要注意預留提供師生相互之間自由探討交流的建筑空間,以便于學生和老師利用課余的時間進行休閑交往活動。
二、校園景觀設計現狀
(一)校園景觀單一
伴隨著各大學城的興起和創建,各大學紛紛擴建校園和開設新校區,這就產生了許多新建的大學校園。雖然相比之前,校園基本建設設施和校舍條件得到很大改善,但在校園功能分區、各建筑校舍布局和建筑物風格塑造等方面仍然存在許多問題。觀察身邊那些新建的大學校園,我們會發現大部分只注重形式上的外在美,片面追求外觀上的現代化和規范性,在短時間內把其他學校的設計按部就班到自己的學校來,缺乏變化、生機和活力。這就造成校園景觀的設計方案與校園的實際情況不符,比如在大面積的廣場綠地配置簡單綠色植物,致使該部分空間缺乏層次感,景觀設計的方方面面都缺乏變化,嚴重忽視了學校發展的特色和學生的不同需求。
(二)偏離“以人為本”
目前許多新建大學校園景觀設計的方案都缺乏靈活性和創新性,類似的套路翻來覆去地用,卻沒有對本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和研究,因此造成許多大學校園的景觀設計“只可遠觀”而無人“褻玩”[1]。這些新建大學校園通常規模大,校內建筑物數量多,于是校園面積中暴露在戶外的空間也就相對增加,樹木量少且不茂盛,綠化面積里草坪占絕大部分的比重,形成強烈的空曠感。這樣的大學校園雖然建筑設施充足,但缺乏豐富多彩的活動環境,沒有校園應有的朝氣和生機,缺乏人氣。只有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人的需求,想方設法讓人安坐下來或者進行有意義有激情的戶外活動,才能吸引師生作長時間的逗留。
(三)破壞生態效益
如今,國內許多高校紛紛到郊區建設新校區,這就產生了新興校園與自然環境的沖突。比如在高校的設計和施工環節,對自然生態環境重視不夠,導致對校園周邊生態環境造成大面積的破壞,嚴重影響了大學校園的生態效益。
三、校園景關設計的基本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首先我們要從整體上確定設計的特色。所謂特色,指該學校顯著區別于其他學校的景觀設計的形式和風格,包含了該校園獨有的總體景觀的全部特征。我們要結合地區的人文歷史和自然風貌來創造專屬于該校園的景觀特色。也就是說,我們不能憑空臆造,而是在對自然條件和科學技術透徹把握的基礎上進行提煉和升華,對大學校園各項功能和結構進行整合和分析,對相關的人文歷史現象進行系統的研究,最終確定出該大學校園整體的景觀特色。也就是說,校園的總體景觀定位和景觀設計的主題應該是一體的[2],由此確立的整體性原則保證了大學校園景觀設計特色的獨一無二性。
(二)舒適性原則
在大學校園景觀設計中,我們要創造出舒適的環境,為大學生提供自然舒適的校園環境。舒適性原則的最基本要求是空氣清新自然、校園整體綠化面積大并且無噪音干擾、保持安靜。比如:我們要避免各類夸張廣告條幅或海報奪人眼球,隔絕交通工具發出的噪音和大量灰塵以及煙氣的污染[3]。讓學生能夠體驗輕松自然、舒適安逸的學習生活。大學校園景觀設計的舒適性原則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規劃布局。在設計時,要以確定的校園特色為出發點進行構思,同時運用場地知識進行總體布局。這樣結構清晰、空間層次明確的布局就使得大學校園的景觀在整體上體現出舒適性。
2.建筑本體。建筑的結構構造和材料組成也是影響景觀設計的要素。從建筑的本體出發進行設計時要涉及體量、質感、空間、形式、色彩和細部等各種成分。在形式上,建筑本體的體量隨著本體功能的不同會產生多層、高層的變化,在單體和群體的組合上也表現出大小之分。像圖書館、教學樓、住宿樓和實驗樓等常見大學校園的建筑,由于大部分功能變化復雜,體量也是千變萬化,協調其關系成為首要考量。故大學校園景觀的設計者拋開了體量的變換,而選擇在形式、質感和色彩等成分上進行處理協調,使其給人古樸、和諧、愉悅舒適的整體印象,既凸顯了特色,又滿足了視覺上的舒適感。
3.道路設計。道路是校園景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成分,它擴展了學生的生活領域,又分割了校園整體景觀的脈絡格局,故具有動靜結合、亦靜亦動的特點。在古今中外的景觀設計中,道路的綠化都受到高度的重視。大學校園內的道路設計分為不同的級別,包括分區道路、小品景區內園路、IX級道路和宅間小路,等等。例如步行道路空間的尺度可以通過該道路兩旁的小品、綠化和建筑進行空出,也可以利用地貌和校內地形行進自然分割,來開闊視野,達到步隨景移的效果[4][5]。
4.環境設施。大學校園內如運動場、圖書館、游泳場內的各種文體休閑設施既能為學生提供學習運動休閑的條件,也能體現出設計上的美感,給人賞心悅目的感受。另外校園內隨處可見的如箭頭、路標等指引標識設施和晚上路邊的各類燈具設施等,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密切相關。廣場景觀為師生提供了放松心情、休閑娛樂的場所,在這里他們忙里偷閑、盡情享受生活,別有一番趣味。如果能對這些環境設施進行精心的設計,既保障其實用的功能性,又使其具有觀賞性,那么這些環境設施就成為一道和諧的景觀,使人心情愉悅,陶冶了學生的精神情操,為學生們的學習生活和交往活動增光添彩。
5.綠化和小品景觀設計。大學校園中以觀賞為目的的花園,以活動為目的的廣場和以健身為目的的游泳設施等,都是我們營造綠化景觀的不錯選擇。通過利用各種花卉、樹木和景觀小品的搭配,能更好地創造和諧的舒適感,體現大學校園景觀設計的舒適性。
(三)人文性原則
大學校園景觀設計除了能夠提供休閑娛樂場所之外,更主要的功能是育人。大學校園內的各種人文景觀是傳達文明的載體,啟發大學生思考、傳達給大學生勤奮刻苦的精神,等等,是中華文明的多種元素得以科學傳承與發展的集合體。自然景觀特別是道路景觀、圖書館景觀、教室景觀營造出知識殿堂莊嚴肅穆的氣氛,讓學生靜下心來學習、思考和探索,整體上形成了師生心無旁騖的氛圍[6][7]。因此,除了選擇、制造、移動和借用自然景觀之外,我們也應該融入人文景觀的因素來探索現代與傳統的結合點,進而陶冶學生的人文情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生態性原則
熱愛自然、親近自然、回歸自然是人的本性,對于年輕的大學生們來說更是如此。在校園景觀設計之初,首先就要根據當地的生態環境特點,保護原有的河流植被和土地[6]。其次,在充分尊重生態的前提下,要對自然進行再創造??傊覀円浞职l揮主觀能動性,運用現代的科學技術,研制出高效率的器材設備,打造出一個整齊有序、協調共生的良性生態系統,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校園環境。
綜上所述,美是生活永恒的主題,校園景觀設計之美也是校園建設高層次的需要。雖然校園景觀設計在我國的發展尚不成熟,且被重視程度仍然不足,但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及時糾正目前大學校園景觀設計中的不足,盡力彌補之前的漏洞,找到提升大學校園特色景觀設計之路。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希望擁有更加怡然清新、自然優雅的校園景觀;擁有安靜舒適、新鮮活潑的校園氛圍;擁有一塊適合休閑活動、交流學習的舒適地帶;從而讓我們擁有更具認同感和時代感的大學校園。
參考文獻:
[1]陳波.低碳化大學校園景觀整體設計探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2,(09):5374-5376.
[2]程正,石云軒.淺析聲景觀的具體分類與設計
——以大學校園聲景觀為例[J].藝術科技,2015,(08):237-237.
[3]張靜,魏利軍.大學校園景觀設計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6):22490-22491.
[4]余菲菲,李桂媛.基于場所精神的大學校園景觀空間探討[J].規劃師,2010,(12):97-101.
[5]魏琨.大學校園教學區的景觀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
[6]張舜.大學校園水體景觀藝術設計研究——以華中科技大學為例[D].華中科技大學,2010.
[7]邱玉華,陳幼琳.大學校園景觀設計中文化內涵的表達[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城市科學版),2007,(02):74-77.
作者單位:
漳州科技職業學院